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谈谈三个最著名的口号

火烧 2011-07-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三个著名口号的深层含义,指出其背后的真实意图与执行效果,探讨效率优先与公平之间的矛盾,以及低人权优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声明,题目中的“最”是我自己评的,如果不合你的意,让你失望,你多担待。

所谓口号,大致可以说,就是用简短有力,富有鼓动性的告诉受众应该如何去想、如何去做的话语。改革开放以来有三句口号最为出名:“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三句口号我们几乎都耳熟能详。

大家不妨把这三句话放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共性和门道。我的发现如下,这三句口号都是由两个句子组成,其实创造者的真实意图是第一句话,而第二句根本不是目的,之所以会出现第二句,那是用第二句修饰第一句,别样子太难看。也就是说,第一句是目的,第二句是漂亮话,是安抚人心。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这三句著名口号都是第一句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可以说都实现了,而共同富裕似乎越来越远,公平似乎越来越少,除了不停地“严正交涉”、“强烈抗议”之外,我们似乎也没发现什么作为。看到这里,对于口号的妙用你是不是有了一点心得了。下面再继续扯扯。

这三句口号中,“韬光养晦”主要是对外的,我们后面再说,现在我们先说说其余的两句口号,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两句口号是紧密相连的,是有因果关系的。比如强调“效率优先”,几乎必然会导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不妨想想,什么会使得效率更高呢?说难听点,就是越接近奴隶制,效率越高,比如我们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集中营里谁不好好干,死啦死啦的,我们看到犹太人个个争先干的欢,而且绝不计较谁干得多,谁干的少这类事。当然我们是现代文明社会,自然不会再实行奴隶制了,不过我们可以想办法接近它,于是就产生了学者秦晖说的那种“低人权优势”,秦晖认为这种低人权优势是我们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想想黑砖窑,想想媒体上曝光的血汗工厂,“现代奴隶”等等,这些都使我们的效率提高了。所以我们发展的方式类似于原始积累时期的资本主义,高劳动强度,长工作时间,低工资收入,人活得没样。这一切恐怕和过度宣扬效率,忽视公平有一定的关系吧。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可并非大家都穷,在这种制度下,注定会有极少数人暴富,完成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光荣任务。国企为什么效率要低点,原因之一是它的职工多少还有点人样,企业对职工多少还是关注点,要有相对好一点的工作环境和福利,所以效率要低于那些私企。中国有很多经济学家说国企没效率,职工待遇太好,所以一定要私有化。记得这些先生以前说毛时代虽然公平,但是都穷,这没错,那国企都私有化后,不就成了既不公平,大家也都穷了吗?这种倒“丁”字型的社会能比毛时代强到哪去?那就别光惦记着骂老毛了,是否应该骂自己了?我也做到了让绝大多数人都穷。

再扯扯“韬光养晦”吧,以前我在网上就写了我的一个困惑,如果真的要韬光养晦,为什么要嚷嚷的满世界都知道。我写了这个困惑后,就发现网上有不少人发出了和我一样的困惑,不知道是不是看了我写的之后意识到了这一点,也许是大家和我同时想到了这一点。不管怎样,你理解为什么“韬光养晦”要嚷嚷吗?就像勾践每天卧薪尝胆后告诉夫差,我在这里韬光养晦呢,你等着。这算哪门子韬光养晦?中国政府真的这么傻吗?如果你这样认为,傻的是你。“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句话,实质上说给中国老百姓听得,因为中国求爷爷,告奶奶的要和西方接轨,这一点和计划生育一样,乃国策。可人家西方还不一定待见呢?接轨也不能白接吧,那就在很多方面做出一些让步吧,这些让步有可能让老百姓不满,于是就向老百姓宣传,我们其实是“韬光养晦”呢,等着吧,我们以后会“有所作为”的。所以表面上,“韬光养晦”是一种对外政策,实际上它还是对内的,是要民众接受政府在对外关系时的让步,不要激动,因此本质上安抚中国百姓的情绪的。明白了这点,大声嚷嚷“韬光养晦”就合情合理了。

对这三句口号的解读,是一家之言,未必正确,供参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