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关于哲学的哲学思考

火烧 2011-07-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探讨哲学的本质,强调哲学是精神的方法与内容,分析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指出哲学应回归物质基础,还原人权与人性价值,体现思维逻辑发展与精神特权的辩证关系。
科学总是以具体的事物为对象,通过逻辑的进程得到抽象的普遍的真理,而理智思维则不然,总是以表象为想当然,总是以感觉得出经验性的真理,哲学的对象恰恰是这两种“真理”并且通过对“真理”的反思得出具体的真理,这个具体不是个体而是普遍的具体。

  对于哲学,我们不能不说其进程是阶段性的尚未完成的思维科学,无论从其外在或者内在的哲学发展历程而言,哲学都尝试着并且不断其深刻的分化,如果深究哲学的起点,毋宁说就是人的感官感觉与感知的自我甄别。

  自为是人类区别与禽兽的根本所在,它发源于本能同时又是对本能的一种工具性的应用,人类总是拔高自身的这种主观性的功效,其实它依然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发展到这一阶段下的必然性的环节,因为人类的自为终极会完成人类自身的自我蜕变,这一蜕变正是人类完成其自然历史性的宿命与哲学最终的完结。

  就思维的表象而言,思维的对象固然是一个未知数,一个有待认识并且有待对认识加以实践证明的未知数,当然无疑思维的对象就是一个假设,它就是逻辑思维的开端,但这个开端是物质的,是一个坚实的可以踏出印迹的实体,否则思维的翅膀将难以借力发挥其翱翔的磅礴气势。

  不要以为精神是与物质等量齐观的存在,确切的说精神是物质运动的形式,同时也是运动的结果,只不过精神的运动是一种微观的物质运动,这种微观的运动支配着人类的熟知其详的行为,然而熟知绝非真知,精神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是特权物质。精神区别于一般物质的假象正是它自身对物质外在性的特权。

  精神的特权就在于其对物质本质性的控制与把握,人类通过感官对外界能量的吸收,通过记忆的运动达到对事物的理解,精神正是通过这一理解的作用于其物质的外在形态得以实现或者逐步确立其精神的权威性的。

  哲学正是精神的方法,也是精神的内容。哲学的过程正是思维逻辑发展的过程,正是精神自我膨胀的过程,也是精神能动地支配自在自然的过程。

  《周易》的“一”与上帝乃至佛同出一炉,只不过这一思维的开端固执于抽象的假设而非物质的“假设”,它们只是思维的开端而非以人的实在性为起点。“我思故我在”固然有其真理性的价值,而“无我则无思”则是不可动摇的基石。哲学不仅出发与物质并且最终将回归于物质理所当然成为责无旁贷的使命,因为这才是现实的归宿而非空虚的宿命。

  精神的对于物质的特权归根结底出于人类社会特权阶层的现实需要,人道主义以及人性本身都悖于这样特殊的利益,哲学的无限论就是要还原人类的本来面目,把特权还原于普权的人道主义与人性的价值观上,因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任何的主观夸大都难以超脱于自然之外,特权也是如此,因为它是一部分人的人权,它是以剥夺,压榨大部分人的人权为代价的。人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得日益的丰满,精神由于网络的全球化而日益地平民化从而失去神秘性的光环,哲学必然也一样地返回到其坚实的根基上,从而飞翔的更加有力,更加高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