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韶山、花明楼游记

火烧 2011-07-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记录2011年7月参观韶山、花明楼的游记,回顾毛主席故居现状,探讨韶山变化及纪念品市场现象,分享旅游见闻与感受。

   

韶山、花明楼游记

   

听老伴讲,社区居委会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准备组织社区优秀共党员和各居民小组的楼栋长赴韶山、花明楼旅游,参观毛主席、刘少奇故居。韶山我已去过三次,最后一次是1993年毛主席诞生100周年时去的,至今已十七、八年。这十多年,韶山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花明楼则从未去过。既然居委会组织大家去参观,老伴也属居民小组的楼栋长之一,何不就跟她们一道,也去旅游一趟?经老伴与居委会领导反映、要求,并取得同意后,我也就于2011年的7月15一17日,第四次参观了韶山。

在我的印象中,韶山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山村。山青水秀,绿树成荫,田畴阡陌,山塘盈盈。毛主席故居座落于韶山冲右侧的一个横向小山冲的冲底,座南朝北。村后有座小山,绿树翠竹,掩映环抱。村前有口小池塘,碧波涟漪,波光粼粼。村前左手边是一条傍山而过的进村大道,道旁有毛家祠堂、韶山村小等建筑。村右是一条小山垅,有若干平缓的梯田。跨过小山垅,就是毛主席1959年回韶山时曾专门访问并落脚休息的张姓邻居上屋埸。毛主席故居,是一栋典型的旧社会农家居屋,俗称“四层三间”。即中间一间厅堂,两边各有两间“伴屋”。厅堂是毛主席家与另一家人所共有。毛主席家居厅右,叧外一家居厅左。毛主席家在“伴屋”后面又建了一排横屋,包括毛主席父母、毛主席兄弟的卧室与厨房,共有房屋七间。毛主席家盖的是灰瓦,而另一家却仍盖着茅草。这次参观韶山,所幸的也就是毛主席故居的这一部分还基本保持了原状。除此之外,则可说都已面目全非了。

韶山的田畴阡陌,早己変成了广场、饭店、大马路,韶山的宁静也早已成了车水马龙的喧嚣。

韶山的巨変,究竟是喜,还是忧?是好亊还是坏亊?本人难下判断,我想,就是当代旳其它人,恐怕也难以准确地评说。但有两点,我就不得不提岀批评。

一是不该利用人们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与热爱的心理而赚钱,甚至于骗钱。

进入韶山的笫一个节目,是参观“韶乐宫”。据导游介绍:韶山是古时大禹治水路过韶峰、演奏韶乐、引来百鸟朝凤而得名,兴建“韶乐宫”,就是希望复活这羙妙动听的韶乐。然而,很不凑巧,就在我们参观的那天,韶乐的演奏师们休息,所以我们没有听到这美妙动听的韶乐,却赶上了毛主席的各种塑像、纪念章、介绍韶山的各种书籍、图片等的大热卖,整个“韶乐宫”人头缵动,热闹非常,“韶乐宫”变成了热卖纪念品的大市场。

当然,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这也无可厚非。人们打老远而来,不能再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能请到一尊毛主席的塑像,买到一个纪念章,也是对自巳那颗虔诚的心的一种慰籍。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公平交易,无可指责。

然而,我们刚刚走岀屋外,还没来得及长长地抒一口气呢?就见一位服务员小姐拉着一位中年妇女,在争论着什么,也来到了我们的跟前。经询问,原来是那位中年妇女不愿捐款,却又想把那张“福”字卡片留作纪念。但“韶乐宫”的工作人员不让,说“你不捐款就不能把‘福’字卡片带走。”我们劝那位中年妇女,把“福”字卡片还给“韶乐宫”,也一致批评与指责“韶乐宫”:不该利用人们对毛主席的敬仰与热爱,来搞这种类似迷信的“敬祝”,捐款活动。并指出这既是对参观者的愚弄与欺诈,也是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侮辱与亵渎,很不应该,很不严肃,希望有关领导能督促改正。

二是对毛主席在创建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过程中的丰功伟绩,以及韶山人民跟随、支持毛主席闹革命的生动事迹,宣传介绍不够。

作为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对毛主席的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对毛主席革命的一生,应该也是最了解,最熟悉的。人们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到韶山来,也不仅仅是来欣赏韶山的风景和购买旅游纪念品,而是希望通过对韶山的参观瞻仰,能更具体、更真切地体味到一代伟人诞生、成长与形成的轨迹,并从中汲取营养,受到教育,以激励自己不断攀登、前进。但我们这次参观韶山却根本没看到毛主席从事革命活动的事迹介绍,也没有看到韶山人民跟随支持毛主席闹革命的史实记载。我们这次参观,共看了四个地方:“韶乐宫”。这在前面已有叙述,即本来是来听韶乐的,但没听到韶乐,就呆呆地被“福”字卡、捐款愚弄了一把;二是滴水洞。导游带领我们围着毛主席最后一次回韶山曾住过的“一号楼”转了一圈,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毛主席当年的生活状况,如那是当时的主席卧室,那是办公室,那是餐厅等;三是毛主席铜像。主席铜像建的很好,很有气魄,再现了毛主席英明伟大的光辉形象,符合了人民的心愿。但这毕竟不能代替毛主席革命事迹的介绍。讲解员也只是让参观者敬献花圈,向毛主席铜像鞠躬;四是毛主席故居。故居参观的人特别多,但参观的过程连讲解都没有,只是让人过了一路而已。

据回忆,在六十年代参观韶山时,似乎都有一间毛主席革命事迹陈列室,这次就没有了,不知是关闭了呢?还是没安排这个项目。但不管那种情况,我认为都是不对的,怎么能残缺如此重要的项目呢?

参观完韶山,立即便乘车往宁乡,参观刘少奇同志故居花明楼。我觉得花明楼的建设与管理都优于韶山。刘少奇铜像不如毛主席铜像魁伟,但铜像所在的广场比韶山的宽广,雄伟;韶山新建了许多饭店、宾馆等等,隐隐透现了一股城市气,却不如花明楼的简约,肃穆;韶山到处都有人兜售旅游纪念品,招揽生意,却没有毛主席革命历史的介绍,所以参观者讥讽:韶山人都钻到钱眼里去了。花明楼却没见到有兜售纪念品的现象,倒有个规模不小的刘少奇事迹展览馆,介绍了刘少奇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以及他著述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倡“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搞活经济,发展生产的思想。让人更全面的认识、了解了刘少奇,也使人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启迪。由此,也更显得韶山的管理部门忽视毛主席革命事迹的宣传与介绍,是何等的缺失与不足。

旅游回来已好几天了,韶山、花明楼的影子却还时时在脑际浮现,更感慨主席、少奇同志都去世30多了、快40年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却丝毫未减,仍有这么多人虔诚而热情的瞻仰他们的故居与遗容,实际也就是对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与怀念。以上所述对韶山的两点批评,其实就也是对毛主席他老人家崇敬与怀念的表达方式之一,不一定准确、合适,但起码反映了一部分人的看法与观念,供有关领导及管理者参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