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何以还来“质量指数”?
                文章探讨GDP质量指数的提出,批判其资本主义本质,指出私有化与诸侯经济导致社会矛盾,强调制造业重要性,呼吁回归社会主义公有制。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排出了“GDP质量”名单。GDP本身是泊来品,发明GDP的祖师爷们都没这样提“质量”的而概念,今被中国引进并发展了,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GDP被中国的洋奴精英自引进后一直奉为“圣经”而狂热追捧,甚至为了追求GDP数量和增速而不择手段,还为之津津乐道。如今这样的发展方式出轨了,出问题了,但又舍不得抛弃这个带给中国洋奴精英荣耀的炀手山芋,于是想起要对它进行改头换面。
GDP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有产物,它概括为生产和消费(包括出口)二部分。这二部分本来是相互抵消的,生产减去消费的剩余部分才是社会的财富积累,而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在生产过程还是消费过程中,都是一个对剩余价值的掠夺过程。GDP能在中国存在,是在于中国的私有化进程和诸侯经济的发展,这个建立在私有化基础上的GDP,无论是讲数量还是讲质量,都是掠夺的结果,这种掠夺不仅是指对财富的掠夺,也包括对自然的掠夺。所以说,GDP就是资本主义的“庇”!即使从数量转向质量,它也香不到哪儿去。
而今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就以“庇”论“庇”。所为“GDP质量指数”按所描述的是这样说的:“我们不盲目崇拜GDP,我们也不盲目抛弃GDP。关注的核心是不断追求理性高效、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制度成本前提下‘品质好的GDP’”。这儿就有这样一个问题,GDP质量指数排前十位的除京、津、沪直辖市外的省,以次为粤、苏、鲁、浙、闽、辽、琼七个省,打开地图一看,这十个省市都是中国东部的沿海省市,他们的经济总量占了中国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可以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主要是东部的发展,要不怎么会有“开发西部”的举措呢?按这样的排名,不就等于说中国的GDP质量指数很高吗?也许专家们是这样认为的,东部没有资源,所以“少用资源”,开采资源的都是在中西部地区,所以耗资源、发展慢、效率低,因而GDP质量指数不高。我想起了曾经有位贵州省的“二会”代表所说的,大意是如果贵州也像东部一样的发展,在河流下游的东部省份还会有怎样的发展吗?由此可见,这个排名是否有价值?
如果说从追求GDP数量转向追求GDP质量是个发展观念的转变,那么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发明GDP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也一直在追求,只是中国的洋奴精英在照搬洋“庇”的时候,学艺不到,技艺不精,再加上贪婪和疯狂才使得臭庇连连。但是,无论怎样转变观念,其资本主义的本质不会改变。换而言之,就是在以私有化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掠夺的过程从“杀鸡取蛋”式的发展转向“可持续”的细水长流的发展,使得“剥削”和“掠夺”更高效、更隐蔽。“诸侯经济”是现代版的“封建分封制”,只要这种带有地方垄断性质的“诸侯经济”的存在,血腥GDP也就不会消灭,“智瘴包身工”就是一个例子。同时,GDP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掠夺过程中的利益总和,因此所为的GDP质量转变不可能缓解和根本解决“诸侯经济”中尖锐的社会矛盾问题,“血腥拆迁”式的矛盾还会继续上演。
最后要说一说今日央视评论员就GDP质量提到的“退二进三”(减少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的问题。第二产业就是制造业,第三产业则是服务业。很显然,这是生产和消费的二个领域。发展服务业,实质就是加大和加快了资本的流通量和流通速度,让钱从张三经过服务流到李四的口袋中,而社会的总财富并没有增加。而制造业则不同,它是直撞为社会创造并增加财富总量的产业。削弱制造业是很危险的,以GDP排世界老大的美国,经过经济危机后终于清醒地要重振制造业了。以此相反的,为什么中国的精英要削弱制造业的比重呢?这个“庇”可是放得臭极了!
综合上述,中国的问题和矛盾,不是所为的GDP问题,而是疯狂的私有化进程中不断产生的发展问题和社会矛盾。回归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正道!
            GDP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有产物,它概括为生产和消费(包括出口)二部分。这二部分本来是相互抵消的,生产减去消费的剩余部分才是社会的财富积累,而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在生产过程还是消费过程中,都是一个对剩余价值的掠夺过程。GDP能在中国存在,是在于中国的私有化进程和诸侯经济的发展,这个建立在私有化基础上的GDP,无论是讲数量还是讲质量,都是掠夺的结果,这种掠夺不仅是指对财富的掠夺,也包括对自然的掠夺。所以说,GDP就是资本主义的“庇”!即使从数量转向质量,它也香不到哪儿去。
而今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就以“庇”论“庇”。所为“GDP质量指数”按所描述的是这样说的:“我们不盲目崇拜GDP,我们也不盲目抛弃GDP。关注的核心是不断追求理性高效、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制度成本前提下‘品质好的GDP’”。这儿就有这样一个问题,GDP质量指数排前十位的除京、津、沪直辖市外的省,以次为粤、苏、鲁、浙、闽、辽、琼七个省,打开地图一看,这十个省市都是中国东部的沿海省市,他们的经济总量占了中国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可以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主要是东部的发展,要不怎么会有“开发西部”的举措呢?按这样的排名,不就等于说中国的GDP质量指数很高吗?也许专家们是这样认为的,东部没有资源,所以“少用资源”,开采资源的都是在中西部地区,所以耗资源、发展慢、效率低,因而GDP质量指数不高。我想起了曾经有位贵州省的“二会”代表所说的,大意是如果贵州也像东部一样的发展,在河流下游的东部省份还会有怎样的发展吗?由此可见,这个排名是否有价值?
如果说从追求GDP数量转向追求GDP质量是个发展观念的转变,那么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发明GDP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也一直在追求,只是中国的洋奴精英在照搬洋“庇”的时候,学艺不到,技艺不精,再加上贪婪和疯狂才使得臭庇连连。但是,无论怎样转变观念,其资本主义的本质不会改变。换而言之,就是在以私有化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掠夺的过程从“杀鸡取蛋”式的发展转向“可持续”的细水长流的发展,使得“剥削”和“掠夺”更高效、更隐蔽。“诸侯经济”是现代版的“封建分封制”,只要这种带有地方垄断性质的“诸侯经济”的存在,血腥GDP也就不会消灭,“智瘴包身工”就是一个例子。同时,GDP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掠夺过程中的利益总和,因此所为的GDP质量转变不可能缓解和根本解决“诸侯经济”中尖锐的社会矛盾问题,“血腥拆迁”式的矛盾还会继续上演。
最后要说一说今日央视评论员就GDP质量提到的“退二进三”(减少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的问题。第二产业就是制造业,第三产业则是服务业。很显然,这是生产和消费的二个领域。发展服务业,实质就是加大和加快了资本的流通量和流通速度,让钱从张三经过服务流到李四的口袋中,而社会的总财富并没有增加。而制造业则不同,它是直撞为社会创造并增加财富总量的产业。削弱制造业是很危险的,以GDP排世界老大的美国,经过经济危机后终于清醒地要重振制造业了。以此相反的,为什么中国的精英要削弱制造业的比重呢?这个“庇”可是放得臭极了!
综合上述,中国的问题和矛盾,不是所为的GDP问题,而是疯狂的私有化进程中不断产生的发展问题和社会矛盾。回归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正道!
 很赞哦! (1030)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