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萨达姆
按:此文是我五年前写的,发在人民银行内联网上。转眼五年过去了,昨天,美军主要作战部队从伊拉克‘撤出’,作为给美军‘撤出’的献礼,今天我把它重贴出来,并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毕竟伊拉克死了太多的平民。我只是想抽一下如余杰、焦国标一类汉奸人渣的嘴脸,我要告诉他们:快了,你们被收拾的日子,不远了。毫无疑问,美国在伊拉克打了败仗,虽然美国还在拚命掩盖在伊拉克的失败,虽然汉奸文人们在绞尽脑汁‘证明’美国在伊拉克并没有失败,但是,事实是无情的,美国,在伊拉克,可耻的失败了。昨天,我在和读高中的女儿谈论美国的时候说,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挫折了美国的锐气,金融危机,伤了美国的元气,‘自我调节’不过是一个神话传说,美国帝国亡国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怀念萨达姆
2005年6月13日,俺在遵义中支论坛注册了一个“老男人”的马甲。本来,俺来是想潜水的,可遵义论坛不请客,想做个客人参观一下不让进,没有办法。以前,俺总上扬州中支的“第三只眼”,在那儿看新闻,那儿有个评论栏目,可以发言。老男人图省事,就在那儿就着新闻自说自话,不想招来了某些人的忌恨,于是就掐将起来,掐得翻天覆地、尘烟四起。老男人的粗口,就是那时候跟某些自称的“读书人”学来的,只是惭愧,远远没学到家。后来,评论栏目就关闭了。再后来,不知是因为掐得太猛还是因为无架可掐,反正打那以后不久,老男人的抑郁症就悄悄地“浮出水面”了。幸而,家人、朋友、同事尤其是MM们,对老男人关爱有加,让老男人逃过了一劫,得以迅速康复。那段时间,老男人隔三差五地喝花酒,虽然医嘱不可喝酒,可老男人不争气,人老心不老,心病人不病。秀色当面,据说可以餐也,如何就不得饮?所以,焉有不喝之理。老男人不但喝,还喝出了一个“重大”的医学发现,原来,啤酒和别的酒不一样,是可以治疗抑郁症的,至少,可以缓解由抑郁伴生的焦虑。老男人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不,病刚好点没多久,就在这个论坛上,老男人又和人掐将起来了,老男人这个好斗啊,真是没治。
好了,扯远了,闲话少叙,咱言归正传。
老男人说了,老男人要另寻新欢,这个帖子,就是老男人的新欢。
老男人还是从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说起。吼吼,又是报纸,看来老男人也就这本事了。不过,老男人并不担心,因为这回的报纸不再是某些人说的“垃圾小报”《环球时报》了,这回的报纸应是某些人眼里的“宝贝大报”--美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参考消息》前天(10月25日)转载。作者嘛,也很有些耳闻眼熟:布热津斯基,美国的前国家安全顾问,也是著名的美国精英知识分子,一个保守的鹰派。标题也是很醒目的--《乔治·布什的自杀性治国术》。
文章的开头,布先生是这样说的:
“60年前,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著作《历史研究》中指出,导致帝国主义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自杀性治国术’。令布什的历史地位尴尬而且对美国的未来不利的是,这一结论最近看来似乎也适合美国自9·11事件以来实施的政策。”
老男人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对这段话做个简要的分析。显然,在布热津斯基的认知里,美国并非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否则,他就不会说“这一结论最近看来似乎也适合”这样的话。在这个问题上,布热津斯基和老男人的看法不一样,大约是因为立场的不同吧,老男人认为,美国从来就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老男人文化不高,没读过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只读过一点他和池田大拙的“对话”,因为时间太久,忘得也差不多了(你看,老男人露出空档了吧,不过你可要注意,像老男人这种老奸巨猾的家伙,没准是在唱“空城记”,卖个破绽钩你上当,嗬嗬)。汤因比在他的《历史研究》里对美国的国家性质是个怎样的看法,有没有看法,老男人并不在意。老男人有兴趣得是,汤因比的这个论断,思维的灵感极有可能来源于马克思,因为马克思说过,帝国主义将会是它自己的掘墓人。老男人认为,美国,不,美国帝国其实一直都忠实不二地在实践着马克思的这一天才论断。老男人一个文化不高的人,敢于挑战美国精英知认分子的权威智慧,那是因为老男人--很不好意思,那是因为老男人的水平其实是不低的,那是因为,老男人站在巨人肩膀上,俯视布热津斯基的文章,一方面看到了作为精英知识分子布热津斯基的睿智,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布热津斯基由于依附在美国大资产阶级的这一张皮上,因为利益、立场的不同,而终于不能进一步发掘真理的“弱智”。
接下来的一段论述,布热津斯基这样说:
“美国人说,恐怖分子的动机主要是抽象的‘对自由的仇恨’,而且他们的行动反映了很深的文化敌视,这是自欺欺人。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么斯德哥尔摩或里约热内卢就会和纽约一样危险。”
看来,作为美国著名的精英知识分子,布热津斯基并非浪得虚名,这一段话就让老男人敬佩。老男人认为,布热津斯基能有这样认识,不仅反映出他思想的智慧,更反映了他站在自己国家利益之上的客观和真诚,后者尤令人赞叹。相比较一下,这和中国的那些只用美国政府脚后跟思考问题的哈美“精英”奴才们,就有着绝大的不同,看来主子就是主子,奴才毕竟是奴才。主子之间,虽说党派不同,但性质却是一样,同是资产阶级帝国大家庭的血缘弟兄,无怀乎卖身求荣的目的,为了大家庭的繁荣昌盛,说出当家的错误,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当然就可以直言相谏。但奴才就不同了,明明是当家主子身上长了个“恶性肿瘤”,可奴才为了日后一口喷香的奴才饭,为了给日后混个殖民总管、幕僚高参、大堂领班啥的打基础,拼命挣表现、表忠心,就不可能不睁着眼睛说瞎话,就硬生生地把“恶性肿瘤”说成了一颗艳而不俗的美人桃花痣。“这是自欺欺人”,布热津斯基一点也不客气,这句话如一扇响亮的耳光,在哈美“精英”奴才的媚脸上留下了一道清晰的掌痕。
9·11事件的发生,给了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愚民国家的百姓以极大的震惊,很多美国愚民都在问:为什么他们如此仇恨我们?布什说,我会给美国人民一个答案,我会告诉美国人民,恐怖分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几个星期后,布什发表了演说,在演说中,他“深刻”地指出:9·11恐怖分子袭击纽约世贸大楼根本愿因,是出于对自由的仇恨。布什的“深刻”,在使许多美国愚民受到“再教育”的同时,更是引得中国哈美“精英”奴才们的一片喝彩声。然而,许多有思想的人都知道,除了受布什“再教育”的普通美国人是被在欺骗之外,无论是布什还是那些哈美的中国“精英”奴才,和“自欺”相比,他们更多的是在“欺人”。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老男人想,这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明白的道理,布什和中国的哈美“精英”奴才,应该也不会不明白。
“恐怖分子不是天生的,”布热津斯基接着说。“但受事件、经历、信念、仇恨、种族神话、历史记忆、宗教狂热和蓄意洗脑的影响。此外,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以及对全副武装的外国人无情诋毁其同胞尊严的愤怒情绪,也对他们产生了影响。”老男人稍稍些遗憾,布热津斯基罗列了众多的“恐怖分子”对“文明世界民主自由”仇恨的原因,却终于未能再进一步,他终于还是没能说出像9·11这样重大历史事件所以发生的根本缘由。这里,他似乎和亨廷顿一样,是又一个“文明冲突”论者。
这并不出老男人的意外,因为布热津斯基毕竟是代表美国帝国利益的精英知识分子,他的利益局限使他不会也不可能相信,9•11这样重大历史事情的发生,事实上不过是美国帝国的一个历史宿命,它最本质的根由,乃是源于一个最极端的资本主义体制对利润最大化追求的本能所导致的对外扩张,所导致的,对全球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征服。9•11事件的发生,可以看着是被压迫者和被掠夺者对强权帝国的征服与扩张的一次悲壮地说“不!”,尽管,它是非理性的。
黑格尔说:历史是上帝意志的逐渐显示。黑格尔是哲学家,他的说辞难免“玄妙”。但真理是朴素的,中国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可以用来对黑格尔这句名言作最好、最通俗的诠释--人算不如天算。“上帝”也好,“天”也好,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者来说并不“玄妙”,它们都可以被看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无论是马克思的“掘墓人”说还是汤因比的“自杀”说,都在向我们揭示这样一个真理,帝国主义最终将无法调和它自身固有的深刻矛盾,无可避免地走上自我终结之路。古罗马帝国消亡了,大英帝国消亡了,相似却似乎又有不同,不同而又很有些相似。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老男人很喜欢马太福音上的这段话,虽然老男人不是一个基督徒。
布什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饱受批评责难,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美国在伊拉克陷入了泥潭。美国人是一群最现实的实用主义者,如果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一切顺利,美国人对布什的“治国术”就完全会是另一种声音,布热津斯基也就不会拿“自杀”来说事。“泥潭”,这是一个没有新意的说法,老男人悟性高,不爱墨守旧说,老男人以为,美国在伊拉克并不是陷入了泥潭,而是落入了深渊,一个看不到尽头的可怕的深渊,让我们看看布热津斯基这篇文章的结尾,然后再来尝试作一下分折。
“从现实的角度看,在过去的四年里,布什班子一直在破坏美国处于全球图腾柱顶端的有利位置,它将一个尽管十分严峻但仍可以控制的地区挑战变成了一场国际性大灾难。”
虽是廖廖数语,却可谓是五味杂陈,一言难尽。说布什的班子一直在破坏美国处于全球图腾柱顶端的有利位置,对布什来说似乎有失公允,布什又不是本•拉登,布什的班子又不是由“恐怖分子”组成的,怎么能说“布什班子一直在破坏美国处于全球图腾柱顶端的有利位置”呢?事实上,布什班子所做的一切,无不是在为了巩固乃至于是在为了永久巩固美国的这个“有利位置”。可是,可是前面说了,人算不如天算。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候,简直就是完全相反。现在布什得到的,就是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布什对美国所做的,正是“恐怖分子们”想对美国做的事,至少,布热津斯基是这么认为的。
“它将一个尽管十分严峻但仍可以控制的地区挑战变成了一场国际性大灾难”,好了,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调了这么长时间的“情”,老男人终于开始直奔主题了,老男人真有耐心,老男人真是高手。
毫无疑问,美国人现在开始怀念萨达姆任总统的那段时期了。老男人想,第一个开始怀念萨达姆的人,也是最最怀念萨达姆的人应该是乔治•布什,第一个公开说出来的人却是布热津斯基,虽然说得隐晦而曲折,但终于还是说出来了。在布热津斯基眼里,伊拉克战争之前也就是萨达姆任伊拉克总统时期,美国面对的局势是“尽管十分严峻但仍可以控制的”。其实,“严峻”也许是谈不上的,“可以控制”倒是事实。海湾战争之后,萨达姆虽说嘴上硬点,骨子是还是很“听话”的,美国人在伊拉克上空设立了“禁飞区”,萨达姆就不去碰,美国人不允许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萨达姆就不敢拥有,不仅如此,萨达姆还主动地与“恐怖分子”保持距离,不让“恐怖分子”在自己家里做窝。和那时候安静的伊拉克相比,现在的伊拉克可就完全是另外一番热闹的景致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虽说仍是没有,但“小规模杀伤性武器”却生生地夺去了2000多美国大兵的性命,让15000多美国大兵成了残疾人,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攀升,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此外,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还使伊拉克成了一个美国反面教材的“课堂”。应当说,让伊拉克成为一个“课堂”是美国的本意,按照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布什要把伊拉克变成中东地区的“民主样板”,然后让更多的中东国家接受“伊拉克课堂”的教育,让整个中东都变成让美国放心、让布什满意的“民主良民”。但是,除了是一场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非法的战争之外,“伊拉克课堂”的样板教育实在糟糕透顶,以至于全然翻了个,美国大兵先生们带着他们的文化傲慢和种族歧视,带着他们打小就受到的流氓教育养成的文化习惯,在伊拉克坏事做绝,实实在在地教育了中东的穆斯林,让全世界人民更进一步地认识了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博爱”,连布热津斯基这样的保守派也要大皱眉头。更为可怕的是,伊拉克已经成为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全世界的“恐怖分子”,穆斯林的圣徒从世界各地日夜兼程,赶赴伊拉克这个他们心目中的“圣地”,去为了他们的信仰而舍生取义。
“有什么力量比暴力更强大?”去问布什吧,或者,去问那些“恐怖分子”,也许布什和“恐怖分子”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虽然布热津斯基所谓的“国际性大灾难”看上去稍显得有些危言耸听,但是最近的消息说伊拉克已成为“恐怖分子”的训练营和集散地。这真让老男人这样聪明的人也不知如何是好了,你说,美国人,他能不后悔吗,布什班子,它能不怀念萨达姆时期吗?哦,老男人忍不住要替美国人说出来,“萨达姆总统,你在任时是多么美好啊,我们是多么希望回到从前啊!”。老男人嬉笑怒骂,痛快淋漓。到了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
可老男人仍不想罢手,因为老男人想起一个人,一个叫辛迪•希恩的女人,一个真正的和平主义者,一个可怜的美国士兵的母亲。因为儿子冤死在了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那个异国他乡;因为不想让一场非法的战争再夺走更多的美国母亲的儿子,这个美国“烈士”的母亲就去了美国政府的衙门口抗议,结果,还要遭到逮捕。老男人想,这事可是发生在美国,这种事要是发生在中国,真不知“精英”们会如何的揪住它大撒其泼。哈美奴才、中国的“精英”,岂能放过如此绝好的“题材”,那还不诅咒共 产 党几十年,那还不得挖掉共 产 党的祖坟?可这事发生在美国,一部分“精英”就失语了,装聋作哑,还有一部分“精英”,则继续无耻地表演着他们的伪善和不义,一如既往地“负着”他们对“社会良知的责任”,“秉承着”他们“独立的批判精神”,对辛迪•希恩的行为提出了“严正”的批判。可怜的辛迪·希恩,这位四十九岁的母亲,可怜她为布什的幻想,死在伊拉克的儿子,那个二十四岁的男孩。
原谅我
仁厚黑暗的地母
原谅我在这里
要轻叩你的门环
我并不想惊扰逝者的亡灵
我只是想
只是想问一声你
在你温暖的怀抱里
那个二十四岁的男孩
他是否
已经安眠
那颗曾经破碎的心
是不是
因为他的母亲
又碎过了一回
在你温暖的怀抱里
他的心啊
会不会
仍在流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
请原谅我
2005.10.27.3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