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战略思想(续10)——成熟的中美外交
中美关系战略思想(续10)——成熟的中美外交
今年1月27日,我在本网发表了《这几件事应当思考和行动》,这几件事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中美关系问题,转基因主粮问题,互联网是自由与安全问题。 探讨是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开始的,被中美关系问题打断了,今年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谈中美关系,总共写了58篇文章,应当说,有一定的成果,现在韬光养晦的方针日益被置疑,而同美国针锋相对的方针则日益被接受。不过主要起作用的不是我,起很大作用的是美国这位反面教员,它用铁的事实教育了中国人民思考应当如何对待美国、迫使决策者不能不与它针锋相对。所以,当局是否真正认识到针锋相对的方针正确,还需要以后的实践检验,也许美国改变策略了,暂时收起遏制一手,而采用“接触”一手,中国决策者又可能动摇起来,图一时的安定和谐,忘记了中美政治制度和外交方针的根本不同,本质上是对立的。不过,一个问题总不能没完没了地谈下去。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美关系也是冲突与对话交替;尽管冲突还是矛盾的主要一面。估计美国此后一段时间要与中国谈点什么“合作大局”的事情,松弛松弛中美这段时间的紧绷的关系,这也是美国利益的需要。
从国内来说,10月要召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经济转型问题。这是一件根本大事,大于中美关系,经济是基础,中国经济转成什么型,决定着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我的探讨将转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上,所以 这次中美关系问题探讨,写到这篇也就暂告结束。
我从2010年8月25日的联合早报网李永明文《“中美关系成熟”之争》看到:江苏省连云港发展研究院院长孙培松发表《说中美关系“成熟”,没什么不妥》一文说,美国侵犯别国利益是常态,对它的盟友都是如此,因此对其他国家的利益侵害就不足为奇。他由此得出结论:“即使中美关系有了更大的改善,它还是会有侵犯中国利益的行为,只是这种侵犯是在中国可以容忍的范围内。所以不能因此就否定以成熟来描述双边关系的广泛含义。”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作文《“成熟的中美关系”意味什么》的文章中说,近些年来,特别是去年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中美两国官员、学者和民众中不少人使用“成熟”一词来描述当前的中美关系。他认为这种描述是很不恰当的。因为美方用“成熟”二字来描述中美关系,是指在美国伤害中国国家利益时,中国应采取忍让的立场。中方人士的 “中美关系成熟”论,是指中国不应用对抗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而应通过扩大与美国的对话来解决利益冲突。
李永明指出:“‘成熟论’之辩实际上反映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所谓复杂性充分表现在两国关系长期以来处于风风雨雨、颠簸摇晃、有时危机重重的状态之中,充分表现在中国国家利益经常受到美国的侵犯和打压之上。从美国违背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向台湾出售武器、阻扰中国统一事业,到美国公开支持达赖,染指中国西藏问题;从指责中国人权问题、对新疆动乱说三道四,到指责中国故意压低人民币币值、从而一再施压迫使中国货币升值;从联合日本韩国在中国咽喉之地黄海连续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到在南中国海跟踪中国潜艇和舰艇、以致公开插足中国和越南围绕南中国海诸岛和海域主权的纠纷;美国所采取的这些行动都是直接侵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李永明指出:“主张‘成熟论’者的一个重要立论是:当中国的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中国的反应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特别是像抗美援朝时期那样动辄就举起拳头高喊“打败美帝野心狼”那样的境地了,取而代之的是用冷静态度,通过接触、交涉和扩大对话来解决纠纷和问题,这就是中美关系的成熟表现。”
李永明指出:“近几年,中美关系中一个现象是,每当美国处于内政或外交需要而向台湾出售武器时,中国照例一再提请美国注意中国的国家利益,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美关系。但是,中国表示关注之后,美国依然我行我素,下次照样再提售卖军火给台湾。”
李永明说:“前不久,当美国坚持要向台湾出售武器而侵犯到中国国家利益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希拉莉)就说,希望中美可以有一个成熟的关系,即“我们的关系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见不合而变坏”。希拉里的潜台词是,如果中美关系因为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而变坏,就说明中美两国关系不是成熟的,或者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成熟论’认为,中美关系成熟与否表现于中国对美国侵犯中国国家利益的容忍方面。”
李永明认为:“毫无疑问,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它‘动一发而牵全身’。在冷静处理中美关系的同时,我们应该用清晰和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关系,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句和描述方式。”
我认为,如果美国不侵犯和打压他国利益,那反而是不正常的事情。我同意张召忠将军的评价:“美国运筹得很好”。张将军说:“我经常就感觉,有的时候我真的很佩服美国人,美国人他在执行国家战略的时候,他的外交和军事是配合得非常好。一个国家通常把它分成三类,首先国家战略,这是一个大厦。支撑这个大厦有很多很多根柱子,我们理解为三根柱子,一个是政治或者是外交,一个是经济,第三根柱子是军事。你看看美国和中国这些交往基本上都是这三个。政治上,美国搞出达赖、人权,天安舰,朝鲜的问题,经济上搞人民币升值,盖特纳(盖特纳: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纽约储备银行行长,奥巴马新政府财政部长,处理金融危机的专家。)到中国搞这些事,征收关税,有些倾销税,反倾销税,600%,500%这样的。再一个就是军事。美国这三个方面总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配合得很好,在维护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大厦的时候这三根柱子支撑得很好,不是说瘸腿,这个软那个硬,这个长那个短,不存在这个问题,是严丝合缝的,希拉里刚说了,华盛顿号就过来了。政治上和军事上双管齐下对中国进行遏制。这个方面一手软,一手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美国在这个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我也认为,美国搞外交很熟练,它的问题在于它是帝国主义,是这个本质注定了它最终的失败。
我认为,“成熟论”对中美关系的表述是清晰的准确的,它明确表现了一种外交方针,这就是30年——有人说要管100年——的韬光养晦方针。我用历史事例说明了韬光养晦是一种暂时的策略、欺骗敌人的手段,欺骗不能长久,把它上升为几代人都要实行的“方针”,根本不可能;这说明我们在外交上不过是耍耍手段、奸诈而已,根本不成熟。
比较说来,这次中美黄海之争,中国对美外交就成熟多了,文武之道运用得还可以。
我们一直讲要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我认为,应当从中美第一个联合公报中,学习老一辈在处理中美关系上的成熟。首先明确“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
然后从这个基本点出发,确定了中美关系只能“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正是根据上述原则,所以在上海联合公报中,中国除了“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双方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争端。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 。”
还明确地对美国说:“中国方面声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我们看到,老一辈对美外交是旗帜鲜明,不韬光隐晦,不耍手段,但表现了高超的外交艺术,针对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加接触”,应以“反遏制加接触”。美国是两手,我们也是两手,都是辨证论,都表现得十分成熟。
我们的决策者很忙,我不知道他们有多少时间读毛泽东的书,读不读?我们与美国打交道的根据是三个联合公报,我希望决策者研究第一个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同时认真学习《关于重庆谈判》,毛泽东在那篇文章中虽然讲的是与国民党的关系,我看其中的道理也适用于中美关系和处理许多国际关系。
毛泽东说:国民党“要坚决反对我们。不反对我们,他们想不开。他们来进攻,是很自然的。我们解放区的地方让他们去了,我们也想不开。我们反击,也是很自然的。两个想不开,合在一块,就要打仗。既然是两个想不开,为什么又谈判,又成立‘双十协定’呢?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去看。”毛泽东说:“国共两党一定谈判不好,一定要打仗,一定要破裂,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得蒋介石还不能不有很多顾忌。这里主要有三个因素:解放区的强大,大后方人民的反对内战和国际形势。”我不去类比,不过,毛泽东提出的这个思想,这三个因素,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确有类比性。毛泽东在这里提出的“针锋相对”,完全适用于中美关系。“中国的问题是复杂的,我们的脑子也要复杂一点。立即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中美关系也是如此。
成熟的中美外交,只能产生在实行针锋相对方针中;一定要以我为主,利用外部因素;要考虑别人,但不能被动于别人。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