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防外交

张志坤|真实与假有:中国崛起都带来了什么挑战——中国战略未来展望(之三)

火烧 2015-03-18 00:00:00 国防外交 1025
文章探讨中国崛起是否对美国构成挑战,分析西方对华战略判断及中国内部对此的不同看法,强调美国战略逻辑与现实影响。

  “中国崛起带来了挑战”,西方集团或者“国际社会” 对此信誓旦旦、言之凿凿,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一个最基本的战略判断,已成为不可动摇的定论。正是基于这一战略判断,所以美国才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维护霸权不动摇的全球战略重点转移,“重返亚太”,推动“战略再平衡”。所以,在西方集团看来,中国威胁或者中国挑战是一个客观实在,真实不虚。

  但是,一些中国人对此予以坚决否认,他们不承认中国崛起对美国构成挑战,也不威胁任何国家,认定这完全是假话,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既然这样,问题接着就来了,既然中国挑战子虚乌有,美国为什么还要牵头所挑起的“中国挑战”说呢?

  对此,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有很多解释,其中比较流行的有两种:

  其一,冷战思维的延续。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一些美国政客还停留在冷战时代,他们继续抱着冷战思维不放,继续用冷战逻辑来指导美国的战略实践。

  其二,寻找敌人说。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冷战胜利美国搞垮了前苏联,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不存在了,为了维持庞大的国防工业与国防开支,美国必须给自己寻找一个新的敌人,中国因此无辜成了新的目标对象。

  总之,中国不是威胁,从来不曾对美国构成挑战,这就是一些中国人的战略逻辑。

  中美双方究竟谁说的对,中国崛起究竟是不是给美国带来挑战了呢?

  我们说,一些中国人有关中国挑战说的解释是不成立的。

  众所周知,如果讲思维,美国战略家的思维总体水平,即使不能说一定比中国同侪高,但也一定不会比中国低。既然中国的战略家们总体上都能抛弃冷战思维,具有二十一世和谐世界的战略视野与情怀,难到美国战略家反倒不如中国并落后很多吗?哪个中国的“专家”、“学者”敢说美国的战略思维水准不如中国呢?退一步说,即使有个别美国人思维冥顽不化,难道就能左右操纵美国的战略政策吗?所以,把“中国崛起带来了挑战”这一美国的基本战略判断说成是部分人冷战思维的结果,不免牵强附会。

  同样,寻找敌人说也不能成立。美国的敌人很多,被美国所公开的就有俄罗斯、SI、基地组织、塔利班等,这么多敌人摆在这里,难道美国还嫌不够多,还非要到处寻找敌人以至于终于找到中国头上吗?

  所以,中国一些人有关不承认“中国挑战”的说辞没有多少说服力,既不能说服中国人自己,更不能对美国基本的战略判断产生丝毫影响。也就是说,美国将“一以贯之”地继续以“中国挑战”为基点进行自己的战略设计与安排。

  既然这样,我们就不妨以己之心度美国之腹,看看美国究竟怎样看待“中国挑战”

  首先是程度。挑战有大小,次序分先后,小的挑战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重大挑战必须十分小心。在美国看来,中国挑战不仅十分重大,而且是美国所面临的所有挑战中最大的一个。当然,见诸于公开的报告与言论,美国当政的主要政治家一般不讲这样的话,但是,政治家从来都是职业撒谎者,重要的不是看他们说什么,而要认真观察他们实际做什么。若干年来,美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力量部署在中国周边,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挖中国墙角,可以说,美国已经调集其主要战略资源集中对付中国。这些事实说明,美国已将中国定位其最大的挑战,并且是“唯一”而不是“之一”。

  其次是性质。在美国看来,来自中国的挑战不是一般意义大国之间的争衡博弈。在殖民与帝国时代,英法德俄等老牌帝国之间充满了勾心斗角的战略游戏,胜败兵家常事。但来自中国的挑战则完全不是这样,这一挑战具有明显的颠覆性质,也就是说,在所谓的全球化时代,中美之间已经不能像过去老牌帝国那般划分各自势力范围,要么统治世界,要么被别人统治,这就是美国的霸权逻辑。当代美国霸权最突出的特征是独霸,而一旦中国崛起成为能够抗衡美国的力量,美国独霸世界的美梦就将破灭,美国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就将被颠覆。这一挑战的性质同前苏联如出一辙。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呼喊美国决不当第二,要确保美国的世界领导权永远不动摇,就是有力的证明。所以,中国崛起与美国霸权的关系注定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生死不共戴天的关系。

  最后是具体的着力点。武士要摆擂台,文人要写文章,凡挑战都必须落实在具体项目上,中美之间也是这样。所不同的是,中美之间的挑战与应战范围广、领域多、程度深。在经济上,要争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桂冠,这是一项战略性基础工程;在政治上,中美之间要较量制度模式的优劣,解决两种制度谁战胜谁的问题;在文化上,中美两国要比拼东西方文明的短长优劣,要证明哪种价值有资格主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军事上,要争夺未来的制高点与战略优势,这是地球村谁当村长的力量依据。总之,中美之间的对抗是全面而深刻的(有关这个问题,请参参阅笔者《中国能不能避免与美国的斗争》《中国是霸权理所当然的掘墓人》《美国的世界霸权将怎样走向衰落》 等文章)。正因为双方有这等全面的争夺,所以在一系列热点问题上中美的利益与立场都背道而驰,这就像两个对手,凡是对方同意赞成的,就一定要遭到另一方的否决反对,比如,南海问题本来不干美国甚事,但现在美国不但深度介入进来,而且还宣称事关美国利益;台海问题也是这样,如果中国统一台湾,无疑就是中国崛起进程的重大胜利,而美国绝不允许中国取得这样的胜利;至于舆论所喧嚣的什么中美在朝核、伊核、反恐等方面的共同点,其实也是子虚乌有。朝鲜的核武器事实上只有一个作用,就是让美日韩可能的对朝战争成本最大化,使韩国吞并朝鲜统一半岛的可能性趋零,这完全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有百利而无一弊,相信中国的决策者这点战略理解力还是有的。伊朗的情形也是这样。各种直接间接挑战美国的“恐怖主义”,客观上都帮了中国的大忙;而破坏中国的恐怖主义,在美国及西方看来就根本不是恐怖主义。所以,在反恐问题上,空洞地在理论上阐释,中美高度一致;但一落实到具体问题上,照样是南辕北辙。中美之间绝非什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实际恰恰相反,是典型的你输我赢的关系。

  所以,对于中美之间挑战与应战都有哪些具体体现,我们只能说,一切问题都可能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着力点。现在人们看到的只是什么人民币汇率、网络黑客、钓鱼岛、台海、南海等,未来各种新的所谓“分歧”,将如春天里的野草一般疯长,用美国及西方集团的话说,就是来自中国的挑战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所谓中美之间的共同点越来越多的神话将因此归于幻灭。

  (作者中国药科大学 张志坤)

相关文章

  • 马也:西方版中国改革
  • 乔良将军:美国东移与中国西进——中美博弈下的中国战略选择
  • 二战审判:美国偏袒战犯,攫取日本细菌战实验材料
  • 巴尔的摩骚乱:种族歧视背后的阶级背景
  • 忠言:劳动者有尊严才能实现中国梦
  • 中国邮政割据式发展终结 下一步或推混改
  • 香港回归后美国对港民主输出政策与香港政制发展
  • 从未消失的美国种族歧视:从空幻的希望到重新隔离
  • 张志坤:伊朗敢捋虎须的勇气令人刮目
  • 港媒曝反对派密谋“二次占中” 激进团体不惜代价阻政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