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政府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政府
来自吴辉的个人网站 www.wuhui01.com
从雅虎上看到一则新闻《外资超国民待遇将终结 新华社呼吁外企停止抱怨》,我的那个心呀,高兴的那个蹦蹦的跳!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政府,伟大的党!
我就知道,我们的党是想着这个国家的,我们的政府,是向着这个国家的。谁能不爱我们的祖国?这是我们的父母之邦啊!这是赋予我们生命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后代得以存续的地方啊!
那些仇恨共产党的人,让他们去死吧。那些整天污蔑共产党、嚷嚷共产党垮台的人,让他们去死吧!
刚刚在一个月之前,我写了一篇《论维护共产党的权威》,我说你们不能“打倒共产党”,是共产党的核力量,让我们这个国家免于西方丛林法则的侵略。这个核保护是十几亿中国人的血脉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根基啊!《零八宪章》要否定共产党的权威,否定这个国家的镇压力量,那就上了西方的当。美国人专门做政治的买卖,挑拨政府和人民的矛盾,无限夸大共产党的缺点,然后推动政改,通过“多党制”和金钱收买,和平解体中国,将中国的资源全部收入囊中。如果我们上了这个当,让共产党垮台,那将是所有中国人的末日!
我血都喊干了,要赶走外资。可是我喊有什么用?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共产党啊!中国的传统文化告诉我们,要学《弟子规》,“亲有过,谏使更,谏不入,悦复谏”。《梵网菩萨戒经》第一条:“不做国贼”,第二条,“不谤国主”。我学习净空大师讲《了凡四训》,深以为然。对共产党提意见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是忠诚的体现。但是你不能说提意见没有采纳,你就要打倒共产党。请问,你要打倒共产党,那你是什么?人家凭什么信你的?你有何德何能来取代共产党的地位?共产党承载国家意志,这是四千万人以生命为代价去争取而来的,四千万人都是傻瓜?愿意以生命为代价来成就共产党的权威?不,那是历史的选择!共产党依靠这四千万人的生命,成就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并且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就了今日中国之版图!别以为美国的武器先进,他死不起人,我们死得起!毛主席为这个国家的解放,他一家人为此付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那些毁谤毛主席的人,先问问你们家死得起多少人?
我担心“国家领导人好像不知道资源重要,只知道拼命出口,以实物换纸币,输出资源,输入通货膨胀和国家动乱。”但现在,情况不正在发生改变吗?“外资超国民待遇终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中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能制定独立的资源战略,能实施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智慧五千年,世界上谁能超越?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政府,伟大的党!
欢迎关注《中国散户部落,让庄家去死》
附:外资超国民待遇将终结 新华社呼吁外企停止抱怨
2010-11-19 07:11 新华网
在华的境外企业特别是欧美日企业,应该停止对中国引资政策调整的抱怨,摒弃对中国经营环境变革的猜忌,在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投资经营方式,抓住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战略机遇。
2010年堪称境外企业在华投资经营的新元年。过去近30年用“市场换技术”而给予外企“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境外投资企业理应顺流而行,主动适应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所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
中国将于下月开始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意味着中国境内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了全部税制,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将让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展开公平竞争。
拥有220家会员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17日发表了最新的会员调查报告,像之前发表的几份报告一样,基调几乎充满了担忧。报告指出,近90%的美国公司虽然承认在中国的盈利状况相当于或高出其全球总体盈利水平,但是它们并没有感觉形势大好,相反,却觉察到中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友善。
新华社评论称在华外企应停止抱怨 顺应中国转变战略
2010年11月18日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 刘欢 王建华 倪元锦)在华的境外企业特别是欧美日企业,应该停止对中国引资政策调整的抱怨,摒弃对中国经营环境变革的猜忌,在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投资经营方式,抓住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战略机遇。
2010年堪称境外企业在华投资经营的新元年。过去近30年用“市场换技术”而给予外企“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境外投资企业理应顺流而行,主动适应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所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
中国将于下月开始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意味着中国境内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了全部税制,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将让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展开公平竞争。
拥有220家会员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17日发表了最新的会员调查报告,像之前发表的几份报告一样,基调几乎充满了担忧。报告指出,近90%的美国公司虽然承认在中国的盈利状况相当于或高出其全球总体盈利水平,但是它们并没有感觉形势大好,相反,却觉察到中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友善。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面临外汇和技术的“双缺口”。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是借外债,中国采取的措施则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因为当时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外资企业投资难度较大,会产生一些附加的制度性成本,所以中国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以税收减免为代表的“超国民待遇”政策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对于外国企业来说,制度性成本明显降低,外企不再享受“超国民待遇”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它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
研究发现,由于享受了过多的优惠条件,外企的经营成本比境内企业低廉很多,即使外企不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在中国内地也能较好的生存和发展,这样导致众多效率低下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内地,而这并非中国希望的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在华的境外企业应该对此正确理解:无论是更加优化公平的市场环境,还是对外商投资结构、技术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都是当前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深刻变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暴露无遗。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就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当前,中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是刻不容缓。
之前一段时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导致加工贸易企业在外资企业中所占比重过大,地方政府在引资时也只看数量不重质量,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顺差在中国、污染在中国、利润在欧美”。此外,巨额贸易顺差还让中国面临着日益增多的贸易纠纷和空前强大的升值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将近一半的贸易是加工贸易,2010年前3季度中国一般贸易逆差364.1亿美元,加工贸易则出现顺差2256.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由包括欧美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获得。
在产业链条中,中国加工企业只获得少数加工费,而产品设计、运储和营销等环节的大量利润被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获得。例如,一台在美售价约12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中国加工企业仅获取35美元加工费。
中国政府一再强调,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从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从过于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而充分挖掘中国内需的巨大潜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后出现的“中国大市场”,将是外资企业今后在华投资经营的最大吸引力之一,这也是它们一直梦寐以求的。
中国今年4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利用外资的指导性文件。它明确提出,将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利用外资要优化结构、丰富方式、拓宽渠道、提高质量,注重完善投资软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大智力、人才和技术引进工作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在这样的历史大趋势下,在华外企如果不能打破惯性思维、传统模式,还试图施压中国政府继续赋予其“超国民待遇”,还吝啬投入最新技术或进行最新技术的研发,只是单纯将中国视作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加工生产基地,那么其很难适应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外商对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近6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连续17年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位。过去近30年,在华外资获取了巨额利润。在当前全球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将是世界市场扩容的主要增长空间。
随着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大市场”将加速形成,必将成为外企未来经营增长的重要支撑。在这种形势下,外企应该做的不是抱怨和猜忌,而是切实依靠自身在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改进,将中国内地作为它们的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消费大市场。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