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中国稀土出口高增长 美日“打酱油”

火烧 2010-11-23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中国前9个月稀土出口达3.22万吨,对日出口增长167%引发关注。美日等国反应冷淡,疑似因《瓦森纳协定》限制,中国稀土出口政策与环境问题引发讨论。


  题为《中国前9个月出口稀土3.22万吨 对日出口增长167%》一文道:“今年前9个月中国出口稀土3.22万吨,其中对日本出口1.6万吨,同比增长167%,占中国稀土出口总量的49.8%。”与此前我国政府大力整治稀土矿乱采乱挖、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价格恶性竞争等措施遭到美日、欧盟不是抗议,就是诉诸WTO,或是以贸易报复相要挟不同的是,此稀土出口数据公布后,不论是美日、欧盟,还是西方舆论,似乎不是“打酱油”,就是“俯卧撑”去了。然换个角度来说,这是不是证明着我国整治稀土资源滥采等保护环境和出口配额等措施流产了呢?题为《中国稀土限制出口导致许可证黑市繁荣》和日前CCTV-《经济信息联播》报道的“江西稀土产业调查”所披露的一些不容乐观的严峻现状,是不是很好的佐证?

  而题为《外商在华投资探矿权采矿权达795个》的报道,或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着一些问题吧。可与此截然相反的是,中国企业在美欧投资矿产业几乎是不可能达成的事情,即便是在非洲等国家投资矿产业,也被某些国家贴上了“威胁”、“殖民”等标签。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恐怕都要拜《瓦森纳协定》所赐。

  据资料介绍:“1996年7月在美国的主导下,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了《瓦森纳协定》(简称“瓦协” Wassenaar Arrangement),决定从1996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一样,‘瓦协’同样包含两份控制清单:一份是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9大类;另一份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又据资料介绍:“2007年6月19日,美国商务部修改出台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阐释;新的经验证最终用户制度;进口证明与中国最终用户说明要求的修改》,将2500余中军用和军民两用技术、设备、材料等列入《管制清单》。其管制的范围限定在我国尚不掌握或不能生产的技术、设备、材料等。同样欧盟、日本等参与《瓦森纳协定》的30余国也制定了类似政策。”

  由《瓦森纳协定》等的条款、限制清单不难看出,遭到如题为《三大矿山紧缩供货中方再遇尴尬》、《李若谷: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几乎全被否决》这样的待遇是不奇怪的;在《瓦森纳协定》面前,以市场、资源开采、或合资生产换技术基本上是行不通的,或所能得到的各类新技术也只能是有限的,或过时的和被淘汰的。但是,严重的污染却留在了中国。这就是“今年前9个月中国出口稀土3.22万吨,其中对日本出口1.6万吨,同比增长167%,占中国稀土出口总量的49.8%。”数据出来后,美日舆论都去“打酱油”的关键所在吧。

  而如果说《瓦森纳协定》是基于WTO协议第21条款中的“允许成员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作为例外存在出口管制贸易制度”的话,那么,中国政府基于环境、水资源这样的关乎人的生存安全而采取的稀土出口管制,又有什么可非议的呢?何况,在稀土的开采、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烟灰和废料,这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其中一些污染有可能是永久性的;中国稀土矿所属地水资源、植被所遭到的非常严重的重创就是明证,也是“污染在中国,利润在欧、美、日本”的一个典型实例。可是这一切本不应该发生,或者说环境不应当遭到现在如此严重的危难;因为,从已公开可查到的资料看,美、欧、日本在防范稀土开采污染上的技术世界领先,且趋于完善。因此,看着中国环境被污染、青山变秃头、绿水成毒汤,这难道不是拜《瓦森纳协定》所赐?面对着中国人这样严峻的生存现状,还有什么脸面在哪里高谈阔论“中国稀土威胁论”?

  所以,不论是从国际法理、国家安全的角度,还是按照国际惯例、WTO贸易协定说,或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权、改变被污染的环境、减排等方面讲,中国政府基于这些原则、准则规范稀土出口,既合理也合法。只是西方舆论、或政府、或某些组织和有关人士不要选择性的失明,更不要面对着《瓦森纳协定》和中国企业日趋恶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及如题为《3自行车企应诉欧盟“日落复审”》这类罕见的反倾销政策而“打酱油”。套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印钞不是我的错,是中国惹的祸”的话说就是:规范稀土出口不是我的错,全是《瓦森纳协定》这样的打压中国政策惹的祸。不是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