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牛顿评析

火烧 2011-08-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评析牛顿第一推动力的伪命题,指出力的定义与相互作用的同义重复问题,强调科学规律的探索本质,并引入唯物辩证法解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探讨科学与哲学的深层联系。

第一推动力是个伪命题,据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掉入这个陷进一直到死。既然观察显示宇宙的万事万物总是运动的,那凭什么认为宇宙诞生之初就是绝对静止的?这不过是所谓的西方文明中非是即非、非此即彼的二元逻辑的强行选择罢了。  

并且“力”本身就是就是一个伪概念,它只是相互作用的一个代名词,因此“相互作用力”的说法犯了同一个声嘶力竭的促销广告“特大喜讯好消息”一样的幼稚的语法错误,即同义重复。只不过运动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恰好满足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三定律罢了,请注意方程的右边一系列包含时间空间数量等基本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才是方程的主体,而不是牛顿一直到死都在关注的相反的方程左边那个单位为牛顿(N)的力F。牛顿所做的仅仅是观察到了这些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大厦的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至于物质运动是不是还存在另外形式的基本规律已经不是谁也不能保证的事情的问题了,而是确实存在,这便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内容。  

然而至于宇宙和自然为什么会存在恰好是方程表现出来的形式的这种规律而不是杂乱无章,以牛顿和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至今其实什么也没有回答,他们所做的就是不停地寻找没有被发现的规律,所以从本质上,牛顿只是一个工具物理学家,即便他发明了微积分,对存在于彼岸的自然科学转化为实用的技术做出了接触的贡献,他将自己的工作成果用文字、公式和图等形式固定下来搞的好象很理论一样,让人误以为当前自然科学对宇宙的认识已经很完美了一样,正如牛顿本人所说,他不过捡到了几个美丽的贝壳,而真理的大海他并没有发现。那么他及他的后人靠捡贝壳能发现这大海吗?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是由舍本逐末的方法所固有的局限性决定的。  

唯物辩证法早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如果我们将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抽象为一种普遍的运动,我们观察到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是这种普遍运动的子运动或片段,而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这种普遍运动的自然结果。虽然目前还无法证实,直觉是,笛卡尔认为的漩涡运动便是这种普遍的运动具有最大的可能性。只有有足够的理由表明漩涡运动确实是这种普遍的运动,探寻为什么刚好是漩涡而不是其他的运动形式的原因对于理解我们时刻生存与其中的这个世界才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而如果我们没有找到那个造成普遍运动的真神,而真神又是大众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的话,那么将这种客观存在的运动本身作为真神可以将宗教的迷信对人类进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小,积极影响达到最大。  

自然科学当务之急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寻找漩涡运动是宇宙普遍运动的充分理由,证明和否证同样重要。总之,即便不是漩涡运动,也要将这种运动找出来。这种运动的存在是进行这项工作不可动摇的信念,这信念要比虚无缥缈的宗教信仰可靠得多。其一般的方向是从这种普遍的运动出发,可以将目前所得到的基本方程自然地推导出来,并且还能够得到其他的能够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普遍规律。  

倘若真是像宇宙大爆炸理论所说的那样,宇宙诞生于一个一百三十多亿年之前的一个没有时间空间的“奇点”的爆炸,那么在唯物辩证法的视角下,假设宇宙最初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并不比极度躁动的状态更有说服力,事实上,目前的公认的——当然公认的不等于是绝对正确的,甚至也不能认为是最好的——大爆炸理论表明宇宙洪荒之初,宇宙是一个绝对静止与极度躁动的矛盾统一体——绝对静止的表面下掩盖着一个能量不断增强的极度躁动的灵魂,就像一个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婴儿,母腹不过是一个比方,换成“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意思一样,总之不会是牛顿一直坚持到死的需要第一推动力来启动进化历程的那如死一般的静止。当躁动的能量足以冲破精致外壳的束缚时,就发生了宇宙大爆炸,这时宇宙诞生,时间开始……  

理解这一点就点了机械唯物论的死穴。

                                                               左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