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的北京人成中等阶层了吗
8月4日北京晚报登载中国社科院《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根据恩格尔系数计算,指出北京已有46%的市民已成为中等阶层,且比例据全国第一。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我们试分析:
一 文章指出,中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可支配收入在3.73万元和1.62万元之间(应是只一年的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在11.19万元和4.86万元之间(应是一年的收入):
由此推算月收入在1350元和3108元之间。
据我在北京抽样调查工资收入:
1.电气学徒工:1500元-2000元最低
2.汽车修理工:1000元最低
3.采购员:2000元-3000元最低
4.医药推销员:2500元最低
5 送货司机:1500元最低
6.发型师:2000元最低
7.建筑监理:2500-3000元最低
8.网站编辑:1500元最低
综上,我们可以大致得出,北京最低工资线在1500元左右。所以,如果将1350元作为中等收入阶层收入起点,是否不妥?
二 文章指出,中等收入阶层用于食品的支出在33%到35%之间:
我们按普通家庭夫妇均有收入,年收入在上述4.86万元到11.19万元之间计算。则用于食品支出在每月1337元-1417元和3077元-3263元。我们将4.86万元和11.19万元收入分两种计算,看看夫妇两人每天的饮食支出。
1.第一种,按照早,中,晚三餐计算:
早餐:两人两根油条4元,一碗豆腐脑2元,合计6元。
午餐: 两人两碗面条10元(我家楼下河南人餐馆鸡蛋西红柿面或茄子肉末面,这在北京市应算最低价),加一盘小菜5元,合计15元。
晚餐:继续面条,加两盘小菜,合计20元
以上合计每天41元。则全月30天计算为1230元
8个假日每天增加15元,合计120元。
则总合计1350元。
按照4.86万元的33%计算为1337元,超出13元。距35%差67元。
是不是显得有点节衣缩食了?
2.第二,早餐:12元麦当劳的两份火腿咖啡早餐
午餐:两份套餐40元
晚餐:两份套餐40元,加10元小菜,合计50元
以上合计112元,则全月30天3060元
8个节假日每天增加20元,计160元
总合计3220元。
按照11.19万元的33%计算为3077元,超出143元,距35%差距43元
是不是也不富裕?
3。按照普通夫妇家庭有一个孩子计算,孩子的食品支出保守计算按单个人的40%计算
则第一种增加1337+267=1604元(全年为1.9248万元)
占全年收入4.86万元的40%
则第二种增加3220+644=3864元(全年为4.6368万元)
占全年收入11.19万元的41.4%
三 综上,我们不禁突出疑问:
1.中等收入的家庭最低收入是否制订得不太恰当?
2.中等收入的恩格尔系数保守计算数字是否过高?恩格尔系数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
我们顶多是小康。
2011年8月4日 北京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