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立”的误解与误导,是导致目前中国心理学行业混乱的根本
中国心理学行业的混乱和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的极端低下,正随着人们对心理学行业的了解,越来越真实的摆在了人们眼前。
只要一扎进混乱的中国心理学行业,很快就发现,不担整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极其混乱低下,而且就是所谓的心理学家们,也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局面的实质,就是从业人员自己,不仅在理论上稀里糊涂,而且在社会做人上,根本弄不明白人情世故,自然,也就不怪乎给心理学行业发展之初,就带入了无可奈何、混乱不堪、天马行空、无法无天的混乱加错乱的危险局面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心理学行业如此混乱不堪呢?究其根源,不难发现,正是心理学家们忽悠的“心理学者必须价值中立”的误导,是惑乱人心的根源。
一
所谓 “价值中立”,实际上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名词,其真实含义是一个人的心理观念、、思维模式“零状态”。
可纵观人间形形色色的人,都是依托于一方水土成长起来的,比如说母语中国话,那这母语本身就是表达价值观的一个根本核心载体;同样,语言五花八门,《圣经》中人们造巴别塔的经典,就足以说明导致人类心理混乱、思维混乱的根本,就是语言。
中国的“乱”字,就是一个“舌头”带着“钩子”。
二
纵观心理学理论实际应用的所有行业中,心理咨询师这个角度,是靠说话吃饭的。
语言本身,就是价值观的一个具体说明,由于中国目前整体心理咨询师的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综合专业知识浅薄,拜金主义严重,致使大量快餐心理学培训班赶制出来的、赶鸭子上架的心理咨询师,甚至连“价值观”都尚未弄明白怎么回事,就悍然张嘴就胡侃,认为人皆心理障碍,精神不正常,唯其自己所持的拾人牙慧之所谓“学说”,可以包治百病,成为和谐社会的中心,如此,这人心岂有不乱上加乱之理?
当中国的所谓心理学家们、心理咨询师从业者,动辄便以“价值中立”忽悠大众时,大家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中立”了。
言为心声,语言本身就是价值观的体现。
而现在的人们,在多元化混乱的快餐、不求甚解的文化环境中长大,本身的价值观就混乱的一塌糊涂,又何来“价值中立”呢?充其量,无非是把一方的观念用来代替另一方观念而已,这根本就不是“价值中立”。
心理咨询师是不可能有“价值中立”这个观点存在的,因为心理咨询师总是认为他们在用最好的方法,去治疗心理有障碍、有疾病的患者,这本身就是一种“职业价值观”,谈何中立呢?
所以,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发展伊始,就混乱的如此不堪,一是来源于从业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极端初级原始,二是本来人们就带着固有混乱的各类意识形态融入这个新生的行业里,正是各类价值观的混乱,导致了人们去误解“价值中立”的真实含义。
试想想,如果真是“价值中立”,为什么精神病患者的妄想会被诊断为“不正常、病态”,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在代替另一种价值观;是一种价值取向。
心理咨询行业混乱的根本,就是来自于从业者本身对“价值中立”这个概念,根本没有搞清楚是什么意思。难道一个心理咨询师用“精神分析法”“脱敏疗法”“森田疗法”等等概念去代替被咨询者原来大脑中固有的概念时,不就是概念的“置换”吗?谈何“价值中立”呢?
如果心理咨询师硬要强词夺理谈什么“价值中立”,那么,什么又是“价值不中立”呢?难道上帝赋予了心理咨询师剥夺别人价值观的权利了吗?
所以,要正视并弄清楚心理学行业混乱的源头,就是“价值中立”这四个字,那目前中国混乱不堪的心理学行业存在的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
什么是“价值中立”的真实状态?
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思想,都保持零状态,既没有正面信息,也没有负面信息,而且以沉默代替语言表达,这就是“各种观念的零状态”,惟其如此,方才有“价值中立”的存在。可是这样理想的状态,大家想想看,在哪里存在啊?至少在人间应该不存在。只要是一个人,就一定带有自己的价值观。
试想想真实的生存中,面对中国心理学界和心理咨询行业,从业者们难道不都是在“各执其理”的进行着口水满天飞的唇枪舌战吗?
所以,只要是人类社会,只要这个人还有思维,就一定没办法存在“价值中立”的乌托邦似的子虚乌有的幻想状态。
难道所谓的心理学家们,不正用自认为“科学的、健康的”观念,来矫正或治疗他们认为不健康的、病态的观念导致的有心理障碍的人们吗?可是心理学家们却忽略了一点,当你无论怎样表达一种观点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这有何来价值中立呢?
至关重要的是,切莫把心理学从业者们思维混乱、不置可否、乱搞三千、蛮干一气、为了金钱利益不表态的沉默,当成是“价值中立”。
只要还是个人,还是生存在人类社会里,就根本没有“价值中立”这种状态存在。
所以,中国心理工作者们,目前面临的首要关键大问题是,先把“价值”的基本概念弄明白了,再去说“价值中立”到底是什么,否则,只能是鹦鹉学舌,以讹传讹,干扰人心,乱上添乱,贻笑大方,唯恐天下人心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