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位区长的来信

火烧 2011-08-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探讨区长自杀事件背后的社会压力与体制困境,分析政绩考核、权责不对等、拆迁补偿等问题,揭示基层官员面临的多重压力与不公待遇。

编者按:河北邯郸市邯山区区长张海忠的自杀,在引起舆论聚焦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官员“心有戚戚”。日前,一位与张海忠年龄相仿、履历相近的某地市辖区的区长生言(化名),投书本报,诉说此事带给他的心灵撞击。文章虽为一家之言,但恳切言辞之中,亦可窥见官员不为大众所知的心路,以及潜藏在后面的深刻社会问题,特此

编发。

《华商报》7月13日、15日先后报道了邯郸市邯山区区长张海忠自杀调查的两篇重头文章。我看过后忍不住拿起笔,希望通过贵报一角说点深层次的看法,权当思想减压,以防在全国范围内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张海忠。

他在用死亡抗争一种他自己才知道的东西

写下这些文字,我的心愿是,希望人们在看到报道之余,能为张海忠做点冷静而理智的剖析。

在张海忠区长自杀后,警方称其患精神病(抑郁),但这理由不能服人。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邯郸市一名政协官员表示,他这个人社交其实很单纯,没啥不良嗜好,不酗酒,不打牌,不泡吧,一心都在工作上了”。另据报道,张海忠家里住的是60平方米的房子,在单位和许多员工常常加班到深夜。看到这些,我想,张海忠的自杀在“患精神病”之外,不能排除他是在用死亡抗争一种他自己才知道的东西,用生命在证明他自己才知道的东西;用割舍亲情(父亲、妻子、年幼无知的两个儿子)在心底里匡正他自己才知道的东西;用死后带给亲朋的痛苦与压力,捍卫他自己才知道的东西。

众所周知,今年是换届年,深层次原因可能与换届的职务变动有一定的联系。一方面张海忠曾经拆迁过上百万平方米,拆功显赫。另一方面也可能得不到组织的理解认可,提职无望甚至有误会。再者,一方面被拆迁百姓要求高额补偿,而上级要政绩。我想,就是这几重无形的思想压力压得张海忠超过了承受极限走向自杀。难怪全国范围内的区长圈子中,有个流行的说法,就是“三生不幸”做区长。意思是,一生不幸担任省级政府所在地区长,两生不幸担任市级政府所在地的区长,三生不幸担任县级政府所在地的区长。(编者注:原文如此)区长一职,貌似冠冕堂皇、人人羡慕,离上级领导近,其实是在铁笼里跳舞,在夹缝中求生存。原因是,多数区级政府的实权(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城区项目事项,包括住房国土、规划审批权,公安交警管理权全在市上,但往往信访、拆迁却要就地管理,这种严重的“不喂马儿草,还要马儿跑”的权责不对等机制,扭曲了多少区长委屈、流泪的心。有位区长说,我们工作量比外县大得多,受委屈比外县多得多,经常是干着一些一脚踏井边、一脚踏岩边,左不得、右不得的工作。苦点不怕、累点不怕,受点委屈也不怕,最怕的是上级不理解还误解,得不到公正对待。

上压、下顶、中梗累死七品李逵

张海忠区长自杀后,肯定对全国范围内的区长带来了心灵刺激。就说说新出台的《拆迁补偿条例》吧,各地群众的经济基础、收入差距、心理承受能力都不一样。算账、补偿、实施,操作层面太难了。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拆迁工作几乎成了当地政府的“天下第一难”。

《华商报》记者就有这样一句话引人深思:“到底是什么让张海忠下那么大决心自杀不难猜测,但类似的问题肯定还在一些官员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值得警惕。”

记者对区长官场生态把脉有一定的道理。有位已任职5年的区长,写过这样一副对联自嘲:大拆、中拆、小拆,得看上级眼色;上压、下顶、中梗,累死七品李逵。横批:生不如死。

想到张海忠家里83岁的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泪溢眶但未掉出来的惨态,张海忠爱妻昏厥倒地的绝望,两个年幼的儿子第一眼目睹父亲死亡的心灵震撼,我想全国的几百位区长的心灵在滴血。实在是悲剧呀!苍天呀!区长这个职位到底有多难?已到深夜,我拿起沉甸甸的笔,替九泉之下的张海忠,也替几百位区长们,造上几服医治悲剧的“心灵之药”吧!

药方一:上级部门从市区权责统一的角度,从机制上构造沟通、联席会议落实机制,优化区长们的工作环境。

药方二:上级组织部门对区长层面的工作出台一个公正科学的评价机制,使他们的价值、职位升迁得到公正管理的评价认可。

药方三:上级管理部门牵头,成立全国区长工作联谊会,使区长们在精神上有个好的沟通平台。

最后一点,全国有同情心的区长们,每人向张海忠家里捐助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张海忠两个儿子的教育成家费用。

安息吧!九泉之下的张海忠区长。我在深夜诉说完了你的全部心里话了吗?有没有说完,你就在冥冥之中给我托个梦吧!即使搭上这条命,也要为你谏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