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谬误与新国际贸易理论——《刷盘子还是读书》的理论依据

火烧 2007-01-0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分析里昂剔夫之谜,引出新国际贸易理论,强调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对贸易的影响,为《刷盘子还是读书》提供理论依据。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谬误与新国际贸易理论——《刷盘子还是读书》的理论依据
  /yuweiyuwei(yuzhiguo.tianyablog.com)
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或比较优势理论、H-O-S模型。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即是各个国家分别从事有利于改善商品交换条件的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交换,以改进各国收入和福利。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国家之间在需求、供给方面具有不同的函数特征。国与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即专业化生产可以发展不同的技术。因而即使是相同的劳动力,各国的生产函数也不相同,从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出现分化,各司其职。
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S,Eli Heckscher-Bertil Ohin-Paul Semuelson)模型是一个两国、两商品、两资源禀赋的模型。它最主要的前提假设是以下这么几点:
  1)生产要素是同质的、或者说生产的技术水平是相同的,因而产品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2)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3)符合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的前提假设。4)生产要素完全利用。5)各国的生产要素不同,因而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也就是一般来说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
  H-O-S理论的主要结论是:某一个国家主要出口那种本国所具有的相对丰裕和廉价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产品,同时进口那种本土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产品。
  然而,美国经济学家里昂剔夫早在1953年根据美国1947年的统计数据发现,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这就是说,美国作为一个资本富裕的发达国家出口劳力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H-O-S的理论预测不符,被称为“里昂剔夫之谜”。里昂剔夫的发现彻底推翻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实证基础。
  事实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70%以上,同时同类工业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在20世纪后半叶大大增长。这些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完全相悖。
  20世纪70年代的贸易实证研究还表明,投资于新产品和高效生产技术的R&D活动,能够给本国带来更多的贸易盈余。
  我们可以这么说,50年以前的经济学研究就已经表明了现代很多经济学家所宣扬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存在内在缺陷与错误的。
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新国际贸易理论,超越了诸如H-O-S model之类的强调禀赋的传统国际贸易模型。
  其中比较著名的理论有:《高级宏观经济理论》作者诺贝尔奖获得者Romer提出知识资本理论,卢卡斯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学家斯托齐(1988)还提出这样的观点:不能够积极学习新技术与新管理方法的技术停滞部门会导致国家经济陷入“非增长陷阱”。

在考虑到行业内部贸易特征与演化的路径依赖性、FDI(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专利许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人口素质等复杂因素的情况下,新国际贸易理论引进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规模内部与外部的效应、不完全竞争、跨国资本等新变量。新的理论是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经济静态分析转变为经济动态分析。,强调了战略性国际贸易政策的作用。
传统的国家贸易理论认为国际间的自由竞争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源泉。主流则是依赖这种传统理论不断鼓吹贸易自由化对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我们经常听到的词语——“双赢”,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而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则引入内生经济理论,得出的结论是非完全竞争才是真正的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新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提高了资本租金或投资回报,长期说来资本积累的分化愈加严重,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富国越来越富,资本密集型进口的国家则会由富变穷。这种情况的典型例证就是北美与南美之间的历史演变。
前面说过,现实中的贸易主要是工业国之间的贸易和产业内部的贸易,这种情况下强调国家之间资源差别、产业之间贸易的 H-O-S模式就被推翻。
动态比较优势分析比较重要的理论有国家竞争蛙跳模式、LBD模型、产品周期模式等。
国家竞争蛙跳模式认为国家兴衰的原因是:由于技术变迁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可能会因为技术惯性而被锁定在某一范围内小幅度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后进国家就可能超过原来的先进国家,这就是“蛙跳”过程。因为巨大的技术突破会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技术的性质,而这种技术突破往往发生在后进国家。企业追求短期利益会导致国家技术发展的“短视效应”,长期来看是不利的。因此,国家鼓励技术进步的产业政策是极为重要的。
实现“蛙跳”的前提条件主要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工成本差距悬殊;新技术产生之初,发达国家没有意识到该技术的重要性;在原有的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新技术产业的用处不大;新技术最终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LBD(边干边学Learning by doing,学习效应)模型认为:贸易是由技术驱动的,而不是由禀赋差异所决定。各国的知识积累、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发达国家从事高级产品的生产,落后国家则从事低级产品的生产。更多的人力资本的供应可以导致更多的高级产品的生产,技术进步更快。落后国家则反之。
后进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前提有两点:其一,技术鸿沟足够小;其二,落后国家的人力规模足够大。然而,由于发展中国家从事落后的生产活动,同时由于自由贸易更加妨碍了学习效应的发挥,无法进行知识积累,更无技术进步可言。同时由于发达国家技术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先进技术与知识的扩散效应作用很小,初始技术储量低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将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即使短期来看,由于自由贸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提高,但却失去了动态的长期的收益。如NIC国家(新兴工业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就在于前者进入技术进步快的新兴行业充分利用学期效应(边干边学),而后者停留在技术进步慢的传统行业无法进行知识技术的积累。

在现实经济与企业竞争中,很多行业都具有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的规模经济效应。这种情况特别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尤为突出。
一般来说,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存在与企业规模相关,同时内部规模经济会导致市场不完全竞争。外部规模经济则存在于一个国家之中的整个行业。当存在内部规模经济时,大规模生产某一行业产品的国家往往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由于能够廉价生产某一产品,所以会大量生产该产品,无论它是否具有资源优势。强大的外部规模经济会使那些原来大规模生产某一产品的国家倾向于维持自己的大生产者地位。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这种规模经济效应引入了国际贸易理论。克鲁格曼指出: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如果每个国家都只生产几类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均能以比以往各国什么都生产时要大得多,世界也因而生产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参与贸易的各国让渡某一种贸易商品的国内市场给贸易伙伴,双方分别通过扩大市场来形成某种规模经济,释放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成本下降和生产能力提高,从而从这些贸易中获得利益。因此,互利的贸易不一定要基于比较优势。
克鲁格曼还认为,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现实中的国际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不同于传统贸易理论所假定的完全竞争市场,而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克鲁格曼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克鲁格曼认为由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各国既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又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
简而言之,新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其一,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产业竞争力,单纯地由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不一定有竞争优势,单纯根据资源禀赋来确定自己的贸易结构会陷入“比较利益陷阱”。至于政府的作用则是应该采取补贴方法扶持本国的战略性产业,特别是那些知识密集性具有技术外溢效应及外部经济效应的行业,使其获得规模效益,以此来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用进口保护促进出口,使本国资本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市场规模扩大以获得战略优势。
战略管理大师波特曾这样否定过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传统理论只看重成本,而把质量和差异化的产品看成次要的因素。新的贸易理论应该包括区隔市场、差异化的产品、技术差异及规模经济。国际贸易学说应该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某个特定产业在某个特定国家能获得并维持相对于它国的竞争优势?
波特认为,国家的繁荣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继承而来的。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依靠它的产业的创新与升级的能力。创新产生竞争优势,但没有任何优势不可以模仿的,不断地保持这种优势的惟一办法就是产业升级。一个国家的产业成功的关键是相对世界上最强的竞争对手具有竞争优势。
波特认为,决定国家竞争优势因素的主要因素则是::国家生产的要素,如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本国市场需求特征;相关与支持产业;公司战略、市场结构与竞争对手情况。
比如,当一个国家面临诸如土地成本过高、劳动力短缺、关键原材料缺乏之类的劣势时,它们必须通过创新与产业升级来获得竞争优势。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举过这样的例子——国土狭小,劳动力缺乏的瑞士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高品牌价值来回避自己的劣势。
政府是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支持者,应该鼓励甚至时逼迫企业进行创新与产业升级。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政府的角色应该是激励企业创新;强化特殊要素的创新;强化产品、安全与环境标准等。企业的角色则主要是创新与在国内外寻求与强化竞争优势。
由此看来,新国际贸易理论提出的种种结论则与《刷盘子与读书》一书中的核心观点不谋而合。
从长期来看,某些主流所鼓吹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自由贸易模式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无形戕害。目前的现状已经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我国经济由于低级贸易产品技术进步缓慢、国际市场急剧萎缩而在实质上已经陷入停滞。正是这些大量存在的低效率低收益的行业已经造成我国经济的畸形并正在让我国陷入更加严重的“比较优势陷阱”。
对于新国际贸易学说更具体而详细的分析解释可参考以下书目:
埃尔斯沃思 《国际经济学》 商务印书馆
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克鲁格曼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克鲁格曼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刘志彪 《现代产业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 华夏出版社
泰勒尔 《产业组织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