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钱伟品:私有制经济为主体,能实现共同富裕吗?!

火烧 2022-04-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私有制经济为主体是否能实现共同富裕,分析其利弊,指出私有制下资本利益最大化与按资分配机制,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法制固化影响公共事业效率,质疑共同富裕的可行性。

  私有制经济为主体,劳动能致富吗?

  ——迎接“5.1”国际劳动节!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告诉我们:“决定事物性质的是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显而易见,决定我国经济基础性质的是“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哪个占“主体”。

  我国前30年,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占了99%以上。因而公有制经济是绝对的主体。

  我国后30多年,经过特色改革开放“改制”以后,公有制经济仅剩下央企和国企,大约只占23%左右。

  所以,现在的中国经济,不争的是“私有制经济”占主体。

  首先,初探私有制经济的“利弊”。

  私有制经济的“利”:

  1、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人都是作为一个个“个体”,独立(联系的)存在于社会。便必然各人都有各的“私”心,百姓百心,这一客观事实是谁都不可回避的。

  2、因此,私有制能把每个人的“自私自利”之心,激发到“极致”。

  3、私有制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个体”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甚至能将个人奋斗的积极性推向“要钱不要命”的地步。

  4、私有制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私有制经济的“弊”:

  1、私有制经济由于“利益”驱使,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惟妙惟肖、纷繁复杂”,乃至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2、每一个私有制经济体,与国、与民争利日益激烈。国家、社会、民族、全民的利益时刻经受被“瓜分、蚕食、侵占、暴利等”威胁。

  3、由于私有利益《法制》固化,国家、社会、民族的公共事业普遍“办事难”,发展建设的效率越来越低下。如当前中国,要办一件事特别是“民生”事业。必须要经过:生产资料的国有关、集体关、私人关。产权又将“所有权、使用权”分开,所有权当事人同意了,并不等于使用权当事人同意。特别是《物权法》就是“私有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谁要动用谁个人的“利益”奶酪,必须经过一场“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甚至刀光剑影的讨价还价。才有可能达成《协议》。笔者亲身经历,企业要10多亩地,从“申请”、各级审批到公开拍卖,整整花了近3年。——连“黄花菜都凉了”。

  4、中国特色“公、私”混杂,滋生腐败必定是一坨一坨的。权钱交易、钱色贿赂,在私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社会中,注定是“生根”的、并且是历久弥坚的。

  其次,私有制经济分配,共同富裕是个“童话和梦想”

  私有制经济的核心规律:资本利益最大化。收入分配“按‘资’分配”(或按股份分配)。

  一切劳动者,其本质意义都是“被合同、被雇佣”的关系。所以叫“劳资关系”。至于什么“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人民当家作主”,那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产物或“专利”。与私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社会“格格不入”。

  既然你应聘来私有制经济体工作。延长工作时间、加大工作强度、克扣工资报酬——是天经地义的。你不满,即不要来,或者去跳楼。

  中国特色,更“出色”——叫广大工人与中外私人资本家自己去“协商”工资、待遇和报酬。“人民政府”一身轻。因此,2.7亿(农民工)工人“讨薪”成必然。甚至“特色法治”公判“讨薪农民工”;从来没有公判欠薪私人资本家。

  在私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社会中,国家财政征收来的、以私有制经济体为主体的税费,究竟怎么用?根本不可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公共财政支出必定是:

  一保党政政权稳固,二保国家机构官员三公消费,三保全体官员公务事业人员工资福利,四保各级领导官员内外“交往”开销,五保国家和军队等其他需要。

  再次,民生、福利,包括社保医保,一定是最低标准。

  一定是全体劳动者被制度性安排最低工资标准。一定是老人吃青年的,有病吃健康的——蜻蜓吃尾巴——自吃自!

  财政部长整天代表国家喊话——养老金缺口、医保又缺口大。本质就是“人民政府”与人民“做生意”,政府“亏”不起,人民要“付费”。于是,要延退了;退休后还要继续缴纳医保呀,大病医保要个人缴费了;社保医保个人缴费年年要涨了。房地产库存要农民工进城消化了。——你人民群众不穷,也难。

  为啥财政部长从来不说“高薪养廉,全国这么多官——养不起”?!而且还处处表现得“中国特色”从来不差钱!每年年终还要“突击花钱”呢!

  最后,私有制与公有制,究竟哪个有利于人民民生?

  

  ——还要说吗!——99%人民怀念毛主席,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毛主席纪念堂和韶山冲的人流——就是中国民心所向的潮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