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在华表奖发言声称决不入外国籍
陈凯歌在华表奖发言声称决不入外国籍
最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重头贺岁片《建国大业》因起用过多外籍华人引起网上较大争议。
为什么会有争议?究其本质在笔者看来是国人借题发挥对几十年来主流汉奸及崇洋文化的不满表现,是中国新民族主义觉醒的深层表现。强国鬼推磨《从外国华人包揽《建国大业》看中国的明天》一文是代表作。
该文说:
“作为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的献礼片《建国大业》,也算得上文化建设上的重点工程了。然而,就是这样一部重点工程的献礼片,却让众多的外国人包揽了。也不知道那些当初抛头颅、洒热血的建国英雄有何感想?
参加《建国大业》演出的著名大腕,有美国籍的陈凯歌、陈红、陈冲等,有加拿大籍的童安格、蒋大为、徐帆等,有英国籍的张铁林,有日本籍的许晴,德国籍的韦唯,新加坡籍的李连杰,以及瑞士籍的斯琴高娃、泰国籍的胡兵等等,真可谓巨星荟萃、大腕云集,各国列强、群雄争霸! 有人说:人家虽然出了国,可还是中国人嘛,干吗大惊小怪的?不对啊,入了其它国家的国籍,就不是中国人了,与华侨不同,只能说是外籍华人。它们将失去作为中国公民的一切权利,包括什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什么的。
也有人说,人家入了外国籍,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的混口饭吃,犯不上如此上纲上线的。还有人说:这都是极少数,一小撮的,丝毫不影响大局。 很多网友还知道,我们不少的公仆们,它们的妻子儿子也早出国了,也属于是极少数,一小撮的;它们也是为了混口饭吃的。 不过,这一类人,虽然是什么是极少数,一小撮的,但却是处于上层建筑的顶端的,是可以影响大局的。一小部分精英阶级已经抛弃了这个国家,还有更多的精英阶级为抛弃这个国家做着准备。盛世下的中国的明天可还有希望? 有人问,为什么建国初期,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优秀人才克服重重阻碍,抛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返国,为什么现在那些精英们却一个个想着漂白皮肤、染蓝眼睛呢?没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天天鼓吹“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鸠山理论,谁还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笔者对本文基本赞同,但有些事实需要核实。例如陈凯歌的国籍问题就需要进一步考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笔者前几天晚看央视电影频道直播“华表奖”颁发仪式,陈凯歌和冯小刚双双获最佳导演讲。陈凯歌在谈《梅兰芳》电影及感想时,令我非常震惊,因为他很动情地讲他深爱中国文化,决不加入外国籍,并对加入外国籍嗤之以鼻,这对于现场许多著名加入外国籍的演员无疑是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我当时就对着电视给陈凯歌鼓了掌。
笔者以为,对演艺界的分析要全面为好,虽然许多文艺圈演员受伪改革误导而不顾国格应该严厉批判,但也有陈凯歌式的人物存在,也应予高度赞赏,这样更有助于解决改革后出现的乌七八糟的卖国现象,把中国引向光明。
20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