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替我们说话!———山西省永济纺织厂工人的呼声!
谁替我们说话!谁替我们说话!
———山西省永济纺织厂工人的呼声!
山西省永济纺织厂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在职职工四千多人,和山西省新绛纺织厂一样是山西省南部棉花产区的骨干企业,多年来,全厂职工发扬我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经济,为了“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全厂上下团结一致众志长城,以及短的时间极快的速度建成了一个崭新的二分厂,崭新的厂房崭新的设备凝结了永纺人的心血和汗水,就在建厂资金最困难的时候,是这些普普通通的职工拿出自个家的积蓄全力支持新厂房的建设,甚至有的青工拿出了准备结婚的彩礼,有数据证明,职工募集资金过程中,除个别职工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之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职工都参加了集资,永纺人为新厂的建设投产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至始至终,广大职工都把永纺看作是自己的家,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地呵护着永纺,挚爱着相依为命的工厂。他们和企业同甘苦共患难,同呼吸共命运。风风雨雨走过了几近四十年。
可是,谁能会想到天大的灾难会降落到永纺人的头顶,2008年12月,山西省运城市国资委入驻永纺向全体职工宣布:山西省永济纺织厂进入破产程序,突如其来的破产遭到广大职工的强烈抵制,按照《破产法》,破产必须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而大部分职工代表符合或基本符合破产前运城市国资委制定的职工妥善安置条款里内退及个别下属单位人员比如学校,医院,俱乐部分流社会的条件,因此,职代会顺利地通过了破产,而破产是有悖于绝大多数职工意愿的,最使职工不能接受其中之一的条款是:工龄满二十年的职工一次性补偿八千元。从此把职工推向社会。
更蹊跷的是:为什么运城市国资委下属的多家企业{一如山西农药厂,山西新绛纺织厂等}迟迟进入不了破产程序,唯独永济纺织厂异常迅速异常果断地进入了破产程序而且进入实施阶段?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永济纺织厂位于永济的市中心,运城市国资委关心的不是职工的去留问题,他们关心的是永济纺织厂寸土寸金的地皮问题。由此,我们想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一而再再而三所强调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为什么到了山西运城就不管用了呢?
最后,祈盼所有关心国有资产关心人民疾苦的共产党员,党员干部勇敢地站出来替我们说话,替山西省永济纺织厂职工说话,替工人阶级说话。
谢谢大家。
2009年8月28日 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