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廉指数变化看改革时期的腐败
由清廉指数变化看邓小平反腐
前几天,国内权威网站上发布了一篇题为《邓小平防治腐败的“五告诫”》的文章。文章告诉人们,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尤其注意防治腐败。他针对国内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腐败现象,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一是尖锐指出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二是告戒人们“死刑不能废除,有些罪犯就是要判死刑”;三是反复强调“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四是反复要求“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五是明确提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文章说:“邓小平防治腐败五大忠告,言之谔谔、振聋发聩、发人深省、道理深刻,堪称“盛世危言”,具有针对性、预见性、前瞻性、现实性,是我党执政实践的经验之谈,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体现着“实事求是”思想的真谛,对当下我们反腐倡廉、执政兴国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很好写,好话很好说,但官场腐败的事实,却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为了证明上述文字不是“街头涂鸦”之作,我根据在网上收集整理的《透明国际》历年发布的数据,绘制了一张《中国清廉指数变化趋势图》。
大家请看:
由《中国清廉指数变化趋势图》不难看出,刚刚改革开放之初,也就是在1980-1985年期间,我国尽管已经出现较大范围的腐败现象,但由于毛泽东时代官场的清廉惯性,此时的清廉指数仍高达5.13,尚属于轻微腐败国家;但到了1993-1996年,也就是在邓小平高调反腐同时,我国的清廉指数锐减到2.43,进入极端腐败国家的行列。
邓小平于1997年2月19日逝世以后,由于新一代领导人在这方面的积极作为,我国的清廉指数开始逐步上升。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清廉指数大幅上升到3.5,说明这几年我国的惩腐兴廉取得了一定进展。以后的几年间,清廉指数一直在3.2-3.5之间徘徊。从2008年起,到2010年,清廉指数则一直稳定在3.6的水平。
依据上述简要分析,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邓小平生前尽管很重视反腐败,尽管将反腐败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尽管多次发表反腐败的言论,但并没有取得人们期待的效果;相反,到他在世的最后几年,中国的官场腐败已经进入最高峰。
您或许对下列文章有兴趣:
【转帖】毛泽东历史真相专题导读
【转帖】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精萃
【转帖】毛主席虚怀若谷谁羞颜?
【原创】世界咋为毛主席痴狂?
【原创】毛主席7个诘问谁猛省?
【原创】毛主席读书与邓小平打牌
【原创】毛主席的魅力何以天长地久?
【转帖】毛主席66岁生日是咋过的?
【转帖】毛主席是最大的“汉奸”?、
【转帖】毛主席的坐骑驮着谁?
【转帖】毛主席咋对待地主?
【转帖】毛泽东思想是中国软实力的核心源泉
【转帖】太阳虽有黑子,但掩盖不了它的光芒
【转帖】毛主席关于党群关系的20个独创见解
【转帖】百姓其实不想骂娘
【转帖】“一人一票”就民主了?
【转帖】“革命的先锋队”与“改革的先富队”
【转帖】美国式反恐是更骇人的大屠杀
【转帖】“工资增长”别光开空头支票!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