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资本主义世界
从理论上说,生产商品的人因为出售的商品,必然有钱购买其需要的商品。这其实是一种以货币为中介的商品,货币,商品交换,通过交换达到社会分工,专业生产,各取所需的目的。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钱的分配是不均衡的。这就导致了有人有钱,却没有想要消费的项目,有人有想要消费的项目,却没有钱,这导致了大量有用的商品积压在库存中,进一步导致生产这些商品的公民缺乏钱去消费,这导致企业倒闭,进一步阻止了后续生产,从而进一步恶化危机。
这样,每运行积累一段时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自然出现了。要解决这个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政府拥有大量企业股份,以这部分股份的红利来支付想要消费却没有钱的那部分公民的消费支出,从而把积压在生产企业手里的库存消耗掉。
这样生产企业就从国家获得了钱,没钱的公民得到了生产原本被积压的库存的收入。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消费。
而企业得到了钱,才能生产,研发出更多的产品,从而满足有钱但没消费项目的人的需求,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持续发展,才能真正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时国家也进入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控制所有的经济生产部门,只需要拥有大量的各个经济生产企业的股票,与其他股东一样,获得足够的红利,用来支付所有参与社会劳动的公民这个群体大股东的所谓的“社会福利”,起到整个经济的润滑剂的作用。
经济学的模型很复杂,但是我们针对特定的问题,可以进行简化还原,根据马克思资本论进行简单的还原,我们就可以知道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缺陷。
道理很简单,相比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现代社会多了货币这个中介,相比原始社会的自然经济,现代社会多了社会分工。
现代社会的社会分工增加了规模效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却使得社会个体再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满足自己个体的所有需求。
交换变的必不可少。
要交换,就得自己有劳动成果。每个人得到的工资,其实就是其劳动成果的一般等价物。
但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在于,工资的分配是由资本家决定的,在分配的过程中,劳动者受到剥削。这导致劳动者得到的工资并不足以交换到其所需要的产品。
但是,每个劳动者都在进行劳动,他们都需要把自己的劳动价值交换给别人,从而才能获得一般等价物,去交换自己需要的商品。
剥削导致的结果就是,普通劳动者没有足够的一般等价物,去交换自己劳动生产的实际价值的消费品!
这样,这些消费品就被积压在库存中,这种积压进一步导致生产这些消费品的劳动者无法把自己的劳动价值交换出去。
最终,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被迫停工破产。
问题找到了,怎样解决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落后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管是科学社会主义也好,民主社会主义也好,社会主义制度是拯救资本主义的唯一经济途径!
社会主义怎样拯救资本主义危机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老百姓想消费但没钱导致的。
但是我们知道,危机的一开始,总是伴随着大量的商品积压。我们知道商品是由老百姓生产的。
既然商品存在,老百姓却没钱买它们,那么是老百姓不够勤劳吗?肯定不是,而是一般等价物的分配发生了问题!
此时国家就得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 ,导致整个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受到伤害。
国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方法很简单:
1,国家首先向老百姓举债购买实体企业的股份,让企业家获得足够的流动资金,解决其经营困境。
2,国家向老百姓举债购买国家参股的企业的产品,并分发消费券,指定老百姓购买这些产品。
以上两步之后,美国式的经济危机立马解除。
3,当经济危机缓解之后,国家在此时一方面拥有大量企业股份,一方面却背了不少债务。但企业在此时却已经可以赢利。让国家获得分红。
4,国家利用这些分红分期偿还前期债务,偿还完毕之后,建立社会主义福利体系,当下次发生类似危机的时候,直接动用福利资金购买滞销产品,利用购物券指定形式分发给老百姓,并购买更多的企业股份以获得更多的分红。
5,如此循环,国有股份可在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从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6,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还是受到剥削,但是由于国家公共股份占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因此社会劳动者受到的剥削有很大部分是自己剥削自己。
只要国家官僚体系得到有效的民主监督。
那么国家就能顺利的利用这部分红利把价值分发给社会劳动者,从而补偿了劳动者直接获得的一般等价物与其实际劳动价值的差额,从而消化掉因为这个差额而必然出现的产品积压。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持续正常运行,包括企业家, 劳动者在内的每个社会阶层才能保障其共同的根本利益
简单的说,私有制决定了分配方式必然是失衡的,失衡的分配方式,说难听点就是剥削。
当然剥削是贬义词。用褒义词就是分配失衡。
因此一个私有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劳动者分配到的一般等价物,必然少于其实际劳动创造的价值。
因为每个人的一般消费能力是一定的。这导致了,在整个社会流通过程中,必然有部分劳动价值多余出来。
这部分多余的劳动价值的积累,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不管这些劳动价值是消耗品,房子,或者有价证券,本质上都一样。
这种积累首先导致生产这些价值的企业的倒闭。然后进一步扩大,导致整个社会所有阶层的利益受损害。
那么怎样才能补平这个缺口呢?谁来出这笔钱呢?显然,谁出都是不公平的,用纳税人的钱来支出也是不公平的,只有以公有制为主导,进行次级分配,补平这个缺口,才是最公平的做法。
那么怎样的公有制是最公平的呢?我认为只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最公平的。
一方面,以股权形式存在的公有制,能给企业家大量的金融支持,扶持企业的运行,一方面,股权红利本身来自于企业劳动者的劳动,用这部分资金补剥削缺口,正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至于计划,每个企业家进行生产决策本身就是一种最微观,效率最高的计划。
国有股权的不断扩大有利于不管提高补差能力,最终实现剥削与补差的平衡。另一方面,在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与私有资产达到平衡,也使得私有创业者能有足够充裕的资金实现创业开拓。简单的说,就是对国有经济命脉的关键部门进行控股,对非关键企业一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参股分红。
收入平衡和产品积压不存在大的联系.
比如电视,绝大多数家庭现在都消费的起,但不代表家电厂可以盲目的死造活造.收入平衡跟产品积压不存在大的联系是在厂家犯错误的前提下论证的。厂家错误估计了市场需求,必然出现产品积压。
但是收入平衡造成的“产品积压”事实上是“生产能力积压”,即使你厂家正确的估计,即使市场规律完全的产生作用,也无法避免。这才是市场经济也无法解决的,根本性制度性的问题。
而这个收入平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贫富差距的收入平衡,而是一个人创造的劳动价值与其得到的劳动收入之间的平衡。
正是这个平衡出现问题,导致的整个社会整体来统计的时候,所有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之合大于所有公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整个经济的崩溃性危机。
要解决这个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根据生产能力补足差额。使劳动者能够利用补偿到的差额消费那部分从经济数据角度看似多余但却是大众生活必须的劳动价值。而这个补差成本,无论从公共税收中支付,还是让资产所有者额外支付重税,都是不合理的,只能来源于公有股份红利。
因为公共股份红利的一部分本身就是来源于这个差额。只有这样,整个经济循环圈才算是能够循环稳定运行。
有些人只看到商品的供需失衡,却没看到生产能力的供需失衡。别以为东西不被生产出来,就不是失衡。在平衡状态下,模拟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一个人的劳动能满足其所有需求。
当一个人的劳动不能满足其所有需求的时候,一个原因是其不够勤劳,另一个原因就是供需失衡,他创造的劳动价值,无法换到他需要的商品了。买不起了。这只是个表面现象而已。
本质是,他付出同样的劳动,以前买的起,现在为什么买不起了?什么原因呢?收入减少了,收入什么减少?(通货膨胀,减工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一般等价物减少了。
一般等价物为什么减少?就是因为“剥削”的存在。当然这个剥削不一定是恶意的,因为劳动价值到底是值多少一般等价物,谁都说不清楚,涉及到大量的经济学运算。
也就是说,即使你主观上不想剥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私有制为主体的体制下,这个平衡始终是难以保持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你得到的工资(所谓劳动价值)与商品价值中属于你的一部分(实际劳动价值)之间的平衡是依靠市场因素来决定的。
但市场不是万能的,这个平衡始终是有误差的,误差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量变到质变,导致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有个“基金”随时去补这个误差。而这个“基金”的资本来源,只能是公有股份红利。
也只有公有股份是与这个误差紧密相关的。
为什么说必须是公有股份呢?道理很简单,比如美国本次次贷危机,美国以金融产品的方式去补偿这个误差,让买不起的人买的起。
可结果如何呢?金融产品崩溃,最终按照TG经济学家的说法,最有效的还是得依靠国家买单这比长久积累的误差!而国家买单,又是从税收,国债买单,这对纳税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从而导致救市法案的难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