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百姓更要怀有悲悯之心

火烧 2011-07-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对百姓应怀有悲悯之心,指出基层百姓生活艰辛,政府和社会应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与人民福祉。

对百姓更要怀有悲悯之心

夏雨晨 

我们经常挂在口头的,是“要对百姓怀有敬畏之心”,具体表述有“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之类。其实这类观点,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语言,其手法固然是敬民,但目的却是“将民为我所用”。表现在执政里,就有了“维稳”、“控访”等诸多形态。这里先不争论其好坏优劣,但至少为民之心,在此表现得并不充分。

本人长期在县乡两级基层政府里工作,所见到的百姓,亦有三类。第一,是有经济头脑的。他们很能把住时代脉搏,抢抓机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奋力拼搏,颇有成就,不过这是极少数。第二,是有政治头脑的。他们深知目前官场、商场、情场和广场里的喜怒哀乐和阴阳黑白,因此或激扬文字、或淋漓口舌,以期引起政党、政权、政府的重视,自然,他们也会获得一种“敬畏”。第三,与此同时,我更多看到的,却是那些默默耕耘在土地里、默默承受在蜗居间的百姓。他们无欲无求、不言不语,在他们的字典里,唯有“忍耐”这个词汇,房价涨到一万,肉价涨到二十,他们除了一声叹息,就是忍耐;日出而作,晨霜暮雪,所获不及其所做之十一,他们除了偷偷地一声嘟囔,也是忍耐;他们不知道经济规律,不了解世界大势,如果哪一天精英们把他们卖了,也还会蒙在鼓里。前几天和锦州市作协的李宇平老师闲聊,说“每当看到年迈的老人在田间弓着腰,或看到街头那一双双呆滞而无助的眼神时,总不禁悲从中来,眼眶润湿”,他深表同感。因为,这些百姓,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个表述是不正确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主人,对他们只有崇敬,岂能悲悯?我以为,这个观点有对有错。之所以说“对”,是因为我们不会忘记那个人民真正当家做主、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的一切,都是人民自己的;那时的一切付出,都能获得公平公正的回报;那时的投机、偷奸耍滑、贪婪剥削,都被党纪国法所排斥、都与民众的价值认同格格不入,当然不需要去悲悯什么人。而之所以说“错”,是提醒大家不要忘了,当工人阶级不及党员人数之十分之一、工农联盟也不足人大代表之十分之一的时候,当资本主义成为实际的控制者、公有国有日遭蚕食的时候,当官僚和资本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人民和劳动仅仅是这个世界的陪衬的时候,我们还不应该生发出些许悲悯之心?

谁应该对百姓常怀悲悯之心?这个主体应该是政党、政府和那些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们。可以这么表达:在上述的这些群体里,我们可以不排除政治运作,不排斥民意鼓动,但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要把那些真正值得帮助、值得拯救的弱势百姓放在心上、放在章程中、放在体制里,进一步、再进一步放大自己的悲悯情怀——因为百姓是那么的孤苦无助,又辛苦无怨。谁若总在利用他们、愚弄他们,我想,就连老天也不会答应的。

做到对百姓怀有悲悯之心,我想至少决不能忽视五个方面。

第一,口号贻误民生。

毫不隐晦地说,各级政府在民生的问题上,是多少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电视里、报纸上总是信誓旦旦、慷慨激昂,甚至有点“不讲民生便不成章句”的味道,并在一定时间段里,颇博取了民众的口碑乃至眼泪。但是,我们放眼望去,真正的民生,如房价、粮价、油价、肉价,乃至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何时何地又真真切切地解决了?基本民生得不到保障,又遑论什么保民生?

口号的另一种境界,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举一个很小的例子,近段有一首很著名的歌曲叫《加油中国》,歌者深情款款、热血沸腾,然而我实在不知道这个“泛口号化”的“加油中国”是指什么。是投机加油还是劳动加油?是贪腐加油还是清贫加油?是资本主义加油还是社会主义加油?没有正确的、鲜明的立场,任何歌曲哪怕再动听,也只不过是一声蝉鸣。其他的理论、观点、思想,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真正的抓民生,就该象重庆那样,不仅有“五个重庆”的目标,同时还有唱红打黑的措施,而且更有降房价、保障民众衣食住行的实际效果。我们同时观察到薄熙来书记和黄奇帆市长等领导同志,在舆论发布上就只有两个方面:一是鼓舞广大市民的精气神,二是应付“挑事者”的奇谈诡论,其他的,他们更倾向于脚踏实地地干,而不是夸夸其谈地说。这样抓民生,才是民之幸啊。

第二,恣行伤害民生。

例子就不说了,反正全世界都知道我们的三公消费年逾万亿。这一万多亿元硬是被官们吃喝玩乐掉了,这里的忿然是,难道他们在“一顿饭一头牛、一个喷嚏一栋楼”里,脑子里就全然没有丝毫“汗滴禾下土”的念想?何况,他们也未尝不知道五块钱的粗茶淡饭其实比五千元的山珍海味更符合养生之道。

第三,资本吞噬民生。

资本的本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因为它的肌体、血液和骨髓里,永远只有利润这两个字。为了利润的成倍扩张,资本家惯常的手段是剥削,时常还辅之以欺诈、乃至荼毒。至于民生,在他们的眼里犹如痴人说梦。

近些年来,我们国内有三个最大的资本:房地产、小汽车和股票。房地产一哄而起,给民生带来了什么?且不说高房价下的房奴,单说房地产业绝对的资源控制和资本控制,又停滞了多少民生产业的发展、遏制了多少科技和创造、侵吞了多少土地资源?小汽车大干快上,给民生带来了什么?除了上游利益被外国的科技掠走,还有就是对能源的极度挥霍、对城市交通的极度添乱和对国土无休止的吞噬,而与此同时,我们还看见了灰蒙蒙的天和空荡荡的客车;股票的异军突起,除了高端的控制源,又有多少股民在家财散尽乃至债台高筑里黯然伤神?上述种种,不正是资本对民生的恶行吗?

当然,在资本的兽性之外,同时也存在一种人性,具体表现就是慈善和施舍等等。但是,这个慈善和施舍是游离于资本本质之外的一种道德形态,而且它同时也存在弊端,这就是要简述的第四点。

第四,施舍扭曲民生。

三十年前,一句“让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领后富”让国人血脉贲张,结果是先富的确实是富了,但后富的却遥遥无期,因为更穷了。

先富起来的人群里,确实涌现了一批陈光标,他们用自己的善行,来阻止了资本的罪恶繁衍。但是,这个善行却催生了另外一种东西,那就是对“劳动”和“公平”的困扰。我一直倾向于慈善只能止于天灾人祸,其他的平均分配的慈善和国家平均摊分的国家福利、救助、拨款,均是“授人以鱼”的模型,它不能促进发展、不能激发人的潜能。

如果慈善不能也不应该向普通百姓倾斜,那么他们怎么摆脱贫穷的桎梏?我以为,只有制度保障才是民生的根本,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

第五,制度保障民生。

在这里,我并不反对公私两种体制并存,但私有制的存在,一定要有一个合理且合法的过程。在我国,这个过程是什么?就是私有制下,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在大肆地侵吞国有和公有的资产,无论是零地价、零税收,还是资产贱卖、贷款填充,包括破产以前的利益所有和破产以后的责任归零,等等,那些暴发户都充分地挤占了公共利益,这个形态下的私有制,还有天良吗?可以说,私有制的存在是为了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社会创造价值,但决不能掠夺无产阶级几十年里通过革命和建设而积累起来的财富。

而这些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财富,才是这个世界穷人们的命根子。那些无依无靠、无资金、无技术、无信息的农民,那些下岗的工人,那些游荡于街头的学生,才最需要用无产阶级的资产,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建设,来解救他们、发展他们、幸福他们。至于那些精英们,既然那么聪明睿智,大可以白手起家,又何必死皮赖脸地蚕食公众的东西?

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是最好的民生,才是最大的悲悯。(2011.07.0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