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介绍郭宝成书记在佳县当主管教育的副县长的事

火烧 2010-10-0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本文详细解析SEO标题与关键词优化方法,提供6字以上长尾词选择技巧,涵盖标题结构优化、关键词布局策略及提升搜索引擎排名的实用方案,帮助快速提升内容曝光度。
昨天,万山红遍先生要《摘下郭宝成头上的光环看神木的“免费医疗”“神话”》,本网友指出他的帖子是完全错误的,纯粹在玩数字游戏。

刚才看了他今天写的新帖子本网友非常遗憾地说:这位先生有了错误不承认,还故意王顾左右而言他,答非所问,且继续满嘴胡说八道,这很是要不得的。

这位先生在此帖中一共谈了三个他认为“都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就让我们来一个一个地看。

1)关于神木免费医疗的事‘

他说:“郭宝成的神木神话:我们共产党人讲的是“艰苦创业”,而不是“坐享其成”。”

这就是这位先生造谣污蔑的开始:暗示郭宝成书记是“坐享其成”,

他的“论据”是:“神木县坐拥资源经济,财力丰盈,郭宝成当然有条件做“为民请命”的种种事情。郭宝成是“花钱的主”,神木经济是靠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与沙特阿拉伯一样,不能说是他的国王更比谁英明,我们不能忽视老天的厚待。难道山西兴县的县委书记及县长就不想给老百姓办事么?限于他们的财力,“是不能,不是不为”。”

这就是正式开始胡说八道了。

神木县与“沙特阿拉伯”一样么?郭书记与沙特阿拉伯国王一样么?
你见过哪个沙特阿拉伯国王和王室用卖了石油之后的钱来发展本国工业、改善本国人民的民生状况?
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把这些钱要么存到瑞士银行,要么拿到美国去投资为自己和王室赚钱。

这位先生进一步胡说八道:“假如将郭宝成调到山西的兴县当书记,每年免费教育与免费医疗的支出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或者是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1.6%,郭宝成还能成为一些网友所追捧的对象么?”

本网友要请问这位万山红遍先生:你看过郭书记的简历么?你知道他在主政神木之前,在哪个县干过?你以为他没在山西兴县这样的穷县干过教育工作?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毛乌素沙漠的东南缘。”
“属于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平均海拔664米,年均降水380毫米,平均气温10℃,无霜期159天。辖20个乡(镇)653个村委会,总人口23.68万人,土地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贫困县,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3亿元,财政总收入908万元,农业总产值1.53亿元,粮食总产4.4万吨。”

在就任神木县委副书记之前,郭宝成在佳县当了五年多的副县长,他主管的内容是:教育。

让我们来看一看相关的报道,尽管这些早先的报道确实没有“成为一些网友所追捧的对象”。
梦想在佳县是难以实现
“1992年,35岁的郭宝成在民意推荐中,从陕西定边县政府办公室任主任的职务,一跃登上陕西佳县副县长的位置,执政的大门幸运地向他打开了,他开始在政治上施展他的抱负。

到佳县后,郭宝成是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佳县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县,县政府拿不出一分钱投入教育。他当副县长时全年的县财政收入才700万元,而现在他执政的神木达到10亿元时,佳县才突破1000万元。

资源有限的佳县使郭宝成感到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面对的却是稀少的政治资源。怎么才能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呢?对这个问题他进行了苦苦的思索,现实的压力使他在佳县提出了“一红一白”的发展战略,以此给处于贫困的佳县寻找出路。

一白就是发展佳县白云山的旅游,它是西部五省的道教圣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会达到亿元以上;一红就是开拓当地的红枣,佳县农民赖以生存的就是红枣,通过扩大种植红枣面积,增加农民的收入。

他把这个观点发表在榆林报上,可当时他提出的这个战略没有得到县主要领导的支持。仅靠他一个副县长难以使这个战略付诸实施,直到他离开佳县以后,当地官员才感受到这个发展战略的价值。”

郭副县长虽然提出了适合佳县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但毕竟权力有限,从内部着手是不行了。
那么,如今的郭书记、当年的郭副县长是不是就啥也不干,“坐享其成”呢?

肯定不是。要不然,上级怎么可能后来把他提拔到神木县呢?
让我们接着看下去:
“缺少资金使佳县的教育面临困境,这对郭宝成的执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到佳县木头峪镇调查时,吃惊地发现一所学校的房子,是1935年红军长征解放木头峪镇时没收地主的几间房子。

从远处看他觉得这个学校像个破窑洞,风雨已把它吹打得破败不堪,似乎是一个垂危的病人,已经没有力气再支撑下去。走进去再看,他抬头能看见外面的天空,墙壁裂开几道缝,有的墙已经出现了大窟隆,这个破落的学校使他感到雨露星辰都能进来。

一种无言的悲凉与沉重涌上郭宝成的心头,他的内心受到了一种巨大的震撼,为什么这些学生只能在这种环境里勾画他们的求学梦想?他们何时才能从这里走出去?

翻开历史,他发现这个看来很贫困的镇,在清朝时代出过很多文人,而现在为什么他们的教育已经走向了极度的衰退?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贫困的地区需要财政开支的很多,没有一定的财政支持,政治抱负有时难以实现,郭宝成清楚地认识到,实现执政目标需要相应的资源来支持。

他到佳县任副县长主管教育时,佳县教师的工资很难按时发放,他急切地呼吁教育要先行,可财政紧张的佳县连官员的工资都拖欠着,哪有资金去实现他的教育先行?

看来教育先行的梦想在佳县是难以实现了。郭宝成感到,他不但改变不了佳县教育落后的状况,而且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执政目标。他任副县长的工资有时也发不下来,直到去神木任副书记一年多以后,佳县才把拖欠他的工资给他寄来。”

怎么办呢?难道就这样“坐享其成”么?当然不是。郭副县长是这样做的:
“他感到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尽一切力量把木头峪破败不堪的学校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通过关系他找到了北京一位退休的女官员,原来她也是木头峪镇人,郭宝成忧虑地向她讲述了家乡教育面临的困境,希望她能给予支持。

这位女官员被他描绘的情况所感动,她联系到了一个台商,捐了40多万元。郭宝成还通过其他渠道,使一家美国公司给木头峪捐款建学校。通过向外界寻求援助,他为木头峪镇建了80多个学校。

他向美国人寻求捐款成功建学校的事,被他的上司、当时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榆林地委一位专员知道,他称赞郭宝成办学精神可佳,并约他一起吃饭。这个专员又从他的办公经费中拿出了20多万元,要郭宝成再建一所学校。

专员赏识他的执政才能,后来该专员任榆林地委书记时,将郭宝成提拔为神木县主管官员的副书记。

现实的困境使他转向外界寻求教育资源,并发动农民义务建校。他主动地突破了佳县教育的困境,在外界资源的支持下,给孩子们一个接受教育实现他们梦想的机会。

郭宝成尽一切力量,一扫佳县破落不堪的学校面目,让贫困的农村孩子进入了环境好的学校读书,使佳县的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他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老百姓希望他留下来当县长,他离开时仍能让佳县老百姓念念不忘。

上级领导也想提拔他当县长,可有些官员认为他当县长资格还不够,上级将他调到神木县当副书记,佳县老百姓对他的调任很不情愿。”

当然,万山红遍先生大概又要大叫了:这是“坐享其成”!他是“花钱的主”!
如果这位先生要在本网友面前这么喊,本网友会忍不住扇他一个耳光:你TMD去这样“坐享其成”试试!你TMD去这样“花钱”试试!

本网友还要指出:记者的这篇报道其实很不全面。
这位记者的想法,显然也与万山红遍先生一样,以为郭副县长拿到钱就能建学校了。
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市场经济下,要建一所学校,钱当然是必要的条件,但是,仅有钱也是建不起学校的。

例如,那位专员给了他二十几万,要他建一所学校。谁来为学校盖房子?这么点钱,城里的建筑公司恐怕是看不上眼的。
本网友认为,报道中的“发动农民义务建校”,恐怕才是郭副县长进行建校工作依靠的主要形式。
当然,纯粹“义务”也是不可能的,工钱还是要给的。
这二十几万元钱,其中一部分应该是购买建筑材料和作为工钱付给“义务建校”的农民们的,其余的则用来为学校购置其他设备。
要不然,仅凭这二十几万元,怎么可能建一所学校?

而郭副县长在任五年,仅仅木头峪镇就建了“80多个学校”!大家可以想一想:他在这上面花了多少心血?

大家可以看到,从郭副县长到郭书记,郭宝成的官职变了,权力大了,但是,他一心为民、关注民生的思想宗旨并没有任何改变。

本网友还认为,如果郭宝成留在佳县,像后来在神木县那样成为佳县的县长和县委书记,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战略去放手做事,他一定也能把佳县的经济发展起来,在佳县创造出与神木免费医疗相似的成绩来,在佳县实现他的理想。

至于万山红遍先生所说的“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最讲实事求是的,“我们既要满足群众的要求,还要注意引导群众的情绪”,我想,这也是符合毛泽东同志的观点的”,本网友认为,郭副县长在佳县的所作所为,正是“最讲实事求是”的表现。
他没有唉声叹气,没有跟着群众发牢骚,而是尽其所能地实现了“既要满足群众的要求,还要注意引导群众的情绪”。

2)关于转基因食品

万山红遍先生说:“关于转基因食品:我们共产党人是最讲科学的,不能是“因噎废食””
这就是忽悠的开始。

这位先生接着说:“对于美国控制转基因物种,危害中国食品安全的可能,我们必须再一次的打破美国的“物种封锁”,大力发展自己的转基因物种,冲出包围,才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应该争夺转基因物种的制高点,而不是回避,在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这是回避不掉和不能回避、甚至是不能对抗的。”

这是彻头彻尾的答非所问和王顾左右而言他。

本网友在这里不打算讨论“大力发展自己的转基因物种”,也不打算讨论“争夺转基因物种的制高点”。
至于“美国控制转基因物种,危害中国食品安全”,大家也已经了解得够多了。

本网友只请问万山红遍先生:
a)你是不是瞎子?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大家反对的是强行推行以美国控制的转基因水稻代替我国自主研发的杂交水稻的所谓“转基因主粮”政策?
b)如果你不知道,那么本网友建议你遵照毛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诲,先去认真学习一下,了解一下大家反对的究竟是什么,再来说话,行不行?
c)如果你其实根本就知道,那么,本网友的四字评论是“臭不要脸”,一字评论是“呸!”。

3)最后来看“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的事。

万山红遍先生说:“关于国有企业的利润上交:我们共产党人不能做“亲痛仇快”的事情。”
这是这位先生胡说八道的开始。

他的“论据”是:“近几年,我们的国有企业的利润是增加了,利润分红中上交国家的部份不算很多。在民营企业看来,国有企业由于利润积累多,资金宽裕,市场竞争优势超过了民营企业。

这不是好事么?难道非要把国有企业的利润分光吃尽才觉得开心么?这到底符合谁的利益呢?过去讲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既要照顾眼前利益,还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千万不能离开毛泽东的观点来看问题啊。”

本网友请问这位先生:国有企业近几年的利润增加,是从哪里来的?你是不是真的不知道,那其实基本上是“涨价”涨来的?

别的不说,各地这几年,电价上涨了多少?水价上涨了多少?油价和天然气价格上涨了多少?手机、电话的通讯费,又上涨了多少?
如果说,手机、电话还可以少用,油可以通过少用车来少用,那么,水、电和天然气这些家用资源,是根本无法用涨价来降低其基本用量的。
这些基本资料的价格上涨,又带动了相应的上游产业的价格上涨。可以说,这一部分的“利润”,完全是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硬抠出来的!
这样的“利润增加”,难道不脸红么?有什么资格拿出来显摆?

国有企业这几年的“利润”虽然是这么来的,但是如果能够以这种形式上缴中央,然后中央用这些利润来办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那也是很好的。
例如,像神木县那样,每年给全国人民每人出四百元,14亿人一共也就是5600亿,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让大家都不再担心有病不能治。
(实际上,本网友在现在的全国人均医疗卫生投入,与神木县免费医疗的人均投入是差不多的,可见其实也并不是“差钱”的问题。)
或者,像很多网友建议的那样,用这些钱来建航母,一方面可以增加海军实力,另一方面可以以此带动相关的工业发展。

或者,这些利润虽然不上缴,但是固有企业拿来真正做一些有利于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事情,那也是很好的。
可惜,实际情况是很令人失望的。看几个例子:
a)前阵子,网上闹出“国家电网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六千多万套住房电表读数长期为零”的传言,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出来发言辟谣,说是:现在全国电表还没有都换成智能电表,大部分用户还是用的以前那种测量误差至少10%(而且全部是偏多)的旧电表!
b)某地要强制改造网络线路,国有的网络公司要用户自己掏钱!

国有企业获得了这些“利润”,一不上缴中央以便中央“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既要照顾眼前利益,还要考虑长远利益”,二不投入有利于民生和社会发展的事情,究竟用来做什么了?
国有电厂连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电表改造都不积极,国有网络公司连改造网络线路都要用户自己掏钱,谁会相信这样的“葛朗台”们会真心为百姓生计考虑?
如果国有企业获取这么多的利润,目的就是纯粹为了自己的企业获得好处,那么它们与私营企业又有什么区别呢?
群众有什么理由要“亲”它们而“仇”私营企业呢?

本网友认为,上述三个问题,确实都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任由万山红遍先生这样在论坛上自称“共产党人”的人随意忽悠和胡说八道。

本网友还认为,我国的很多事情搞不好,路线虽然是根本,但是也有两个具体的重要原因:
1)像郭书记这样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实在太少了;
2)像万山红遍先生这样以“共产党人”自居,自己屁事不干或者干不了,成天只会向郭书记这样干实事的人扣帽子打棍子的人实在太多了。

最后,本网友不觉又想到了最近的“肖方事件”。
本网友觉得,郭书记就有点像肖传国,万山红遍先生就有些像方舟子。
这当然不是说郭书记打算雇人揍万山红遍先生。
郭书记干实事却被以“共产党人”自居的万山红遍先生用玩数字游戏和造谣等手法进行攻击,
肖传国在涉嫌雇凶伤人之前一直干实事,却被以“打假斗士”自居的方舟子亲自和发动支持者长期以造谣污蔑和直接辱骂等方式进行攻击。
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两件事情是不是有点像呢?

刚刚看到万山红遍先生又在发帖子为自己昨天的数字游戏辩解。

本网友非常遗憾地指出:这位先生仍然在玩数字游戏,而且还越玩越起劲了。

万山红遍先生下面的这段话,应该是想用来说明神木县的人均收入高吧:
“神木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52.64亿元,人均GDP达到10.98万元,是全国2.51亿元的人均水平的 4.37倍。按6.7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神木人均GDP接近1.64万美元。”

GDP是什么?“国内生产总值”!某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全国人民某年的总收入么?显然不等于嘛。
那么,“神木县的年度生产总值”等于“神木县人民的年度总收入”么?显然不相等嘛。
既然“神木县生产总值”并不等于“神木县总收入”,“神木县人均生产总值”肯定也不等于“神木县人均收入”。
你要证明的是神木县人均收入比全国高得多,却拿“生产总值”来说事,这是“严肃”的做法么?

下面,本网友继续指出此帖的数字游戏。

请大家注意这样下面这些概念的区别:
1)地方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收入和全国财政收入的区别:
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自己能够动用的;中央财政收入是中央政府能够自己动用的;全国财政收入是二者的总和。

2)地方医疗卫生开支、中央医疗卫生开支和全国医疗卫生开支的区别:
地方医疗卫生开支是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中央医疗卫生开支是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全国医疗卫生开支是二者的总和。

因此,要计算医疗卫生开支占收入的比重,应该用相应的分子除以相应的分母:
1)用地方医疗卫生开支除以地方财政收入,得到的是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比例;

2)用中央医疗卫生开支除以中央财政收入,得到的是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比例;

3)用全国医疗卫生开支除以全国财政收入,得到的是全国对医疗卫生的平均投入比例。

再来看万山红遍先生的话:“我原文中神木县的财政总收入与全国财政总收入的口径是统一的,由此计算出2009年神木人均22750元的财政总收入为全国人均5130元的4.43倍,其口径是一致的和可比的。”

这就是在玩数字游戏了。本网友在上一帖没有仔细地指出,这里就花点时间,稍微仔细地指出。
简单地说,其实就是两句话:
1)除法,是不能随便做的;
2)并不是随便拉来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就是有意义的,即使这两个数字“从统计口径上是相符的”。

用全国医疗卫生开支除以全国财政收入,得到的结果,其意义是清楚的:
作为分子的“全国医疗卫生开支”,是地方政府的医疗卫生开支和中央政府的医疗卫生开支的总和;
作为分母的“全国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能够动用的财政收入与中央政府能够动用的财政收入的总和。

因此,这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能够用来表示:全国用于医疗开支的平均比例。

但是,用神木县的医疗卫生开支除以神木县的财政总收入,得到的结果,其意义就完全不清楚了,虽然这两个数据“从统计口径来看是相符的”:
作为分子的“神木县免费医疗开支”,完全是神木县自己的投入;
作为分母的“神木县财政总收入”,却只有一小部分是神木县自己能够动用的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都是神木县自己不能动用的上缴中央的财政收入。
这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显然不等于而是远远小于神木县用于医疗开支的比例。

除法,是不能随便做的。本网友用“神木县医疗开支”除以“神木县的地方财政收入”,得到的才是意义清楚的结果。

万山红遍先生又说:“他还说“但是,神木县并不能动用这93.26亿元的全部!神木县自己真正能够动用的那一部分,叫做“地方财政收入”,只有21.6亿元!”

同样的道理,中央财政也不能动用7千多万亿财政收入的全部,因为7千多万亿的财政收入中包括了地方财政收入,中央真正能动用的那一部分是中央财政收入。”

万山红遍先生说“中央财政也不能动用7千多万亿财政收入的全部”,这话当然没错。
但是,“全国医疗卫生开支”除以“全国财政收入”,得到的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比例的平均值,本来就不是“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的比例”嘛。
“同样的道理”,“全国医疗卫生开支”也不等于“中央卫生医疗开支”,想必万山红遍先生应该很清楚的吧?
难道万山红遍先生打算用“全国医疗卫生开支”(包括地方政府的开支和中央政府的开支)去除以“中央财政收入”么?
那样确实能够得到比神木县的6.91%更高的数,不过,这样玩数字游戏,有意思么?

本网友一开始就已经说了:如果要看中央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比例,应该用“中央医疗卫生开支”做分子,用“中央财政收入”做分母。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是多少?2009年“中央医疗卫生开支”又是多少?

经查:“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35915.71亿”,“2009年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达1277亿”。
本网友就不标明这些数据的出处了。大家用百度搜一下“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和“2009年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很容易就能找到。

现在做一下除法:1277/35915.71=3.55%!比万山红遍先生提供的全国平均值(5.26%)还低!只有神木县(6.91%)的一半多一点!

最后再来看万山红遍先生玩的一个数字游戏:“我在文中说到:“2009年全国医疗卫生支出3994.19亿元,占财政收入的5.26%,比神木“免费医疗”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1.6%的份额高出3.66个百分点。”这说明国家在医疗卫生开支方面做出的努力要大于神木县,但由于国家的财政收入水平按人均计算,只相当于神木县的22.5%,对于神木县轻而易举就能能办到的事,国家办起来的难度就要比神木县难4.43倍。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神木不神”。”

本网友在此前的帖子里已经指出:
1)全国人均财政收入是5130元,是用全国财政收入除以全国人口总数;因为这些财政收入是用于全国人民的,所以这样做除法是有意义的;
2)神木县人均财政收入是5270元,是用神木县的地方财政收入除以神木县的人口;因为神木县的地方财政收入才是神木县政府能够用在神木县人民的,上缴的那部分则是用于全国人民了,所以这样做除法才是有意义的。

万山红遍先生就这样把神木县的全部财政收入做分母,把直接用于神木县的免费医疗开支做分子,通过玩这个数字游戏而得出“国家的财政收入水平按人均计算,只相当于神木县的22.5%”这种毫无意义的结论。

本网友郑重建议万山红遍先生不要再玩这种数字游戏。

其实,这种数字游戏并不新奇。马克思之前的资本家们及其辩护士们就一直这么玩。
他们把资本家对于生产过程投入的总资本做分母,把卖出产品的总收入减去总投入的结果(就是赚到的钱)做分子,得到一个叫做“利润率”的数。
这个数对于资本家而言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工人则是毫无意义的。这个“利润率”通常并不高,一般的行业顶多也就是30%左右。
辩护士们就用这个不很大的“利润率”来“证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并不严重:你看,资本家的利润也不高嘛!

马克思的研究则指出:资本家对于生产的总投入,并不是都能够产生利润量。
利润量实际上只是“活劳动”产生的,而“活劳动”是由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工人们提供的。
这样,资本家的总投入里,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的那一大部分“固定资产投入”是并不“赚钱”的。
要计算“剩余价值率”或者“剥削率”,应该把总投入减去“固定资产投入”,得到马克思称为“可变资本”的东西,把它作为分母。
“可变资本”实际上主要就是工人们的工资和所谓的“福利”。这样,用利润量除以可变资本得到的“剥削率”,其实是相当高的。
而且,工厂的技术水平越高,“剥削率”通常也就越高。

看来万山红遍先生确有为资本家辩护的潜质,只不过玩数字游戏的水平仍有待提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