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打倒刘少奇
开头我先提点题外话,前两天我关于中苏论战的帖子被新浪私密了,我在这里谈一点对中苏论战的感受,而且要谈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决裂,也不能不谈中苏论战,两个路线的斗争!苏联的修正主义,总的来说是投降主义和妥协主义!在国际路线上是三和,“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它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暴力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理论,也放弃了国际歌中解放全人类的目标和理想!无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必然性,提倡放弃斗争,追求什么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而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更是宣扬无产阶级放弃武力斗争,等待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自然过渡!在国内路线上(苏联自己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宣扬“两全”,在社会主义社会否定阶级的存在,否定马克思主义最有力的阶级斗争这个武器!“全民国家”,“全民政党”也就是在实质上抛弃了马克思所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抛弃了人民民主,而走向了资本主义的民主,苏共更抛弃了工人阶级政党纯洁性!学着资本主义虚伪的欺骗人民说“我是代表所有人利益的”,抛弃了阶级属性的苏共,其实也就意味着其对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抛弃!在国内经济上,苏联1954年从农场私人承包开始经济改革,农业上放弃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而推行承包单干,工业上推行一长负责制(也就是我们改革的厂长负责制)!在国内经济上提倡私有资产投入,鼓励私有资产发展等等!总之是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抛弃了社会主义,而走向了资本主义!这个是当时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背景!在反对苏联修正主义问题上,刘少奇和邓小平都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有关在党史中有确切记载!
转入正题,六十年代正值内外交困,外面苏联因为推动修正主义路线而和我们搞论战,而国内长期以来,干部中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脱离群众的倾向日益严重,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腐败丛生,愈演愈烈。毛泽东说“我们的干部……绝大多数不懂社会主义”,“责任在我们,我们没有教育嘛”。“要把社会主义教育好好抓一下。社会主义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教育,一抓就灵。”毛刘共同确定在全国开展“五反”、“四清”,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首先在城市里发动“五反”,即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在农村主要是搞“四清”,即清账、清仓、清财务、清工分。运动发展到后期,几乎全简称为“四清”。所谓“清”的内容,前后又有多种解释。开始,基本限在经济领域,后期则上升到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队伍。毛泽东是把四清运动当作阶级斗争来看的,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认为官僚腐败和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一样可怕,甚至有过之无不及,毛泽东曾说权利和知识掌握在敌人手里,越多越反动!(大意,不是原话)毛泽东的本意就是要发动人民揪出党内和干部中主要官僚腐败分子和叫嚣着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分子!
而刘少奇认为干部间是阶级内部矛盾, 根据刘少奇一贯的观点,他认为:“人民内部矛盾,主要地表现为领导机关和人民的矛盾,更确切地讲,是人民和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的矛盾。”并解释道,“少捉人,一个不杀,矛盾不上交,处分干部在百分之一二”,而且是在“县以上范围掌握比例,不是每个公社都有百分之一二”,就是占百分之一二的这些“犯错误的干部,绝大多数也可能改正错误,如果一时不能改,只要他不进行破坏,也可以。也还是团结的对象”。他把主要的斗争目标瞄准了已经被打倒的地主富农和资产阶级! 毛泽东指责刘少奇“形左实右”,是针对刘搞的运动,要“割掉封建尾巴”,开展大规模教育,被毛视为“打击一大片”(形左);而刘并不是要打倒、消灭毛认定的敌人,在毛看来,就是“保护一小撮”(实右)。因此,他们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导思想,在本质上完全是南辕北辙,有天壤之别。所以说毛泽东和刘少奇早在“四清”时期就已经出现思想分裂了!
1962年初,中共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后称“七千人大会”),开始纠正“大跃进”以来的一些浮夸错误做法,以扭转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在此之前,不少农民提出了“单干”、“责任田”和“包产到户”的要求(这就类似于改革开放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些农村已经开始试行并很快被推广,搞“包产到户”的比例很快达到了农村地区的20%。邓子恢积极支持“责任田”和“包产到户”的做法,并向中央建议,给农民多一点儿“小自由、小私有”。同时,刘少奇、邓小平、陈云都明确表示支持这样搞。刘少奇说:要使“包产到户”合法化。邓小平就是在这时提出了“不管黑猫、黄猫,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并说:“责任田”是新生事物,可以试试看。陈云更是上升到理论层面来看问题,他当面向毛主席提出了“个体经营与合作经济需要长期共存”的观点。毛主席大怒。对刘少奇、邓小平和陈云极不满意。并说:“分田单干,是瓦解集体经济,是修正主义!”(以上内容,参见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P1086)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毛泽东和刘少奇根本的分歧在哪里了,是标准的路线之争!在讨论毛刘二人的路线之争前,有必要再回顾一下,这段文字中的关键词--大跃进和三面红旗!大跃进是1958年到1960年上半年有毛泽东主席发起的利用国内充裕劳动力和蓬勃的群众热情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大跃进初期的确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干部的弄虚作假虚夸风尤其严重!在一线主持经济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发现了这个问题。退居二线的毛泽东同志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当时刘少奇就提出要再提“反冒进”给大跃进降温!毛泽东不同意,毛泽东认为大跃进总体上是好的,问题是有,也很严重,但那主要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出了问题解决问题就好了,不能轻易的否定大跃进,打击人民群众蓬勃的热情!而三面红旗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上面谈到史称“七千人大会”,那次就是党和国家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要解决大跃进问题的举动!但是在那次会议上却爆出了时任副总理邓子恢支持地方私自搞承包,单干的现象!而且已经不是小面积实验了,已经大力推广到农村地区20%了,毛泽东还被蒙在鼓里!毛泽东能不愤怒吗?对毛泽东来说,搞单干承包到户,就是否定人民公社,否定集体经济,搞私有制,就是搞倒退,就是走苏联修正主义的农村路线!到此两者已经发展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毛主席当时说“—搞包产到户,一搞单干,半年时间就看出农村的阶级分化很厉害,有的人很穷,没法生活。有卖地的,有买地的,有放高利贷的,有娶小老婆的……这是搞无产阶级专政,还是搞资产阶级专政,谁反对三面红旗,谁就就是搞复辟的修正主义。”他特别提出“中国有没有阶级,这是个基本问题”,“承认阶级存在,就应承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的存在”。他进而提出:“如果无产阶级不注意领导,不做工作,就无法巩固集体经济,就可能搞资本主义。”
在王光美和刘源《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一书中,曾经写到:1962年2月和5月,刘少奇先后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通称“西楼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五月会议”),鉴于国民经济处于非常时期,确定了经济调整的方案,刘少奇同意陈云、邓小平、邓子恢等的意见,主张“要退够”,凡是超过现实可能性的都要退,分田单干不好说,包产到户还是可以的。事关重大,要请在武汉的毛泽东做决定。刘少奇叫田家英请毛泽东回来。田打电话说了一下情况,毛泽东回答:好呀!过几天回京。田十分兴奋地向刘报告:看来主席是同意了。王光美提醒说:“田家英的话不准确,还是要先听听主席的意见。”
6月下旬,毛泽东回到北京。陈云立即约毛泽东,系统谈了各位常委都同意的意见。毛泽东当时只问了几个问题,未置可否。陈云亦感觉毛泽东不反对,只是仍在考虑。
毛泽东很快即通知刘少奇见面。据《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记载,1962年7月上旬的一天下午,阳光炽热。在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游兴正浓。刘少奇快步走到池畔,亲热地关候毛。见刘来了,毛就在池里发出质问:“你急什么?压不住阵脚了?为什么不顶住?”..... 毛泽东说:“三面红旗也否了,地也分了,你不顶住?我死了以后怎么办”(以上都是书中原话,出于对历史真实的尊重未加一字修改!)
感谢王光美和刘源同志,两个人都不愧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能反映如此真实的历史给大家!而能让我们看到事实的真相!刘少奇是毛泽东的老部下,一直对毛泽东忠心耿耿,而毛泽东也一直以来都把刘少奇同志当作接班人的不二人选,为了锻炼他,58年就自动退居二线把国民经济大权完全交付给他!为了树立刘少奇的威信,还组织人编写《刘主席语录》,他对刘少奇一直以来是非常欣赏和信任的,抱着很高的期望的,他怎么也没想到刘少奇居然背着他搞苏联的修正主义!搞倒退!这个瞬间正刻画了毛泽东发自内心的痛惜失望和愤怒!
刘源同志在书中写到,他问彭真,李先念同志毛主席为什么打倒他父亲?彭真,李先念同志都无以回答!是呀,当时又有几人能如毛泽东同志那么睿智,站的那么高,看的那么远呢?不知道彭真,李先念同志活到现在,看到这30年来刘邓路线发展的结果,会不会有所领悟,而能揭开在他们心中毛泽东打倒刘少奇的谜团呢?
在王光美和刘源《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一书中,还写了这样一个小细节“....这次会议原定是交流、总结经验。会前,邓小平出于好意对毛泽东说:主席身体不好,可以不必参加。这使毛恼火。同刘发生争执后,毛一手拿着《党章》,一手拿着《宪法》,到会场兴师问罪:“一个不叫我开会(指邓小平),一个不叫我讲话(指刘少奇)。为什么剥夺《党章》、《宪法》给我的权利?”.....(同上,未作一字修改)
这一小段很耐人寻味!如果小平同志只是处于对毛主席身体的关心,那主席说一句“我的身体还抗得住!”问题就应该解决了,怎么会又出现随后的于刘少奇同志的争执呢?他们争什么呢?而到会场兴师问罪说刘少奇同志不让他讲话!是争执要不要讲话吗?而这些事情只有当事人才能揭开谜团!只有等健在的老同志们开口解惑了!但是不管真相怎么样,通过这个细节我们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在那一瞬间毛泽东和刘少奇在思想上已经彻底决裂了!
1964年2月,毛主席在接见外宾时严肃批评了中联部,说他们搞“三和一少”(即所谓“与帝修反讲和,对世界革命援助少”),是不讲阶级斗争。并再次批评所谓“三自一包”(即“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目的是解散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要搞垮社会主义制度。毛主席还指出,“三和一少”是修正主义的“国际纲领”,而“三自一包”是“国内纲领”。并提出了“中国出现赫鲁晓夫”的警告。(以上内容,参见中央党校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P240)
“文革”开始不久,聂元梓发表了“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伍修权在他的回忆录中讲,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接见“红卫兵”时,伍在天安门上见到刘少奇,在两人的谈话中,刘少奇流露出了对“文革”的不理解。并说,他把聂元梓的大字报反复看了几遍,实在看不出它的意义为什么“比巴黎公社宣言还要重大?”(毛泽东主席的话)(参见伍修权《回忆与怀念》,P402)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其中不点名地提出了刘少奇、邓小平的问题。
至此毛泽东和刘少奇在政治上彻底决裂!刘少奇被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