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第三章 蒋经国主政台湾 (5-6)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三章 蒋经国主政台湾
蒋经国、蒋纬国身世之谜 (5)
蒋 经 国 上 海 “打 虎”
1948年,蒋家王朝军事上的节节失利,经济上也陷入全面危机:物价飞涨,官倒猖獗,奸商投机倒把,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尤其是上海的经济混乱形势令蒋介石坐卧不安。为此,蒋介石于1948年8月19日颁布《财政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限期收兑私人持有的黄金、白银、银币及外汇;限期登记本国人民存放外国的外汇资产;……蒋介石成立了“行政院上海区经济管理督导办公室”,任命俞鸿钧、蒋经国为正副督导员。其实,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只是挂名,蒋经国全权在握。全中国都把目光放在了蒋经国身上。
1948年8月20日清晨,蒋经国亲率“行政院戡乱建国大队”、“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青年会联谊会”等嫡系亲信组成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抵达上海。蒋经国的中心任务是管制物价,规定所有货物的价格必须停留在8月19日之前的市价水平上,即“八.一九”防线。“戡建队”喊出了最响亮的口号:“只打老虎,不拍苍蝇。”
第一个被蒋经国铁腕扼杀的是财政部秘书陶启明。陶泄露经济机密,串通商人抛售永纱股票投机,牟取了巨额暴利;第二个案件是上海警备司令部经济科长张立民案。张利用职权敲诈挪威商人私售金钞;第三个案件是稽察处第六大队队长戚再玉案。戚的后台是毛人凤,他通风报信,放走了大贪污犯徐继庄。蒋经国不管后台是谁,都依法判处枪决。第四个案件是王春哲案。行政院院长孙科的经纪人、富商大贾王春哲因囤积居奇被处决。因此案被捕入狱的有上海纸、烟、纱布、金融圈子里的“巨擘”六十四人。蒋经国向第五个开刀的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杜月笙。当时,杜月笙的中汇银行,由三儿子杜维屏任经理。他的三儿子还办了许多公司。杜维屏在经济混乱中,计划冒险将港币四十五万元,私自套汇外流。蒋经国闻讯,立即下令逮捕杜维屏等人。
在蒋经国的铁腕政策下,搞囤积的大户,玩套汇的里手,坐牢的坐牢,杀头的杀头,终于收住了“八.一九”防线。一时“蒋青天”、“打虎英雄”的喝采声满天飞,连外国记者也对他大加赞扬。
但杜月笙不甘心坐以待毙,在蒋经国主持召开的上海巨商会议上,杜月笙表示愿让儿子认罪伏法,“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也可以说是今天到会各位的要求,就是请蒋先生派人到上海扬子公司的仓库去检查检查。扬子公司囤积的东西,尽人皆知是上海首屈一指的。也希望蒋先生一视同仁,把扬子公司所囤积的物资同样予以查封处理,这样才能服人心。”
蒋经国被重重地将了一军。几乎是同时,上海《大众夜报》揭露了“扬子公司”私套外汇的大案,还刊出了总后台孔令侃的照片。 孔令侃和宋美龄
蒋经国也不手软,他带领“打虎队”直奔扬子公司而来,将扬子公司囤积的物资统统查封了。小蒋这“铁手腕”,确实使凡事不服输的杜月笙倒吸了一口冷气。全国各大新闻媒介都对此作了大量的报道,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扬子案”的进展。
孔令侃首先求助于上海市长吴国桢,被吴市长已经“不过问经济管制”为由婉言谢绝了。一方是皇太子,一方是皇亲国戚,吴国桢能如何裁决?
孔公子恐慌了,父母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远水怎能救近火?
于是一封加急电报送到了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手中。宋美龄接到求救电报后即飞到上海。“快给我把这案子撤掉,你,你真不知天高地厚......”宋美龄一见到蒋经国即劈头盖脑地指责起来。“你只管放人,阿爸那边我来解释!”
蒋经国硬起脖子对抗后母命:“这不仅仅是向阿爸解释的问题,这事涉及到整个经济管制的成败,涉及到全体国民、涉及到党国的前程!”
“好,你行,既然你一意孤行,那么此案必须由你父亲亲自处理,在他未到之前,你不能乱动。”宋美龄气得浑身哆嗦,调头而去。坐镇孔公馆庇护孔令侃。
此时,东北危急,华北吃紧,蒋介石正在北平与傅作义密谋,商量如何偷袭中共中央所在地......
蒋介石在夫人的再三催促下,急忙将军务交付给傅作义,乘专机直飞上海。
蒋介石的专机一着陆,宋美龄便拦住众人,自已一个人独自登机进入飞机舱,如此这般地向蒋耳语了一通,然后由上海市长吴国桢、警备司令宣铁吾和蒋经国陪同,来到下榻处。刚入客厅落座,蒋介石就开了腔:“扬子公司的汽车等货物并非日用必需品,并不触犯囤积禁令,不得查封!”
蒋介石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宣铁吾、吴国桢暗自庆幸:多亏了没卷入此事,好险啊!蒋经国则脸色骤变,刚准备辩解即被宋美龄挡住了:“总裁长途南来,甚是疲乏,一切事情明日再谈!来,经儿,扶父亲进卧室。”
内室里,宋美龄把一份电文伸到蒋经国的眼皮底下:“看清楚点”
姨父、姨母:
如果经国兄一意孤行,六亲不认,逼人太甚,将请爹公开你们在美国 的财产数目。
大 卫
原来,蒋宋夫妇在美国的所有财产都委托孔祥熙照管,孔令侃狗急跳墙之际使出这一“杀手锏”,的确使蒋宋夫妇坐卧不安。再经过一夜的宋美龄的攻势,蒋介石更下定决心不许蒋经国干预此案。
蒋经国苦心经营七十余天的“打虎运动”的辉煌战绩,而今,全都付之东流:扬子公司照常营业;杜月笙的三少爷杜维屏又大摇大摆地出现在社交场合;“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口号从此改为“只拍苍蝇,不打老虎”;市场上又出现了“人山人海,抢购物资”的情景;囤积黄金的格外猖獗;64名巨商大贾出狱……上海的形势愈发不可收拾。1949年5月以后,人民已拒绝使用金圆券,国民党政府财政完全崩溃。
竺可桢反劝蒋经国不必去台湾
竺可桢在大人物面前不弯腰,最典型的事例要数和蒋经国面对面的交锋。1949年,解放军渡江后,国民党“要人”纷纷远走高飞。
1949年4月20日,教育部长杭立武致电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请他速来上海相商要事。
竺可桢一到上海,杭立武劈面就说:“你赶快去台湾,由你去担任台大校长。”竺可桢故作茫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微微地摇头。杭立武见状又说:“要么,先去欧美考察一段时间也行。”竺可桢见对方逼得很紧,只好说:“杭部长,这么大的事,你总得让我考虑一下吧。”
杭立武动员竺可桢离开大陆去台湾,那是蒋介石亲自布置的任务。可是杭立武觉得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只好使点手腕。他通过上海《新闻报》发了一则消息:“竺可桢在近日飞抵台湾。”一来以此迫使竺可桢就范;二来也算是向蒋介石了账。避居在上海岳阳路一家小医院里的竺可桢看了看报纸,只是付之一笑。 竺 可 桢
竺可桢对国民党已不抱幻想,他决定不去台湾也不出国。为了避免国民党当局纠缠,他以治病为名,住进了这家小医院。
一天下午,竺可桢正独行在南京路上,突然,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他身边,车里钻出面带笑容的蒋经国:“竺校长,你不是去了台湾么?怎么还没有走呢?”
“走是要走的,还没有搞到飞机票。”竺可桢应付着。
“这好办,我有飞机票。你住那哪里,我马上派人给你送去。”
“我现在居无定所。”竺可桢故意搪塞。
又过了两天,不知蒋经国怎么打听到了竺可桢的住地,而且亲自登门给他送来了飞机票。
两人寒暄几句之后,蒋经国话入正题,向竺可桢转达蒋介石希望他去台湾的邀请,并以老朋友的身份再次“开导”竺可桢。
论个人恩怨,蒋氏父子对竺可桢不薄,他任浙江大学校长就是蒋介石亲自选定的,他与蒋经国的私交也非一朝一夕。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不能进退维谷,应作出明智的选择。
竺可桢拿定主意,毫不动摇,他对蒋经国说:“谢谢总裁的好意!经反复考虑,我想,还是不必去了。”
蒋经国问:“为什么?”
“大势已去,你想想,区区孤岛弹丸之地,台湾能维持多久?”
“不要悲观,时局决非就是如此吧?”蒋经国又劝了一会儿,但竺可桢不为所动。
蒋经国见再谈无益,便起身告辞。这时,竺可桢站了起来,笑容可掬地把蒋经国按回沙发上坐下说:“想当初,先生14岁出国苏联,28岁才回到祖国,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里苦度了14个春秋。记得你回到祖国时,抓起一把土贴在胸前久久不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土故乡故人,难离难分难舍啊!”
蒋经国完全理解竺可桢的一语双关,用心昭然。竺可桢进一步道出肺腑之言:
“今日之事,我不能无动于衷,如果你有勇气,我看你也不必到台湾去了!”
蒋经国惊诧不已,不由得愣住了,最后愤愤地说了句:“人各有志!”便不欢而散。
竺可桢(1890-1974年),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竺可桢一生傲骨铮铮,不媚俗,不媚外,不媚权贵。他是第二次庚子赔款赴美公费留学生。
1918年秋,他于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国。当时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科学事业无从谈起,和竺可桢一道回国的70多人,大多数改行经商或做官。有位朋友见竺可桢家道中落,便好心地对他说:“海关有个盐督的职位空缺,薪水很高。你精通英语,我介绍你去那里做事好不好?”
竺可桢谢绝了朋友的好意,毅然说:“我想研究气象。”不久,他终于如愿以偿,在南京的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最早的高校地理系,编纂了我国第一部地理教科书《地理通论》。
竺可桢于1927年应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之聘,出任气象研究所所长,负责筹建中国的气象设施。当时,外国人控制我国的海关,外国教会所设气象台一统天下,并且主要为外商在华航运事业服务。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民族的尊严,激励着竺可桢等气象工作者,于1928年在南京北极阁建立全国第一座气象台,又陆续在各省建立了数十个气象站,包括于1935年建成并一直工作到50年代的拉萨气象站。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三章 蒋经国主政台湾
蒋经国、蒋纬国身世之谜 (6)
蒋经国在台湾
蒋经国击败毛人凤 统驭台情特系统
蒋介石历来极端重视情报特工,以此作为蒋家王朝的重要支柱。
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溪口前夕,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经营台湾反共基地。蒋介石在同年8月组建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时,组建了一个直属总裁办公室的政治行动委员会,统一领导情特工作及大陆反共武装的游击行动。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委员有蒋经国、郑介民、毛人凤、唐纵、叶秀峰、张镇、毛森、彭孟缉、季源溥、陶一珊、魏大铭等人,都是情治各部门首领。蒋介石指定唐纵为召集人,蒋经国为督导。“政治行动委员会”于同年8月20日在台北圆山正式成立,它的基本任务是:统一所有情报工作,并使之充实、强化。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复任“总统”,旋即任命蒋经国为“国防部政治部主任”,又特设“总统府”机要资料组,总管全台情报特工。资料组主任为蒋经国,副主任陈大庆是黄埔一期生,执行书记张师是蒋经国留苏时的同学,曾是戴笠的得力干将。资料组的职能取代了原先的政治行动委员会。
1950年8月,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成立时,唐纵出任主任。“政治行动委员会”负责人一职便由蒋经国接替。该机构到了蒋经国手中,便由秘密的无名单位改为“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
国民党的情报特务机构,最主要的是“军统”和“中统”两大系。1935年,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内设调查统计局,陈立夫任局长,第一处处长徐恩曾,第二处处长戴笠。第二处于1938年8月扩建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局长由军委会办公厅主任贺耀祖兼,副局长戴笠负实际责任,主任秘书为郑介民、副主任为毛人凤。同时,第一处升格为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局),局长由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副局长徐恩曾主持日常工作。军统、中统两大的格局亦告形成。
1946年3月17日,戴笠坠机丧命后,蒋介石便将军统局的军事任务及辖下武装力量全数剥除,要把军统局番号改为“国防部保密局”。
1946年10月,军统局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局长为郑介民,副局长为毛人凤。后郑介民升任国防部次长,毛人凤接任局长。
毛人凤出任保密局长后,将有实权的人物尽行拔除。这是蒋介石所不乐见的,因为一旦权力握于个人之手,他这个后台老板很难不受蒙蔽。
中统局于1947年初改编为国民党中央党员通讯局,由中央党部直辖,局长为叶秀峰,副局长为季源溥、郭紫峻。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李宗仁将保密局本部编制裁减为80人,毛人凤免职,徐志道任局长。同时在行政院内政部下设调查局,将中央党员局机构人员接收过去,季源溥任局长。
1949年6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下野,但实际上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掌握极大权力,甚至是最后决定权。这时,他已对大陆上的战局不抱希望,一心以台湾为最后据点。为了守护台湾,蒋指示毛人凤,将保密局被遣散的人员,选择最精干的两三千人渡海入台,布下台湾的社会安全网。毛人凤到台湾后成立不对外公开的地下保密局,置于蒋介石的直接指挥下,根本不听命于“国防部”。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国民政府面临着几乎失控的社会秩序,强大而有效的特务机关对于他们稳定局面十分重要。其时,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军统和中统两大派系在大陆各处组织被彻底摧毁,大批成员或遭毙俘被判,或选投诚起义,虽有不少骨干追随蒋家父子到了台湾,但已是人心惶惶,战斗力大不如前。1950年3月,蒋介石任命蒋经国为“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兼任特设的“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主任”。蒋介石是希望蒋经国以“太子”身份来执掌台湾情报网络,掌控杂乱不堪的国民党情报系统。
迁台之初,台湾的情报系统主要有两股势力,其一是台湾原先最大的情报单位——保安处,其头子是彭孟缉;其二是以大陆过来的“中统”和“军统”系统为班底的保密局,头子是毛人凤。
蒋介石改组保密局就是要派他的长子蒋经国接任局长,原局长毛人凤退为副局长。但蒋介石的这一布局竟遭到毛人凤的抗命,毛人凤说:“人事还是不动为好!”蒋介石大怒,指着毛人凤的鼻子骂:“你敢对抗统帅权?!”毛人凤则回答:“我请示过(蒋)夫人,她认为以不动为宜。”
蒋介石的尊严和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但不得不隐忍。因为宋美龄与蒋经国素来不睦,此时若蒋经国出任保密局长,蒋夫人难免自危。
随后,蒋介石一面指示蒋经国在保密局内越过毛人凤“联络忠实同志”;一方面指示在“总统府”机要室之下,成立一个数据组,规定所有情治单位上呈“总统”的报告及请示,皆以数据组为唯一渠道,而“总统”对情治机关的训令也统由数据组颁发,数据组的负责人即蒋经国。
要整合台湾的情报系统,必须先搬掉这两块石头。蒋经国不动声色,私下里却动作频频,将毛人凤的班底骨干一一拉走,使得毛人凤只剩下一个“光杆司令”。毛人凤有心投靠陈诚,他认为大权在握的陈诚必有一天会继承蒋的大任,但陈诚并无与蒋介石争锋的打算。毛人凤从此一蹶不振,身体也江河日下,几年后便撒手西游。
相对于毛人凤,彭孟缉则很容易对付。毛人凤的遭遇无疑是“前车之鉴”,彭孟缉知道“势威震主”的危险性有多大,在他掌管“台情会”的日子里,“台情会”完全按“太子”的眼色行事,不敢有半点出轨。 彭 孟 缉
当时,“台湾情报工作委员会”归台湾“警备司令”彭孟缉中将领导。在将星云集的孤岛,中将实在是算不了什么。彭虽属黄埔系,但班辈不高,战功亦未有过人之处,国民党退台后,诸多原中统、军统、军队情报机构人员,不听彭孟缉调遣。两年后,彭在谒见蒋介石时,自谦德薄才浅,不堪肩此重任,务肯另荐贤能如经国先生者来领导,以不负“领袖”瞩望。蒋介石大喜过望,马上采纳了彭的建议,遂将“台湾情报工作委员会”交给蒋经国掌管。彭也因此而飞黄腾达,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后又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蒋经国接管了“台湾情报工作委员会”后,便将其置于他兼任的“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之下管理。原“军统”改名为“国防部情报局”,以对大陆情报搜集和布建反共工作站为主。
原“中统”因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失宠,而被解散,情报人员分别编入其他组织。
1950年6月29日,蒋经国宴请特工人员,要求他们不许“背叛领袖”,要“任劳任怨”、“忠于国家”。蒋经国还宣称,今后中共将会加强对台湾的情报工作,故要加强“反间谍工作”,又说:“今后台湾的命运就决定于各情报机关同志手里。”
与此同时,蒋经国还加强了对情报人员的训练。
经此整顿,蒋经国真正控制了台湾的情治机构。以蒋经国的身份、地位来指挥,自然比彭孟缉得心应手。蒋经国控制下的情治机构的权力,真可谓无所不包,权力无边。国民党号称“党权高于一切”,然而,蒋经国主管的特务机构却能指挥国民党。正如他人所言:“亲权高于党权。”在蒋经国的指挥下,到处抓人杀人,制造了无数起冤狱。台北马场町取代了南京雨花台,经常在那里枪杀共产党人和民众。
特务工作毕竟是见不得人的职业,特工头子的名声自然也不会好。当时台湾的社会舆论对蒋经国所领导的特务工作非议很多。有鉴于此,蒋经国报请老蒋,于1954年成立了“国家安全局”,统辖全部情报工作,任务是:“指导敌后及海外情报作战;确保台澎金马安全。”其首任局长为郑介民,副局长为陈大庆(后接任局长)。蒋经国退居二线掌控,“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同时撤消。
“国家安全局”直属“国防会议”(后改称“国家安全会议”)。“国防会议”的委员由“总统”指名任命,开会时由“总统”蒋介石任主席,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人。秘书长曾由周至柔、张群、顾祝同担任,蒋经国为副秘书长。蒋介石在指派秘书长时说:“百福(周至柔字百福),侬事情多太辛苦,我叫经国帮帮侬的忙,做副秘书长。”实际上是叫黄埔宿将周、顾、和“党国”大老张群帮小蒋的忙,为“太子”抬轿子。“国防会议”掌握台湾“军国大事”最高机密,安排蒋经国为副秘书长,是蒋介石为儿子跃进台湾权力最高层的前瞻性布局。
国民党溃逃台湾之初,蒋介石意欲让其子蒋经国统管谍报系统。不久,蒋经国出任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但是,名义上归他管辖的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却处处不买账,弄得小蒋很没面子。不搬掉毛人凤这块拦路石,蒋经国在台湾谍报系统就难以舒展筋骨。
1952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蒋介石希望亲台的共和党能在大选中获胜。一边暗中向共和党提供竞选经费,一边积极提供不利于民主党政府的“炮弹”。这些勾当,由蒋经国特使毛邦初直接掌管。毛邦初是蒋经国的表兄弟,因此官运亨通,其时正以空军副总司令的身份驻美,表面上负责购买飞机、油料;实则主持院外游说。
毛邦初的办公室有一部直通蒋经国的电台,定期向蒋经国汇报院外游说的进展情况。当时,李宗仁也在美国。李、蒋明争暗斗了几十年,积怨甚深。此届美国大选,两人又唱开了对台戏,蒋介石支持共和党,李宗仁则支持民主党。毛邦初驻美国的真实使命,民主党心知肚明,便要李宗仁帮忙,把共和党的这个帮手给挖过来。李宗仁欣然应允,频频约毛邦初吃饭聊天;毛邦初大大咧咧,从不推辞,全然不知他身后就有保密局特务,他和李宗仁的所有交往都被记录在案。
不久又发生一个变故:共和党议员诺兰访台,向蒋介石提出一个要求:代为主持台湾空军在美军购。诺兰是美国会议员中的亲蒋骨干,蒋介石哪敢冒犯,当即应承下来,指示毛邦初向诺兰移交。在美军购可是一桩肥得流油的大买卖,毛邦初哪肯撒手!但抗拒“君命”会有什么后果,他也想象得到。气急败坏的毛邦初,索性将两千多万军购款席卷一空,跑到墨西哥隐居。并且一不做二不休,潜逃之前把台湾如何在美国搞院外游说,如何收买共和党议员,以及诺兰等如何向蒋介石提供政治情报等等内幕,一古脑儿给端了出来。传媒大哗,民主党趁势发起反击,提议组建专门机构,就台湾当局是否利用美国的援台专款在国会山游说一事进行调查,参议院还形成了决议。
毛邦初事件,是蒋经国对美“统战工作”的一个重大败笔。幸灾乐祸的毛人凤,赶紧把关于毛邦初事件的全部详细情报送到蒋介石案头,期望老蒋能据此查办小蒋。老蒋虽然没有如毛人凤所期待的那样真的查办,但还是把小蒋扎扎实实地教训了一通,弄得小蒋好长一段时间抬不起头来。
蒋经国遭此一劫,对毛人凤直恨得咬牙切齿,急于瓦解毛人凤的铁桶江山,将保密局“收归国有”。用什么手段达到这个目的?郑介民给他献了一计:开办训练班,召训新生及复训保密、内调两局现有干部;在此基础上,将两局人员混编,以打破两局长期以来的半敌对状态,并趁势把积极谍报(指到敌方搜集情报和组织指挥游击战等直接伤害敌方的工作)与消极谍报(指消除敌方的危害)单位截然划分,建立现代谍报体制,结束私人割据的局面。
这是对谍报系统的根本改革,小蒋岂敢擅自拍板,必须老蒋点头。而要老蒋点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恰巧这时发生了杜长城案,才使老蒋不能不认可小蒋的决策。
事情起因于周至柔的图谋。周至柔想把自己的亲信刘国信塞进“国防部”,接郑介民“次长”的班。为此,他决心损害郑介民的形象以达自己的目的。当时蒋介石正在倡导“战时生活活动”,口号是“向奢侈者挑战,向腐化者开刀”,“人人生产,戒除浪费;个个动员,参加战斗”。周至柔知道毛人凤与郑介民不和,就找毛人凤要郑介民的“贪污腐化”的证据。毛人凤就给他提供了一枚重磅炸弹。早在大陆时,军统的工程都由“陆根记营造公司”统包。戴笠死后,陆老板巴结的对象转移到郑介民身上。后来郑介民当上“国防部”次长,利用手中发包防卫工程的权力,给了陆老板数不清的生意,郑太太从中收取回扣,赚了不少昧心钱。
周至柔拿到这些“证据”,大喜过望,当天晚上报给蒋介石。老蒋责成小蒋查办。小蒋手一转,把原汁原味的老蒋批件转到了郑介民手上,郑介民知道是毛人凤从中捣鬼,哪忍得下这口气,恨恨地对小蒋说:“我那口子有时是爱占点小便宜,但他那口子也不干净……”随即向蒋经国提供了一个线索。小蒋马上顺藤摸瓜,轻轻松松摸出杜长城案。
国民党军队中,因功由少校直升少将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破解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密码,及早通知美国的破译密码奇才池步洲;再一个便是杜长城。杜长城在四平战役中有“战功”。国民党逃离大陆时,杜长城任国防部技术总队队长负责破坏各种设施,阻滞解放军前进;抵台初期,在“保卫大台湾”的口号下,技术总队又设计出在海水中遇敌自动爆炸的多种水雷,备受毛人凤赞赏。毛人凤有意提携杜长城,进一步委以重任。
当时,陈诚以解放军渡海作战为假设,在台湾海峡搞了几次“海上大爆破”的军事演习,杜长城利用这个机会,乱造预算,贪污了不少黄金,其中一部分送到毛公馆,孝敬毛夫人向影心。在毛人凤纵容下,他还竟然异想天开,打算绑架蒋经国。事机不密,内情被小蒋侦知,杜长城和他的亲信多人被捕。军法单位对如此大案不敢审决,将全部涉案名单上呈老蒋。老蒋一怒之下,用红笔在呈文正面的名单上打个括号,批示“一律枪决”。文件退回原呈单位,法官们发现纸背还有两个名字,但不在括号内,经过研究,觉得老蒋既然没有括进这两个人,不如将错就错,把这两个命大的放了。杜长城及涉案的另一个毛人凤的亲信胡凌影却没逃过此劫,成了蒋经国的枪下鬼。
蒋经国一下子敲掉了毛人凤的两员大将。但这还不是毛人凤最大的损失,经过此案,蒋介石对毛人凤开始失去信任,因而完全接受了蒋经国拟订的谍报系统改革方案。老蒋一批定,一切便雷厉风行,毛人凤大势已去矣,蒋经国正式掌握台湾谍报系统,成了地道的台湾特工王。
至此,蒋经国成为全岛超过五万多特工人员的“共主”,在国民党内成为仅次于蒋介石、行政院长陈诚的第三号人物。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