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说陈丹青
也 来 说 陈 丹 青
昨天,读了《 关于文革,新华网和陈丹青没有冤枉网民》一文。对“围观”是否是“文革”遗风,姑且不论,何况“围观”何时都有,无处不在。在此,说说他的陈年往事。
书法绘画是老汉的业余爱好,所以很留心画界人士,对陈丹青这位年轻画家也久闻大名,认为他可以成为承前启后一代大师级的画家,“丹青”这个名字也十分响亮悦耳。这是二十多年前,我阅读报纸及刊物介绍他的文章后,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前几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电视屏幕上见到陈丹青接受主持人采访,(是《艺术人生》还是《大家》栏目记不清了)我便聚精会神地观看,但是,越看越让老汉失望。他对在苏北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那段历史进行了一番血泪控诉,博得了主持人同情目光。这一丑陋表演,暴露了他的庐山真面目。
此后的一段时间,每当习画练字的时候,看到案头上摆放的水墨丹青,就下意识地联想到他,心情十分不悦。丹青,从古至今都是美和雅的象征,但是前边加个陈字,我就觉得恶心,于是,索性放下笔去做别的事情。
二OO九年八月中旬,我回老家送侄孙女上大学,恰巧赶上卢勤等80多名北京知青来看望他们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当地政府和百姓,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地迎接四十年前的“知青娃娃”们。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不由得让我把以卢勤为代表的北京知青与上海知青陈丹青进行一番对比——北京知青同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花甲之年千里迢迢来看望他们,可见他们人格之高尚;而同一时代的知青陈丹青则相形见绌了。
二O一O年九月的一天,看到陈丹青丑化毛主席的画像,老汉我义愤之余,联想起刘春华。他家在东北农村,是八辈老贫农。他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画的《毛主席去安源》这幅油画,深受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人的喜爱。而从陈丹青丑化毛主席的画中,可以看出他对毛主席,共产党,新中国怀有刻骨仇恨。
次日,在网上看到,1981年,陈丹青到北京公安局申请去美国。还羞答答地说什么‘我也觉得自己要叛国,……没有一个人跟我说一句话,自己就低下头来,……你会不会忘记我’等等。
人们都知道81年已经进入了“特别是”以来的年代。对陈丹青等人来说,已是难挨的“严冬”过后的“春天”,本应张开他的臂膀拥抱她,亲吻她;但是他却弃她而去,这也足以证明他实在不爱中国爱美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