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如何判断文匪?

火烧 2009-08-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如何判断文匪展开,分析文匪思想的批判与争议,探讨文人是否皆为文匪,结合黎阳观点与网友讨论,揭示文匪对国家的影响及历史案例。

    sdgm按:这是在网友多看多想 《支持黎阳的观点,必须彻底批判“文匪思想”》一文后的跟帖,没想到越写越长,一些起先没有想到的东西在写跟帖的过程中忽然想到【个别地方略有改动】,对网友或许有些参考价值,就作为一篇文章再发一次。

    近来,黎阳的《文匪治国国必不国》一文,在乌有引起了热议,有的网友非常支持,认为说得非常好;有的网友认为文中“自古中国文人皆文匪”有否定一切的嫌疑。不少网友都写了文章阐发自己的观点。

    这些文章,“所谓支持的”:粤齐的,丛水阳的,pioneer 的,文革子弟兵的,群-众的;“所谓反对的”:明镜的,柳鲲鹏的,民用菜刀的,自己都看过。

    为什么要用“所谓支持的”、“所谓反对的”,是因为我发现大家本意差不多:谁也没有说黎阳批判文匪不对,谁也没有反对黎阳批判文匪!

    一切歧见,皆源于“皆”!

    所谓支持黎阳的网友,侧重于“匪多”;

    所谓反对黎阳的网友,侧重于“好人不少”。

    如此而已!

    所谓支持的网友:“匪多”,用“皆”“基本上”是客观的;

    所谓反对的网友:“好人不少”,用“皆”自然就否定了“好人”。

    无论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都是在量多量少上计较,事实上大家都在否定那个“皆”。

    当然,就是黎阳本人,在《文匪治国国必不国》一文里,字里行间,也渗透着“并非全部文人都是匪”的意思,而在《黎阳:我为什么坚持“自古中国文人皆文匪”?》更是专门就此做了说明。【注:本人对“自古”的理解就是“从古到今”】

    如果说,《文匪治国国必不国》是专门给自己人看的,再配上《我为什么坚持?》,只要不是特别较真的人,大家基本能够接受了。但一篇文章,给自己人看固然有它的作用,但现阶段主要目的是想给敌人看,至少敌人可能会看到。有些网友嫌自己人在这里捣鼓,把黎阳好端端的一篇文章批臭了,且不说本人不这样认为,【这篇文章的价值仍在,文匪读了仍然会胆战心惊,因为人们通过这篇文章,已经看穿了文匪的真面目。】即便真的被自己人捣鼓臭了,也比被我们的敌人捣鼓臭了的好。为何这样讲,被自己人捣鼓臭了,蒙羞的是黎阳一个人,如果我们一致通过,这篇文章被敌人捣鼓臭了,那蒙羞的就是整个阵营。有的人也许会说,“右派无脑”,他们怎么会是黎阳的对手?本人认为,确切讲是“右派无心”,“右派没有良心”,他们说活办事从来不讲良心,但他们的聪明才智,那绝对是不在你我之下的,历史上的大奸大恶:李林甫、秦桧、严嵩等等,哪个不是聪明过人?凭什么我们能看出来的地方就说“精英”看不出来?

    以前看过一点有关梁实秋的《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一文的来历,大致是:左翼的冯乃超在一篇文章里说梁实秋的言论表明梁实秋是“资本家的走狗”,在我们大家看来,冯乃超的结论对不对?当然是对的。但就是因为冯乃超论证不够有力,话没说到点子上,就招致了梁实秋的疯狂反扑,写下了这篇《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不但否认自己是“资本家的走狗”,而且反咬一口,指斥冯乃超、鲁迅等人是“领卢布”的苏联的“走狗”。无奈之下,鲁迅只好助战,写了那篇彪炳千秋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由此可见,对敌:稳、准、狠是非常必要的,但用“自古中国文人皆文匪”是不是能够到达“稳、准、狠”呢?未必!

    黎阳在为自己的文章辩解的时候,说如果不用“皆”,那文匪人人都会说自己是“张良”,可你用了“皆”,文匪就会说人人都是文匪,“张良”“文天祥”就是文匪,他们不还是“张良”“文天祥”吗?

    个人认为,黎阳的《文匪治国国必不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将政治问题搞成了学术问题。文匪们会跟你讲学术吗?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将水搅浑。而提的文匪的标准过于学术化,没有搞倒文匪,反而把普通老百姓搞晕了,那文匪更好浑水摸鱼了。

    既然是政治问题,就要用政治思维,判断一个文人是不是文匪,很简单,只看如下的两方面即可:

    要求别人做的,他自己会不会做?
    他自己做的,别人可不可以做?

    不能给出肯定回答的,就是文匪。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