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庄人的喜与忧
青龙庄人的喜与忧
青龙庄地处黄海边,距海堤约20公里,1938年时还是海边的一个小渔村,是新四军的老根据地,全村1940年前老党员有39人,现在尚有2人健在,一个89岁,一个91岁。
青龙庄群众跟着共产党是铁了心的。还在抗日战争时,这个庄附近有个熊姓大地主,父子三人在同一个县当县长,老子当重庆蒋介石的县长,大儿子当共产党新四军的县长,二儿子当南京汪精卫的县长。1942年,日本鬼子大扫荡,在这里打了一仗,这个庄死了一名游击队员,鬼子放火烧了芦苇荡,三天三夜大火不熄,渔村民众四处逃散。幸遇一场大雨,险些让这个村子绝了迹!
下面是这个渔村70年来出了许多新鲜事,有些事看似平常,但细想起来,却意味深长,且越品位越觉有味,人们也因此凭添了几分喜与忧,何况在今日这个多事之秋!
“群众有饱饭吃了,这是谁的功劳?”
这里原是锅底洼水乡, 十年九年涝。1954年夏秋间, 这个村全部泡在水下,几处高地, 蛇比人多,晚上, 到处是一闪一闪, 一亮一亮的水母,用竹杆打一下水面,立刻出现一片火星!90%群众外出讨荒。
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后,全村出动150名青壮年参加修筑苏北灌溉总渠工程,先后修了两年。后来, 苏联专家又帮助政府修建了射阳河大闸,新洋港大闸,从此, 海水再也进不了村庄. 接着又进行了长达20年的高产稳产农田的建设,洪水没了, 水稻亩产也从1948年的80斤左右, 提高到1956年的400斤左右,1959年的600左右,1968年的800多斤,1980年过了千斤关,1984年达到1200斤, 后来就没有多大的变化, 始终在1200---1400斤左右徘徊。有些从旧社会过来的有良心的老农民这样说“现在群众有饭吃,一大批人出来抢功劳,我看第一功还是要记在毛主席、共产党名下,苦被前人吃了,人不能忘本,更不能没良心,现在昧着良心说瞎话的人还真不少呢!”
有人说,现在有粮吃了,那是分田单干得来的,81岁的徐寿春老爹这样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单干,怎么吃不饱肚子?”
徐老爹对说这种话的年轻人感到莫名其妙。
“我们村出了大学生,这该感谢谁?”
1960年这个渔村出了第一个沈姓大学生, 成了爆炸性新闻!那一天好多人家都放了鞭炮。以前那个村没人识字,都是打鱼种田的。偶尔见到一个胸前挂着钢笔的,就传说此人肚子里有多少多少墨水,起码是“完小生”。 沈大和尚二儿子到京城上大学,不是状元。就是榜眼,起码也是个探花。沈大家穷,没衣服,没棉被,大家送;没路费、没学费(那时每生每学期只交25元)生产队出一半。一时间,全村好好热闹了一阵。有人说;青龙庄出青龙,是青龙庄风水好,也有人说是青龙庄人好修来的。我们村出了大学生,这到底该感谢谁?
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只要高中毕了业,都能上大学。青龙人是这样说的:“现在的大学生水平远不如过去的中学生,所以,大学生就业每月1000元,与工人打工差不多,活该!”
老人们不解地问:“共产党也不管管?”
“王五独手回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
王五大名王鹏飞,是青龙庄一带有名的海匪首领。他有一支船队,常年活动在黄海边。他常常抱走人家小孩,要人家拿钱去赎。小伙子结婚都是偷着办,要是让王五知道了,他准来“贺喜” ,而且新娘的第一晚都得让他睡。这个王八蛋生性残忍,他的一条胳膊就是与另一伙土匪火并时被砍掉的。如果哪家小孩闹着不睡觉,你只要说一声“王五来了” ,马上就一点声音也没有了。
1947年新四军(就是解放军)北撤去山东打张灵甫,王五刚回来就被区小队活捉。当时形势很紧张,为了防止留下后患,区长手一舞,叫拖出去毙了!
民兵王小栓与朱老庚执行这个死刑。将王五拖到乱坟岗后,王五对两民兵说:“你们杀了我,我的手下人会来替我报仇的,保证杀得你们两家片甲不留,如果你们放了我,你们俩家一定会发大财的!”
两个民兵商量了一下,朝天放了两枪,王五逃回了海船。
两个民兵被缴了械,开除了党藉。。
王五也被吓得半死。逃回台湾,从此没了音讯。
1997年秋天,82岁的王五独手满面春风地回来了。他说,他去台湾后办了两个厂,赚了些钱,是回来谢恩的。他给放他走的那两个民兵每家二万美元还有不少金饰品。
县委、县政府知道后,用高级轿车将王五请到县里,县长出面设宴招待。王五提出请青龙的两位老党员作陪。县长愉快地应允,并派车去接,两个老党员见此火冒八丈:
“我入他祖宗八代!”扔起拐杖,怒砸县委轿车,小轿车落荒而逃!
乡党委也请了客,但未敢来请两位老党员。
村里没有动静。
两个民兵的子女用王五的钱盖了小楼,还买了小车子,真的过上了幸福生活!
两个老党员去了趟烈士墓,又挨个摸了摸已过世了的老友的墓碑。······回来后,坐在椅子上,用手杖敲着地面,眼里饱噙着浑浊的泪水,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话······
“哪来这么多的烦心事?”
青龙庄的经济六十年跳了三大步。第一步:1949-----1959这10年等100年。人民从死亡线上奔到了基本温饱阶段;第二步:1959----1979这20年实现了持续发展;第三步:从1979------ 现在,实现了温饱。
村支书袁玉树看到这些大好形势,不知怎么回事,
“我就是高兴不起来,你说我怎么高兴得起来?”
“为什么?”
“我说!”
------“现在的农村,村组干部和骨干力量及男女主要劳力几乎都到外打工赚钱上腰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浩瀚工程,我一个人就是有100只手,干得完吗?我快成光杆司令了!能当干部的不肯当,不能当的拚命往里钻,报纸上光会说大话,放空炮。”
------“现在的农村全散了。人心散了:各人发各人的财,各人走各人的路,各人扫各人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有一户拉起了一支建筑队,有一户搞了个水电安装工程队,有三户搞交通运输,冒富的占5%左右,70%在温饱线上下浮动。这种态势己有10年左右,这10年没有什么发展,说每年前进多少多少,那是吹牛皮!现在的农民是穷快活,你要多给他好处,他举双手拥护你。你要他参加集体劳动赚钱,很少有人参加!这里多数人佩服华西吴仁宝,喜欢他们拿钱多,但要他们像华西人那样苦干,又不干了。”
------“现在青年人入党积极性普遍不高。村组干部想入党,想当村组干部的也想入党。热情最高的是参加耶酥教。我们这里己经有60%的群众入教了。农村最漂亮的建筑是教堂。组织性、纪律性最强的会议是耶酥教的礼拜、祈祷。如果哪一天我们的政策触犯了教徒的利益,发生突发事件一点也不奇怪。到那时,不要以为农村党支部能派上什么用场,农村党员中的大多数已是耶酥教的暗中支持者!”
------
------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