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类的历史(10)
文章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强调自然与社会规律的服从,分析分工对人类发展的阻碍,提出消灭分工与私有制的重要性,结合工业革命与意识形态演变,揭示历史进程的核心矛盾。
认识人类的历史(10)
——认识人类历史的基本见解
人类是生活在历史中,既生活在自然界的历史中,也生活在人类的历史中。在自然界中,人类的生存必然要服从自然界的规律。这种服从表现为,一方面人类要遵守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人类要利用认识到的自然规律为自己的目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在人类社会中,人是类的存在物,每个人不论他的地位多高,不论他在社会中的分工如何,都要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人类首先必须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然后才能从事其它的活动。这种服从表现为,一方面,任何人毫无例外地要吃、喝、穿、住,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任何人都要联合起来为了共同的利益,传宗接代繁衍人类。
人类的历史活动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生产生活资料。第二,生产生产资料,第三,生产人,第四,人们合作起来利用自然界改造自然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著名的“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不同的人来分担这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这种分工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而切阻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这种分工不仅包括生产上的分工(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而且包括人们之间的分工(劳动者和不劳动者),因此人类必须消灭分工。
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有它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在这个物质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只要这个物质基础改变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也一定会改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人类的历史就是工业发展的历史。工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行会阶段、工场手工业阶段、大工业阶段。由于社会的分工,资本参加进来了,它经历了自然形成的资本,动产资本,和货币资本几个阶段。并因此成了暂时的人类历史的统治者。这个过程是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发展的过程。人类不愿认识这个资本是人类的悲哀!
大工业的第一个前提是自动化体系。它的发展造成了大量的生产力,对于这些生产力来说,私人所有制成了它们发展的桎梏,正如行会制度成为工场手工业的桎梏和小规模的乡村生产成为日益发展的手工业的桎梏一样。在私有制的统治下,这些生产力只获得了片面的发展,对大多数人来说成了破坏的力量,而许多这样的生产力在私有制下根本得不到利用。大工业到处造成了社会各阶级间大致相同的关系,从而消灭了各民族的特殊性。最后,当每一民族的资产阶级还保持着它的特殊的民族利益的时候,大工业却创造了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具有同样的利益,在它那里民族独特性已经消灭,这是一个真正同整个旧世界脱离并与之对立的阶级。大工业不仅使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而且使劳动本身都成为工人所不堪忍受的东西。这就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消灭私有制的唯一目的。
由于私有制摆脱了共同体,国家获得了和市民社会并列的并且在市民社会之外的独立存在;实际上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此可见,国家只是为了私有制才存在的!
按照自然规律,个人的活动应该是自主活动。全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了保住自己的个性,就应该消灭他们至今所面临的生存条件,消灭这个同时也是整个旧社会生存的条件,即消灭劳动(积累起来的劳动即资本)。因此,它们也就和国家这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下组成社会的各个个人迄今都表现为某种整体)处于直接的对立中,它们应当推翻国家,使自己做为个性的的个人确立下来。
社会主义就是,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的总和,这不仅是为了达到自主活动,而且一般说来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 。这种占有首先受到必须占有的对象所制约,受自己发展为一定总和并且只有在普遍交往的范围内才存在的生产力所制约。仅仅由于这一点,占有就必须带有适应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性质。对这些力量的占有本身不外是同物质生产工具相适应的个人才能的发挥。仅仅因为这个缘故,对生产工具的一定总和的占有,也就是个人本身才能的一定总和的发挥。其次,这种占有受到占有的个人的制约。只有完全失去了自主活动的现代无产者,才能够获得自己的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这种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过去的一切革命的占有都是有局限性的;个人的自主活动受到有限的生产工具和有限的交往的束缚,他们所占有的是这种有限的生产工具,因此他们只达到了新的局限性。他们的生产工具成了他们的财产,但是他们本身始终屈从于分工和自己所有的生产工具。在过去一切占有制下,许多个人屈从于某种唯一的生产工具;在无产阶级的占有制下,许多生产工具应当受每一个个人支配,而财产则受所有个人支配。现代的普遍交往不可能通过任何其他的途径受一个个人的支配,只有通过受全部个人支配的途径。
其次,占有还受实现占有所必须采取的方式的制约。占有只有通过联合才能得到实现,由于无产阶级所固有的本性,这种联合只能是普遍性的,而且占有也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得到实现,在革命中,一方面旧的生产方式和旧的交换方式的权力以及旧社会结构的权力被打倒,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普遍性质以及无产阶级为实现这种占有所必需的毅力得到发展,同时无产阶级将抛弃旧的社会地位所遗留给它的一切东西。只有在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点又是同个人向完整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同样,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同过去的被迫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也是互相适应的。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消灭着私有制。
共产主义决不是一种理想,而是一种改变旧世界的运动。
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了一切旧的生产和交往的关系的基础,并破天荒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产生的前提看作是先前世世代代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因此此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共产主义所建立的制度,正是这样的一种现实基础,它排除一切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东西,因为现存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产物。
统治阶级为了少数人的利益,为了统治被统治阶级,也就把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体现在统治阶级中间,因为在这个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阶级的思想家出现的(他们是这一阶级的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他们把编造这一阶级关于自身的幻想当作谋生的主要源泉),而另一些人对于这些思想和幻想则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他们准备接受这些思想和幻想,因为实际上该阶级的这些代表才是它的积极成员,所以他们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幻想和思想。在这一阶级内部,这种分裂甚至可以发展成这两部分人之间的某种程度上的对立和敌视,但是一旦发生任何实际冲突,当阶级本身受到威胁,甚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好像不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种假想、他们拥有的权力好像和这一阶级的权力不同这种假象也趋于消失的时候,这种敌视便会自行消失,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
这就是我们从认识人类的历史中得出的基本见解。这个见解告诉我们,只有消灭分工,消灭资本,人类才能够按照人的自主活动,自由地、自觉地、幸福地创造人类历史。
广大网民面对改革开放的资本主义带来的灾难,总想简单地、盲目地、一蹲儿就地改变这种现状。可是网民同志们是否知道,马克思150多多年前就提出消灭资本,至今不仅没有消灭,而且活得越来越旺盛,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就是人们没有认识马克思关于消灭资本的理由!马克斯恩格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资本论》中,在《自然辩证法》中,在《反杜林论》中,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毛泽东在《矛盾论》《实践论》《十大关系》中,一句话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全部著作中,都阐明了消灭资本的理由。要把这些理由弄明白是既容易又困难的事情。说容易,革命导师们完全是站在劳动者阶级的立场上,说的就是劳动者阶级如何解放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就要下功夫弄通马克思主义!说困难,是因为,修正主义者们,政治经济学家们,特别是斯大林的资本的定义把水搅混了,使人们分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
所以,我以为,当前最最重要的是学习革命导师的原著,从这些原著中认识消灭资本的理由。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革命的理论归结到一点就是:消灭资本!所谓消灭资本,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把人类创造的全部财富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取消产品的商品形式,消灭货币,消灭用钱赚钱的活动,按照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实现生产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实现个人自主的社会活动过程。这是极其简单的事情,其前提就是广大的劳动者从自己的亲身体会的经验中接受马克思消灭资本的理论。
劳动者2009.8.23。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