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认识人类的历史(7)

火烧 2009-08-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人类历史中生产工具占有制的演变,分析自然生产工具与文明生产工具的区别,揭示私有制形成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大工业条件下私有制的可能消亡。
认识人类的历史(7)
——生产工具的占有制的历史
   我们已经知道,在人类历史上,生产分为:为了增加财富的生产(在资本条件下,是为了增加价值)和为了实现人的生命活动的生产。前一种生产是统治阶级的生产,后一种生产是被统治阶级的生产或者说人类的生产。
   从前者产生了发达分工和广泛贸易的前提,从后者产生了地方的局限性。在前一种情况下,个个必须聚集在一起,在后一种情况下,他们已作为生产工具而与现有的生产工具并列在一起。因而这里出现了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和由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的差异。耕地(水等等)可以看作是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
    人类社会既利用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组织生产,也利用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组织生产。在前一种情况下,即在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的情况下,各个人受自然界的支配,在后一种情况下,他们则受劳动产品的支配。因此在前一种情况下,财产(地产)也表现为直接的、自然产生的统治,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则表现为劳动的统治,特别是积累起来的劳动即资本的统治。前一种情况的前提是,各个个人通过某种联系——家庭的、部落的或者甚至是地区的联系结合在一起;后一种情况的前提是,各个个人互不依赖,联系仅限于交换。在前一种情况下,交换主要是人和自然之间的交换,即以人的劳动换取自然的产品,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主要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交换。在前一种情况下,只要具备普通常识就够了,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彼此还没有完全分开;而在后一种情况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实际上已经实行分工。在前一种情况下,所有者可以依靠个人关系,依靠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共同体来统治非所有者;在后一种情况下这种统治必须采取物的形式,通过某种第三者,即通过货币。在前一种情况下,存在着一种小工业,但这种工业是受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所支配的,因此这里没有不同个人之间的分工;在后一种情况下,工业以分工为基础,而且只有依靠分工才能存在。
   这里已经表明在工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必然会产生私有制。在采矿业中,私有制和劳动还是完全一致的;在小工业中以及到目前为止的各处的农业中,所有制是现存生产工具的必然结果;在大工业中,生产工具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才第一次作为大工业所产生的结果表现出来;这种矛盾只有在大工业高度发达的前情况下才会产生。因此,只有在大工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消灭私有制。
   在大工业和竞争中,各个个人的一切生存条件、一切制约性、一切片面性都融合为两种最简单的形式——私有制和劳动。货币使任何交往形式和交往本身成为对个人来说是某种偶然的东西。因此,货币就是产生下述现象的根源:迄今为止的一切交往都只是一定条件下的个人的交往,而不是单纯的个人的交往。这些条件可以归结为两点:积累起来的劳动,或者说私有制,以及现实的劳动。如果二者缺一,交换就会停止。现代经济学家把个人的联合同资本的联合对立起来。但是另一方面,个人本身完全屈从于分工,因此他们完全是相互依赖的。私有制,就劳动的范围内来说,是同劳动对立的,私有制是从积累的必然性中发展起来的。起初它大部分仍旧保留共同体的形式,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愈来愈接近私有制的现代形式。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因而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个私有者之间的劈分,从而也包含着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工愈发达,积累俞增加,这种分裂也就愈剧烈。劳动本身只有在这种分裂的条件下才能够存在。
   因此这里显露出两个事实。第一,生产力表现为一种完全依赖于各个个人并与他们分离的东西,它是与各个个人同时并存的特殊世界,其原因是,个人(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这些力量从自己方面来说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 因此,一方面是生产力的总和,这种生产力好像具有一种物的形式,并且对个人本身说来他们已经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私有制的力量,因此生产力只有在个人成为私有者的情况下才是个人的力量;在过去任何一个时期生产力都没有采取过这种对于作为个人的个人的交往漠不关心的形式,因为他们的交往本身还是很狭隘的。另一方面是和这些生产力相对立的大多数个人,这些生产力是和他们分离的,因此这些个人丧失了一切现实生活内容,成了抽象的个人,然而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作为个人彼此发生关系。
    他们同生产力和自身存在还保持着唯一联系,即劳动,在他们那里已经失去了任何自主活动的假象,它只是用催残生命的东西来维持他们的生命。而在过去,自主活动和物质生活的生产是分开的,这是因为它们是不同人的命运,同时物质生活的生产,由于人本身的局限性,还被认为是自主活动的次要形式,——现在它们互相分离竟达到这般地步,以致物质生活一般都表现为目的,而这种物质生活的生产即劳动(它现在是自主活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也是自主活动的否定的形式)则表现为手段。
    这样一来,现在情况就变成了这样: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的总和,这不仅是为了达到自主活动,而且一般说来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 。这种占有首先受到必须占有的对象所制约,受自己发展为一定总和并且只有在普遍交往的范围内才存在的生产力所制约。仅仅由于这一点,占有就必须带有适应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性质。对这些力量的占有本身不外是同物质生产工具相适应的个人才能的发挥。仅仅因为这个缘故,对生产工具的一定总和的占有,也就是个人本身才能的一定总和的发挥。其次,这种占有受到占有的个人的制约。只有完全失去了自主活动的现代无产者,才能够获得自己的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这种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过去的一切革命的占有都是有局限性的;个人的自主活动受到有限的生产工具和有限的交往的束缚,他们所占有的是这种有限的生产工具,因此他们只达到了新的局限性。他们的生产工具成了他们的财产,但是他们本身始终屈从于分工和自己所有的生产工具。在过去一切占有制下,许多个人屈从于某种唯一的生产工具;在无产阶级的占有制下,许多生产工具应当受每一个个人支配,而财产则受所有个人支配。现代的普遍交往不可能通过任何其他的途径受一个个人的支配,只有通过受全部个人支配的途径。
   其次,占有还受实现占有所必须采取的方式的制约。占有只有通过联合才能得到实现,由于无产阶级所固有的本性,这种联合只能是普遍性的,而且占有也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得到实现,在革命中,一方面旧的生产方式和旧的交换方式的权力以及旧社会结构的权力被打倒,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普遍性质以及无产阶级为实现这种占有所必需的毅力得到发展,同时无产阶级将抛弃旧的社会地位所遗留给它的一切东西。只有在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点又是同个人向完整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同样,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同过去的被迫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也是互相适应的。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消灭着私有制。
    以上就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无从产阶级专政的的基本任务:实现无产阶级的占有制!公有制并不是无产阶级的占有制,但是它是这种占有只的前提。消灭私有制,消灭资本又是公有制的前提。
    劳动者2009.8.2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