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鲁迅三篇

火烧 2009-08-20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本文聚焦鲁迅三篇经典,展现其文学成就与精神力量。从诗歌到小说,鲁迅以深刻洞察力唤醒民族,其作品经典性无可比拟,影响深远。

中国民族魂——鲁迅  

      

鲁迅不是诗人,但他是除毛泽东之外二十世纪的中国拥有诗歌名句最多的人: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就这么几句,就使鲁迅足以比拥有近十本诗集的诗人们强百倍了。仅“我以我血荐轩辕”、“怒向刀丛觅小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二十八字中所包涵的爱憎分明的赤子情怀和战士品格,就可以读出鲁迅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了。鲁迅的同时代人,无论敌人,抑或革命同志,都曾攻击过鲁迅。鲁迅时常是在“四面楚歌”里进行孤军作战,为新文艺献上了凄艳幽美的迎春花,那是不同流合污的腊梅花在寒冬傲然开放。在深刻地批判中华民族的“国民劣根性”方面,鲁迅先生洞  

察力的深刻性似锋利的武器,直刺切中要害之处,使一个迟钝和麻木的民族因他的呐喊启蒙而逐渐觉醒起来,他成了毛泽东最推崇的民族英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这年头刁难和否定“鲁迅”的人也很多,他们用分解鲁迅的方法,说鲁迅的散文不如某某等,小说不如某某等,诗歌不如某某等,他们的主观意图就是贬低鲁迅,借以抬高他们心目中尊崇的林雨堂、周作人、梁实秋、金庸等人。但他们毕竟无法否认鲁迅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文学家”的这一基本事实。我深信,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故乡》、《祝福》等,不光中国未来的小说家写不出,就是外国的文学家也写不出,也许中国未来的小说家还达不到鲁迅小说的经典性高度。作品不在数量多,而在少而精,质量上乘,《道德经》仅短短五千言,就足以让老子列人世界哲学巨人行列,而毫不逊色。鲁迅的小说、散文中的领衔之作,也是冠绝古今中外的,岂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其他文学家能够望其项背的。光是鲁迅的几篇小说就足以让鲁迅扬名万古了。  

    但对于“弃医从文”的鲁迅而言,文字并不是他最重要的工作,而做做正直的中国人,做中国的脊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即使死也难瞑目的最悲壮崇高的事业。横空出世独立千秋警醒万代的鲁迅杂文,就是铁证如山的鲁迅与各类形形色色的敌人作最坚决斗争的忠实记录:  

   

“娜拉走后怎样?……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中目历史上的两种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文明……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将来。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 暴 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 暴 君更暴…… 暴 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来赏玩,做安慰。”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征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人+家畜性二某一种人。”  

“要上战场,莫如做军医;要革命,莫如走后方;’要杀人,莫如做刽子手。既英雄,又稳当。”  

“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改新。大抵如是。大抵!”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体质和精神都已硬化了的人民,对于极小的一点改革,也无不加以阻挠,表面好像恐怕于自己不便,其实是恐怕于自己不利,但所设的口实,却往往见得极其公正而且堂皇。”  

“凡走狗……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奴隶们受惯了‘酷刑’的教育,他只知道对人应该用酷刑。……奴隶们受惯了‘酷刑’的待遇,他只知道人们无异于猪狗。”“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倘使对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辞,不发一矢,而但向‘弱者’唠叨不已,是纵使他如何义形于色,我也不能不说——我真也忍不住了——他其实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  

……  

    重又翻阅了一遍鲁迅的全部杂文,顺便抄录了上面这些鲁迅先生的隽永宇宙之语。真的,鲁迅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深刻之处。他反虚伪、反中庸之道、反遗老遗少、反帮闲、痛打落水狗的文字,是八、九十年前写的,但在我们今天“腐败分子甚为猖獗”的时代,其所剖析的“人性的弱点”和“得志小人的堕落”表现得反而更加突出。我想,鲁迅精神也应当是一把反腐败斗争的达摩克利斯剑,那是足以让一切“乱臣贼子”惊惧的振聋发聩的言论。  

    契诃夫的兄弟不争气,不争气的汉奸周作人的哥哥周树人——鲁迅先生的的确确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他像拿破仑、邓小平、雷锋等一样矮小单薄的身躯,却同样凝聚了世界上最博大最睿智最深邃的精神力量,他决不宽恕敌人与一切腐朽势力斗争到底的韧的战斗精神,将永远是中国新文学和中国进步文艺家所要遵循的一面不倒的旗帜,因为不论何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不会倒下的。鲁迅精神是我们的民族魂。  

纵写上万语千言,也表达不出我对中国新文学之父和中国新民魂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 先生的深深敬意。诗曰:  

   

五千年间多糟粕,  

出言不逊是狂人。  

奴才裹脚犹麻木,  

主子纵欲更放荡。  

面目可憎国民性,  

心肠极坏禽兽心。  

若 许 先生今仍在,

喊救孩童不彷徨。

永远的记念,不朽的丰碑  

——谈中学语文中的鲁迅形象

   

    鲁迅活在人世间的肖像只有一幅:浓黑的隶体“一”字似的胡须,目光深邃、睿智、明亮,满头倔强得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上身穿着长衫,右手捏着黄色的烟锅,或者在油灯下写着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或者在文学青年面前幽默风趣地揭露和讽刺反动当局奴颜婢膝的嘴脸和狗急跳墙的行径……

    在瞿秋白的眼里,鲁迅是最清醒的批判现实主义者,有着“韧”的战头策略,是反自由主义和反虚伪的勇士,是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友人。

    在毛泽东的笔下,鲁迅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而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坚决、最忠实、最勇敢、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在唐  、阿累等文学青年的心中,鲁迅又是值得信赖和能以生命相依托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是正直人生的先导,是真理和正义的化身。

    在臧克家用鲁迅的话翻新的(有的人)里,所叙述的鲁迅又是一个“俯下身子给人民作牛马”,“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民之子。

    鲁迅是中国的民族魂,是中国最有骨气的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体现着人生天地间的浩然正气。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是一面不朽的旗帜和丰碑;鲁迅是思想界的巨擘,是现代中国的圣人;鲁迅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所以,他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这是为世公认的别人眼中的鲁迅,也是每个语文教师要告诉学生的基本内容。然而,鲁迅自己眼中的鲁迅,又是个什么样子呢?除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等的自白和交待外,时时解剖自己的鲁迅,有时候觉得自己是“榨出”的“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有时候,面对死难的刘和珍烈士,他也有着“苟活到现在”的愧疚;无端的悲哀又使他常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无论《药》、《故乡》,还是后来“三·一八”惨案的呼声,鲁迅都觉得他呐喊的希望是何等的渺茫……这一切极大地隐含着鲁迅先生“吟罢低眉无写处”的深切悲愤之情,在“禁锢得比罐头还要严密”的社会,是“绝无窗户而万难毁坏”的“一间铁屋子”,局限了鲁迅的成长道路,他过多地看到了民众身上的愚昧、落后和麻木,畸形的民族素质使他成了一个以冷峻著称、怒骂而成文章的人。鲁迅是人,不是神,白色恐怖洗涤了他的灵魂,他有着许多难以言传的苦衷。在鲁迅创作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潜藏着深刻的悲剧意义。这是在彷徨而又茫然的日子里鲁迅自己眼中的鲁迅。

    在风雨如晦的时代,鲁迅以忍受悲凉独吞苦水力排众议的人格,才使他并不沮丧在绝望里;正如夜行者,鲁迅始终明白摸索的结果,自然要在黎明光华的照耀之后大显万象更新的生龙活虎之态;又如拓荒者,鲁迅对于荆棘丛生的莽原,对于枯燥晦涩的沙漠戈壁,也并不持一种落寞萎缩的心态,而是像一只水底游鱼在奔波,像一匹不断改掉坏毛病的劣马,在上下孜孜求索。一个洞察学问深明世故的念头始终在他的心头响起:成龙成骥的理想孕育在有为而为的坚持不懈的奋斗里。鲁迅一直站在斗争的前线,与各类形形色色的敌人较量了四分之一世纪,疾风识劲草,动荡见忠臣,他终于有了“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的敏锐洞察力,他游刃有余地向着敌人的心脏投出了锋利无比的匕首……付出了惨重  的代价,毁坏了健康的身体,时间就是性命,夜以继日,无休无止工作、战斗、著书、立新,经历了别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痛苦和折磨的鲁迅先生,在千锤百炼后,终于成功了!他成为中国的“民族魂”。他的成功来自最艰辛的劳动和斗争。

    无论别人赞扬鲁迅的文章,还是先生自己的作品,都让中学生体会到,鲁迅与他们同在!鲁迅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和鲁迅一样,中学生对闰土、祥林嫂、阿Q、孔乙己、雷峰塔下的白蛇娘娘充满同情,哀其不幸;对“左联”五烈士、狂人、人力车夫、范爱农、藤野先生、夏瑜、长妈妈,对有史以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以及“蠢笨如牛”的出臭汗的工人怀着崇敬之情;对杨二嫂、鲁四老爷、钱太爷、赵太爷、假洋鬼子、法海,拿来主义和姨太太,段棋瑞和蒋介石,落水狗和出香汗的“弱不禁风”的小姐,看客和奴才,红眼睛阿义和咸亨酒店的掌柜……诸如此类的虫豸都充满着强烈的憎恶和批判之情。至于王胡、小D、把脖子扭几扭头上盘着“富士山”辫子的清国留学生、“国将不国”的“友邦惊诧”论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典故,都使中学生忍俊不禁,备受教育。博大精深、登峰造极的鲁迅成了中国中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

    在中学语文课本里,鲁迅和毛泽东的选文是最多的。如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是无可争议的一样,鲁迅形象在中学生里占有任何人抹杀不了也替代不了的巨大位置。鲁迅是属于中学生的。那么,综上所述,该用什么词句总结中学语文里的鲁迅形象呢?可以用如下的叙述进行归纳:

    他,是进出心灵火花的思想巨人。他,是彪炳千古的文坛巨子和民主斗士。

    他向魔鬼的宴筵上投下炸弹,他撕开了吃人者的画皮;

    他把丑陋的中国人的劣根性挖掘无遗,一切害人虫骨子里的  狰狞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他是暗夜的一道电光,点燃了地底下芸芸众生的良知;

    他是文明的使者,给愚弱的国民注入新鲜的血液;

    他是中国二十世纪最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和文化巨星中的一个,除了毛泽东,他是老二,正是:

  

    毛鲁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毛论甲天下,鲁著尽风骚;

    经典选课本,惠爱中学生。

   

他就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鲁迅,他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时期的集大成者,他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式的开一代风气的里程碑式的文化宗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瞧,他的目光依旧那么明亮,浓黑的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十分整齐,满头直竖起来的头发,怒气冲天,气贯长虹,仿佛处处在告白他与现实社会的不调和……这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抨击黑暗社会的光辉形象!这是光芒四射的启迪人类的智慧之灯凝结成的不朽典型!

为责难鲁迅的人反戈两击  

   

这几年,诋毁和和辱骂鲁迅的文章很多,理由不外乎两条:一是鲁迅尖刻,不近人情,有泼妇骂街,口无遮拦之嫌;二是鲁迅太世故,他挣着国民党的卢布,却为共产党办事,又至死不加入共产党,也太不够哥儿义气了,也太不永远光荣、正确和伟大了。

第一大罪状,是把鲁迅想象成了至圣至仁的万世师表孔夫子一般无二的人物。但鲁迅和孔子是死对头,他是一个和孔圣人及其门徒格格不入的人。那个孔圣人,我也对他老大敬的。在我认为,孔夫子的优秀弟子不是七十二贤人,而是中国历代帝王将相,他们都是一些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都不是真正“替天行道”的人,都不是真正“为民做主”的人,更不是“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一群最自私的动物,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封建社会维系长达两千年,创造了世界之最,其影响超过了四大发明,到现在还谬种流传,还没有断子绝孙,封建残余的幽灵还在中华大地的上空游荡。孔圣人的优秀弟子尽管一个个都坏事做绝,但他们一个个都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他们的表面文章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虚伪本质了。不彻底铲除中国的旧文化,中国就永远也不会进步。这一点,我和鲁迅一样深信不疑。对于坏人,你不骂他,还要赞美他,还要为他树碑立传,还要为尊者讳,这也就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为什么只有《史记》写得最好的原因,因为实话实说的司马迁也把当权者、执政者包括皇帝给骂遍了吗?那些对鲁迅心怀不满的人,如果你们觉得鲁迅把梁实秋骂作“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太过分了,你们就如丧考妣地受不了,难道要我改成“有家的资本家的美宠犬”,你们就满意了不成,你们就高兴了不成?

给鲁迅的第二大罪状,是说鲁迅在当时的条件下,过着优哉优哉的小康生活,是个小富翁,无衣食之忧,是政府的高额津贴养活了他,是国民党豢养了他,是当时国民党宽松的言论自由的环境成就了他。可是鲁迅知恩不报,忘恩负义,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吃着妖魔的饭,却不跟妖魔转,足以看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世故老人和势利小人。由此及彼,那些恶意诋毁鲁迅的人,最嫉恨还是因为鲁迅的一生都没有受牢狱之灾,他的生活一直有保障,他是一个有钱人,更气愤的是他成了“毛泽东政治斗争”的工具,他成了新中国的“圣人”,他们眼红的鲁迅的命为什么那么好?无奈之余,他们就鸡蛋里找骨头,倒打一耙,胡说鲁迅的成就只能说明鲁迅时代的文人是多么地幸运,没有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没有受到延安文艺讲话的制约,就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那些诋毁鲁迅的人也认为很不光彩的,没有鲁迅的白色恐怖时代好,所以现在既没有鲁迅,更不会产生有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作品的。但是,我的想法和他们的很不一样。我觉得新中国的文化政策真的是自古以来最宽松的时代,是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的文化政策更加宽松,议论也非常自由,作家的待遇也非常之高,是反动透顶的国民党时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作家做梦也梦不到的。今天的中国之所以没有鲁迅,前二十多年只能全民族白热儿的政治热情,后二十多年只能归咎于全民族不分是非的拜金主义潮流。而一个伟大的作家,即使富似托尔斯泰、福楼拜,穷似曹雪芹、吴敬梓,只要他有一颗至死也陨落的热爱人民热爱历史的赤子之心,他就会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来的。

我还想对辱没鲁迅的人说一说,你们如果还没有写一篇像鲁迅那样好的文章的话,还是不要骂鲁迅的为好。鲁迅的文章可是篇篇精彩的,那很不容易,而你骂鲁迅的文章却牵强附会得很,篇篇不精彩,篇篇漏洞百出的。我也知道,还活着的中国作家,没有一个会站出来说,亿已经写出了诺贝尔奖级别的作品的。同样,就是对鲁迅恨之入骨的人,他也不敢站出来说疯话,说他比鲁迅还要伟大。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允许那些无理取闹的人责难我们民族得以再生的“民族魂”之二鲁迅呢?在我心中,新中国的“民族魂之一”是毛泽东,没有第三的。当然毛泽东更是“国魂”。就此打住。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七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