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谈
8月15日谈
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投降的日子,这个日子已经远去了64年了,总的来说,世界自那一天起,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残酷的流血战争了,像一战二战那样大量死人的事情似乎已经成为遥远的梦魇,甚至仇恨也正在被时光稀释。
不打仗当然是好事,只有疯子才希望天天在炮火下过生活。但是,不打仗不等于不需要打仗,这是有区别的。
1931年9.18事变、1937年7.7事变、1938年8.13事变以及后来的许许多多战争,是不是不希望打,或者打不还手就可以实现和平解决的?
如果不是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如果不是中国人民拼命奋战,如果不是盟军的帮助,日本对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战争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结束,亚洲人民还不知道要多流多少血。
所以对于战争的正确态度就是:一是不希望发生;二是不怕发生。现在中国周边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说明有人企图在挑起战争,我认为我国政府我国人民必须把腰杆子挺直了,严肃的告戒周边的那些国家,不要把中国的忍让当软弱,毛主席为我们制定的对付侵略战争的原则仍然是今天中国的旗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六十多年没有大的战争,就是几次小规模的武装挑衅,也因为有毛主席的英明指挥,全部被彻底粉碎了。
是不是不打仗不死人不流血就天下太平了呢?
即使是西方的思想家也知道“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要灭亡一个国家,战争是最直接,但是却不是最有效的办法。
例如前苏联就不是被战争灭亡了的,他更多的是牺牲在西方集团的政治武器之下的。
我记得有那么一个历史事实,发生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具体是哪两个小国我忘记了。事情是这样的:甲乙两个国家是邻国,甲国一直垂涎于乙国的富饶,总想对其发动侵略战争,可是乙国比甲国更强大,就是打赢的可能性暂时是没有的。于是甲国国君打算花十年时间训练军队。甲国有个谋士为国君出主意说,给我三年时间,我不需要军队就可以打败乙国。国君听了谋士的话,一切由这个谋士去办。
谋士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他首先要国君带头穿上华丽的丝绸服装,然后要所有的大臣也同样穿上华丽的丝绸服装,同时故意提高丝绸的收购价,这样一来,国内兴起了一股追求华丽丝绸服装的时尚,市场上丝绸的价格也迅速高涨。
但是,谋士却向国内公告,严禁国内任何人养蚕纺丝,这样国人只能向周边国家购买丝绸,引起周边国家的丝绸价格猛涨。乙国因为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养蚕,所以国人纷纷将原来种粮食的土地改种桑树,于是粮食产量锐减。
很快乙国就没有可以自足的粮食了,乙国开始向周边国家购买粮食,由于周边其他国家也同样粮食自給不足所以只能向甲国购买。当知道乙国严重缺乏粮食了的时候,甲国立刻翻脸提出了种种不平等要求,这时候,乙国只得俯首称臣,甲国轻而易举就霸占了乙国,时间不到三年。
乙国不是亡于战争,也不是亡于政治,是亡于贸易武器。
现在的贸易作为武器使用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石油是最明显的例子,力拓的铁矿石也是例子,美元贬值不用说同样也是的,“一体化”是不是?我不懂,专家们可以论证。
顺便说一下,我总觉得美国国债有点像我们国内经济活动中的“白条子”,多少中小企业商铺死在“白条子”上面,这是媒体无数次报道过的。
总之,争夺经济利益、争夺自然资源这个战争的最终驱动因素,因为私有制的存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所以战争的危险永远存在,虽然它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使用不同的武器,但是本质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