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
(以一个非党员的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让我们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崇高性,对我们是一个精神脱俗的过程,在生活中,每一个组织成员都应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以后,就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展开了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的、艰苦的斗争,通过三十年的努力,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国家,从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各族人民走向了独立自主,强国富民的道路,目前我国人民已基本上过上小康生活,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路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我们普通大众不仅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立争在各行各业中作出应有贡献。
一、为人民服务
一九四四年九月,毛泽东在纪念张思德上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造福人民。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保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处益,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在现实生活中,在资源整合方面,非党员和普通群众与党组织确实存在一些差距,但发挥我们的创造性,爱岗敬业,不做违背人民之事,这是我们的基本做人准则。
二、群众路线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在党的建设上,特别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强调党员要不断进行思想改造,克服各种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无产阶级思想,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创造了进行整风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形式,警惕资产阶级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高州市指导“三讲”教育活动时提出,我们要使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同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在上海召开的党建座谈会上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在现实生活中,非党员和普通群众也和党员一样,也要走群众路线,竭力发现人才,了解群众心愿,用我们的智慧整合资源,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实事求是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简明扼要地表述为“实事求是”四个字,并对它的科学含义作出了界定。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概括,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批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段表述与邓小平所概括的四句话是基本相同的。
在现实生活中,非党员和普通群众也一样,我们要立足现实,不骄不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四、自力更生
毛泽东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已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已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
江泽民也指出:“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已力量的基础上。要引进先进技术,但是必须把引进与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已的优势;要利用国外资金,但是同时更要重视自已的积素。这样才能争取时间,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独立自主不是闭门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是闲门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非党员和普通群众也一样,不仅要做到生活简朴、艰苦奋斗,更要积累财富,勇于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已的、有尊严的发展道路。
五、集体主义精神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土改后,农业个体私有制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土地买卖和租佃日益增加,雇工剥削逐年增长,新富农已经出现,而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的境地,要避免两极分化,巩固工农联盟,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必须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巩固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要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已。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全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已。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非党员和普通群众也要和共产党员一样,当私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要无私奉献,只有集体发展了,我们个人利益才会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