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点制退役”与“中国打分分房”
我手头有一本由国民革命军专业人士翻译、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于1959年4月翻印的《马歇尔报告书》。它是时任美军参谋总长的马歇尔上将于 1945年9月1日 写给陆军部长的总结美军二战情况的综合报告书。
在该报告的“论吾国之部队”一章的第六节“军队之复员”中有两段饶有趣味的文字:
其一:“德国投降时复员工作才着手,复员工作与吾军于太平洋方面重新展开,以便对日决战同时进行。”
我想,凡是读到这段文字的人都会为此咂舌:欧洲战火终于平息,有哪个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士兵不想回家与亲人团聚、又有哪个士兵愿意再去与已成困兽的日本法西斯拼命呢?如果处理不妥的话,即使不发生兵变,也很难保证对日决战的顺利进行!
但是,讲究举手表决的美国佬自有招数来解决这个难题,请看:
其二“……办理退役时准令个人分别退伍,而不做整个部队之解散。唯此种退役究以何种方法为依据,不得不征求士兵之一致意见,于是乃做全军之测验。测验结果大家以为凡服役时间最长者、战斗最力者,以及家有子女者均应先行退伍。于是乃决定点制退役法,无论现在何处服务者,均可回国退役。
此种制度特别优待服役时间较长者,在海外服役者,得有勋章奖章战斗星章者,以及家有十八岁以下子女超过三人者。每人所得点数之多少系自 一九四零年九月十六日 算起。原定起码点数为八十五点。现则重经改订,俾使复员得以逐步实施,不致发生混乱。”
就这样,美军用来自士兵并得到士兵拥护的“点制退役法”顺利地解决了五百万官兵退役和太平洋战场对日寇最后一击并举的难题。据说,这个建议是一位入伍前担任数学教师的上士提出来的,他提的好,得到了广大士兵的普遍赞同。所以,美国当局不但采纳了他的建议,还授予他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这是在另外一本书里看到的,可惜未能找到原著,故冠以“据说”)。
成功的范例必然有人效法,这是不受意识形态束缚的,何况这种做法同样符合讲究“三大民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呢?于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解决军队按职务分配住房中职务相同但资历不同的干部住房楼层和朝向分配这一“老大难”问题时,参照美军“点制退役法”制订了打分分房制度,采取“对照标准打分”和“自报公议”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许多资深的干部就是这种打分制度的受益者,因为在军龄和任职时间这两项所获得的分数是 “资浅”同级无法攀比且无话可说的。
本着“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原则,这种打分分房方法很快也在地方和企业推行起来。在企业工作的我对此颇为赞赏,以为可以以此解决“分配不公”的顽疾。可是,毕竟企业毕竟不同于军队,不能完全按照职务分配住房,更何况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有心得的某些“当权派”来说,这种美国式的方法并不符合他们的需求呢?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变通修正方法就应运而生了。最典型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按美国方式列出若干刚性条款的同时,增加一项附加条款:“在不违反总体原则的前提下,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制定相应细则”。于是乎,结合单位领导和领导认为合适人选的实际情况制定的、针对性极强的细则便堂而皇之地出台了。其结果自不必言,广大职工对此无法攀比且无话可说。
本着“解放军学全国人民”的原则,军队的某些主官反过来也从地方和企业学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住房的经验并“活学活用”起来。其结果自不必言,广大干部对此无法攀比且无话可说。
三个“无法攀比且无话可说”,恰恰说明了只有两百多年短暂历史的美国式的“点制退役法”在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特色打分分房法”面前,只能是“无法攀比且无话可说”。
2010年10月8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