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管闲事”的美国与“韬光养晦”的中国

火烧 2010-09-2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对比分析美国热衷干涉国际事务与中国的韬光养晦策略,探讨美国以利益为限的干涉行为及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应对态度,强调积极应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管闲事”的美国与“韬光养晦”的中国  

   

●最好的坏蛋曰:美国人爱管闲事是出了名的。不仅在国内管,在国外也管。  

――在国内管,属于内政,老百姓相互监督,促进社会和谐,倒也无妨。  

   

●在国外管,涉嫌插手国际事务、干涉别国“内政”,一般认为是费力不讨好的。不过也不能说全是错误,也有全世界津津乐道的干涉:  

――例如,插手二战,最后时刻摘桃子玩了希特勒一把。  

――插手抗日战争,最后送给日本两粒原子弹。  

以上两个插手,应该说对其反感的不多。可见,是否插手不仅要看动机,还要看结果。动机吗,当然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这个无可厚非。在国际上作雷锋那是傻子。  

●当然,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也搞了许多令人愤怒的插手。  

――例如插手韩国朝鲜战争,逼迫中国、苏联出手。  

――插手越南,逼迫中国、苏联出手。  

――插手阿富汗、伊拉克,搞的俩国家换了政府。  

●美国的插手有比较鲜明的特点:  

――既然是在国外插手,当然战场是在国外,不在自己的本土,不管输赢,自己的损失都不会太大,而一旦获利则是巨大的。  

――大多数情况下,美国并不热衷于直接占领其领土,而是扶持了代理人之后就全身而退。  

――甚至,美国也有自认倒霉的时候,例如从越南撤军,并未留下自己的代理人。  

   

●因此可以说,美国是热衷于插手的,但以自身的最高利益为限,不会玩偏执狂的鱼死网破之举。这是美国的智慧。  

――也可以说,美国并不是疯子!例如,越南战争的终止,固然是由于中国、苏联在帮助越南,同时美国内部的反战也是起到决定作用的!假如美国民众非要认为那是关系到美国尊严的战争,我不相信美国会撤兵、战争会结束。  

   

●不要把美国当疯子!也许这个世界上,即使别的国家都疯了,美国也会是唯一不疯的国家――美国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的底线。  

   

●而反思中国的“韬光养晦”,很难觉得不可笑。  

――“韬光养晦”的前提是别人不知道、不懂你是在韬光养晦。你都弄的路人皆知了,你还恪守“韬光养晦”,那不是自欺欺人吗?  

――如果各国没有利益冲突,当然“不干涉内政”就是对的。但是,领土问题、贸易问题能不发生冲突吗?你想不干涉内政能行吗?  

   

●面对现实,认清现实,对牵扯自身国家利益的问题不逃避、不回避,积极应对,才是应有的思维!  

――特别是领土问题,绝不可以搁置!宁肯不开发,也不能搁置!  

――本来嘛,共同开发完了,再谈领土问题还有什么意义?不是太搞笑了???  

   

   

―――――――――――――――――――――――――  

美国人的“爱管闲事”与中国人的不爱“操闲心”  

   

  新华网专稿:最近,记者与一名刚到美国不久的中国商人聊天,他不停地抱怨:“憋坏了,憋坏了。都说美国自由,可是我却感到处处受限。来美国不到两个月,就被别人管了几回闲事,真是郁闷。”  

   

  美国人“太爱管闲事”  

  原来,他有唱京剧的习惯,在国内洗澡时经常练嗓。来美国后因住所隔音很差,最初因害怕惊扰邻居,只好“封喉”。有一天实在忍不住了,他就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然后引吭高歌“穿林海,跨雪原……”邻居听到高歌声,以为发生了不测之事,急忙拨打“911”报警。此君澡还没洗完,警察已破门而入。警察用枪指着他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忙解释,“我在唱京剧”。警察说,“这声音怎么听起来像被人捆绑后的呼救声”。此后,此君再也不敢练嗓。  

  此君说,“制造噪音”而被人管闲事,他对此“毫无脾气”,可是最近经历的一件事情却让他心中窝火。  

  一天他去商场购物,因为排队的顾客离收银台有一段距离,他没看见,就径直走到收银台去付钱。收银员见他没排队,用手指着队列说,“请去排队”。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红着脸走到了队尾。此君谈起此事时愤愤地说:“我没看见有人在排队,这不能叫插队,其他顾客也没表示异议,可那个收银员却多管闲事,让我十分难堪。她只管收钱就得了,我排不排队与她何干?”  

  此君说,如果让他对美国人作个简短评价,那就是“太爱管闲事”。  

  记者本人也曾耳闻旅居美国的部分华人类似这样的评论,并且也曾体验美国人“爱管闲事”。  

  一次,一个朋友和记者驾车外出,不小心刮蹭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车。尽管当时四周没人,但是朋友赶紧下车,将自己的车牌号和联系方式写在纸条上贴在那辆车的车窗上,以便对方事后处理理赔事宜。朋友说,“我可不敢一走了之,虽然旁边看似无人,可是很难说,没准就被哪个角落里‘爱管闲事’的人看见了,记下我的车牌号,或用手机拍摄下来,然后一报警,一个普通的交通事故很可能就成了法律纠纷,而且我的信誉就完了,那时就不是保险公司赔偿那么简单了”。  

   

  “好事之徒”无所不在  

  在美国,“爱管闲事”是一种风气,甚至是一种文化。你的孩子半夜大声哭闹,邻居可能会以为你虐待儿童而报警;你家门前的草坪没有及时修剪,邻居一个电话就会打到市政管理部门;你养的宠物晚上乱叫,邻居也会拨打“911”;社区里如果有陌生人在乱转,警察局很快就会接到通知……  

  普通百姓不仅相互间管闲事,而且还管到了政府官员和执法部门的头上。最近,洛杉矶市长维拉莱戈沙被“好事之徒”举报,批评他虽然平时呼吁市民乘坐公交,以减少交通拥堵和节省能源,可是自己却从来不乘公交,他的司机每天开着GMCYukon靓车送他上下班。《洛杉矶时报》记者为此作了调查,发现市长家附近有一城铁站直通市政府大楼附近。此事见诸报端后,在市民中引起很大反响。  

  几乎在市长被“管闲事”的同时,美国网站和主流媒体相继播放了三起洛杉矶警察在逮捕嫌犯时过度使用暴力的录像,这些录像全是“管闲事”的群众拍摄的。录像曝光后,美国一片哗然,洛杉矶警局为此开展了警风大整顿活动。  

   

  中国人不爱“操闲心”?  

  美国人为何爱管闲事?记者最近试图就这个问题采访一名美籍华裔学者。没想到,他却把话题转移到了中国人“明哲保身”上。他说,他最近到中国讲学,遇到了两件令他“难以理喻”的事情。  

  一次,他到某个景点旅游,看见有人把小松鼠关在一个不停转动的笼子里出售,松鼠持续跑动,根本无法停息。他看不过去,上前阻止这种虐待动物的“野蛮行为”,可是却遭到小贩怒斥:“关你屁事!公园的管理人员都不管,你操哪门子闲心。”旁边的游客都对着这位学者发笑,似乎是他干了件丢人的事情。他一气之下找到了公园管理办,值班的一名女工作人员说,“有法律规定不让卖松鼠吗?即便是违法,那也是警察管的事,跟公园有啥关系?”学者知道有理讲不清,扭头就走,那名女工作人员从后面扔给他一句话:“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还有一次,学者在国内某商场购物,排队等候付款,正好轮到他时,突然一个彪形大汉插在了他前面。学者质问,“就那么两个人,你还不排队”。那个大汉回过身,两手揪着他的衣领,“排你个鸟,我揍你丫”。学者说,当时就有个商场保安站在旁边,看见了却装着没看见。  

  这位学者说的或许只是极个别事例,我们不能就此断言,中国人在遭遇不良行为时都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管为佳。  

   

  闲事不“闲”人人应管  

  但单就美国人“爱管闲事”这点来说,它的确是一副纠正许多不良行为的“良药”。如果说美国今天之所以有比较良好的社会秩序,这不能不和人们“爱管闲事”有一定关系。  

  一位华裔律师对记者说,虽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法律也有“盲点”,它管不了许多不良行为,而能填补这些“盲点”的就是舆论与群众的监督,美国人“管闲事”其实就是在弥补法律上的不足,它能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净化社会环境。  

  美国人的行为不仅受到法律约束,也受到大众监管的约束。其实,被管的“闲事”并不“闲”,它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你的行为举止是否妥当、你在潇洒放纵时是否侵犯了他人利益、居民小区是否安全、环境是否遭到破坏、动物是否遭到虐待等等。说到底,它关系到“管闲事”和“被管闲事”的人的切身利益。良好的社会氛围是靠大家创造和维护的,见到该管的“闲事”不管,最终受害的将是自己。  

   

(记者  于大波)  

   

资料图片:在北京大街上丢尽中国人的脸一辆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这种行为在北京乃至全国很普遍),一个骑自行车的外国女士见状用车挡住了它的去路,微笑着请司机驶回机动车道(这种行为在北京乃至全国很少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