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士大夫乡贤文化正借尸还魂——评商干部、私企家和资文人衣锦还乡

火烧 2022-03-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5
文章分析士大夫乡贤文化借尸还魂现象,探讨商干部、私企家及资文人衣锦还乡对农村宗族主义的影响,揭示乡贤文化复兴与封建思想的关联。

  士大夫乡贤文化正借尸还魂

  ——评商干部、私企家、资文人衣锦还乡

  (2021.3.31,guomoruo)

  顾名思义,“乡贤"就是生长或祖籍于本乡本县、长期在外任职的贤能。在封建社会,乡贤主要指在外当官的本土籍老爷,是家乡的闪光名片和成功人士。这些乡贤衣锦还乡时,总能受到当地乡绅、族长、地主、富农和官员的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得到父老乡亲的围观和仰慕。若这些乡贤能利用自己的赫赫权势和社会资源,为家乡做点事情、捞点好处,或送点纪念品给家乡,将更被大家顶礼膜拜和永世铭记。自古以来,权势熏天的乡贤们不都是如此潇洒张扬,沉醉于鲜花、荣誉和功德薄中,让自己生命升值、名利双收吗?在漫长的古代中国,广大农村人浸润于封建礼教和儒家思想,毕生囿于狭窄的乡间田园和沉闷的宗法社会,大都有一种深深的自卑心理和内敛性格。当他们迎接功成名就、头罩光环的乡贤,当然敬畏不已。这些乡贤风度翩翩、文质彬彬,甘愿屈尊下驾与乡民讲土话、叙往事、忆故人,且回报家乡、不忘老本,怎不令人敬佩感激万分呢?他们不愧是家乡的自豪与保护神、本地的精英和时代天骄!

  新中国成立后,精英文化陪葬于封建礼教身边,不得不寿终正寝。毛主席喊出了“人民万岁”的伟大宣言,做出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光辉论断,坚决否定了“精英创造历史"的谬论。随着精英文化的覆灭,”乡贤"这个充满封建士大夫气息的名词渐行渐远,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农村的宗法社会和宗族主义也走向末日。万众一心、当家做主的亿万农民热情高涨、战天斗地、充满自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中国古老的农村焕然一新、生机盎然。广大农民的巨大创造力和劳动积极性,反过来又证实了毛主席“人民创造历史"论断,是极符合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符合马列主义社会科学的。

  然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农村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等集体农业组织被强行解散,亿万农民又回到旧中国各自为战、四分五裂的状态中,千万个农村又恢复了封建主义的宗法社会,欣欣向荣的集体农业、成片的耕地,又变成了古旧、僵化低效的小农经济。痛夫?悲夫?散沙般的农民个体户再也没有热情垦荒挖山,再也没有力气改天换地,再没有能量抵抗天灾人祸的袭击和官僚资本家的双重压迫。由于种田亏本,农业破产,他们开始弃田、荒田、减季、流转,然后外出打工、飘泊,被资本家残酷剥削、百般欺凌甚至弄死弄残。这时候的亿万农民,再不能创造历史、改造自然和社会,而又回到了最贫穷、最无用、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失去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铁饭碗,失去了集体农业、抱团生存的好机会,他们只能吃低保、被救济,屈辱地接受官僚资本家等“慈善家"一点施舍。他们重新变得自卑自鄙与内敛,感到茫然无助、痛苦悲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既害怕又憎恶权势者,既羡慕又仇恨富贵者。权贵集团因势利导、借力打力,纵容宗教漫延,放任封建迷信扩大,任由黄赌毒黑恶势力猖獗,对社会上的坑蒙拐骗也不闻不问。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他们让宗族势力任意发展、宗族主义思潮泛滥,形成封建宗法社会。这些活动对于农村百姓,有利于麻醉神经、控制思想、约束言行,对于官僚资本家和右派公知,有利于统治人民、维持剥削秩序。封建宗法制一旦形成,久已入墓的中国古代乡贤文化立即借尸还魂。农村宗族主义是封建乡贤文化的精魂,而后者是前者的僵尸载体。与乡贤文化难分难舍的是宗教文化和儒家思想。

  现在你不论走到哪个村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封建宗族主义乡贤文化、宗教迷信文化和儒教文化。在村口宣传栏,在学校围墙外壁,在村委会和村民房子墙壁上,在耶稣教会和菩萨庙堂中,在各村姓氏宗祠和香火堂里,在大大小小的土地庙里,到处都用文字、绘画和雕刻宣传着这三种文化,记载着神灵们的奇迹、古今乡贤的成就功德和孔孟之流的谆谆教导。其中乡贤文化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顽强地占据着人们的视野,闯入了村民的心扉。如果说古代乡贤仅限于衣锦还乡的官员士大夫,那么现代乡贤不仅包括呼风唤雨的高干领导,还包括驰骋商海、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与吃香喝辣的大公知大明星等叱咤风云的天之骄子。村民们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处处看到这些宣传品,时时听见父母长辈们谈论耶稣、菩萨、孔孟,谈论乡贤们的赚钱当官才能和爱乡功德,每天不知要吸进多少毒素!如此天长日久、耳濡目染,我们的下一代,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是否会严重庸俗化和畸形化?在琳琅满目的宣传品中,他们看不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红色革命的文艺作品,看不到歌颂工农兵小人物的宣传品。至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继续革命理,文革时期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文艺作品,更是踪迹皆无。得不到这些先进文化的滋养,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会出现荒原状态?思想是否会堕落?信仰是否会缺失?

  上述天文数字、系统全面的乡贤文化、宗教文化、孔孟之道等宣传品,决不是一朝一夕、一人两人能够完成的,也决不是普通百姓能够策划制作的。那么是谁?当然是组织严密的官僚队伍啰。为了这些封建文化宣传品,各地村官乡官们开了多少会,花了多少时间,倾注了多少心血,寄托了多少感情和希望啊!我想,山野乡村、基层组织这么热衷于封建文化,可能由于知识贫乏、孤陋寡闻、政治立场不坚定、意识形态不敏感、把握上级精神不准确而导致吧?若处于中上层、到了高干级别,若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台、官网等主流媒体中,可能情况会大有不同吧?可是我又一次失望了。学习强国应该是官方最权威的网站、APP手机软件吧?它应该批判私有制、宗教宗法制、孔孟之道、乡贤等封建资本文化吧?它应该大力宏扬共产主义理想信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吧?可是在这里面,我只看到对现实金粉银饰,对封建孔孟之道、宗法乡贤文化、资产阶级伪善文化等赞扬,只听到管弦琴筝、铁锣铜鼓。

  请看下列几篇。《凝心聚力,再创非公经济发展新辉煌》,赤裸裸的倡导私有制,公然与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初心背道而驰。《民政部表彰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热情洋溢地赞扬慈善企业家,为资本家树碑立传。《扬“面包"之势,聚“乡贤”之能》(抚州学习平台,作者:余进,胡梦婕)特别值得一提。内容提要是: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根据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瞄准面包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乡贤文化,汇聚乡贤智慧,凝聚乡贤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绝动力。他们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乡贤领导小组,明确乡贤认定标准和程序,建立乡贤组织体系,分类建立动态乡贤信息库。他们确定的乡贤包括在外的企业家、老干部、农技专家,即资本家、资深官员、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招商引资,筑巢引贤掀起回乡高潮,尊贤使能激发动能助振兴。

  从该平台以上三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 发展私有制经济,搞资本家、慈善家式的小恩小惠活动,宣扬士大夫乡贤文化等,绝非基层组织自作主张、误解上级精神,绝非乡野山民自发行动,而是来自于顶层设计、精英意志和主流媒体。他们不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去恢复毛泽东时代的集体农业,不去践行毛主席的城乡一体化、就地工业化、农业大机械化的宏伟战略,不去发挥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所谓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再创非公经济发展新辉煌",将私有制经济扩大再扩大,就是希望资本家慈善家发点慈悲,行善积德,送给穷人一点小恩小惠,减小贫富差距、缓和阶级矛盾,就是表彰乡贤,发展封建士大夫乡贤文化和资产阶级伪善精神,鼓励那些高官、大资本家、大公知大明星等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发扬爱乡精神和慈善情怀。在权贵集团眼中,振兴乡村要靠毫不动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靠慈善活动和乡贤文化,搞富农村的主力军是那些在外的高干、资本家、公知明星等乡贤。在他们眼中,公有制经济消失了,集体农业消失了,五免一包(全民免费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入托和包分配工作)消失了,亿万农民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消失了。他们只认得私企和乡贤,只爱封建宗法制、等级文化和资本主义的伪善文化。

  乡贤文化自古就是封建宗法和等级制度的一种附庸,而现在乡贤文化除了依附官僚借尸还魂,还涌起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思潮。当代乡贤文化是腐朽的士大夫文化和臊臭的暴发户文化的综合体,本质上是一种以个人主义和私有制为双底色的精英文化。它根本否定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否定了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否定了毛主席的人民观和共产主义世界观,否定了亿万群众的主体地位。它把乡贤精英们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不适当高度,认为精英才能创造历史、开拓未来,乡贤才能振兴乡村、拯救农民,精英乡贤们的私企才能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进而激活文化教育。对这种反动与落后的政治观点、腐朽的僵尸文化,我们必须全面揭露、深入批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