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农村见闻:中国还很落后

火烧 2009-08-12 00:00:00 三农关注 1026
文章通过内蒙古农村见闻,反映中国仍存在城乡差距,指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虽快,但城市建设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凸显农村与城市的落差。

农村见闻:中国还很落后

农村需要的不仅是粮食,中国需要的不仅是听话的农民

郭春孚

今年春节过后,我回家乡内蒙古走了一圈。本来应该在呼和浩特下车的,可我没有下,而是办理了续票手续,到终点站东胜才下车。车上大部分都是安徽人,是前往内蒙古打工的,在呼和浩特、包头下了一部分,其余的都到了东胜。据他们说,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快,尤其是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特别快,好赚钱。由此可见安徽比内蒙古还落后。据媒体报道,近年来,鄂尔多斯因有大量的煤炭资源,煤炭价格上涨,带动当地经济迅猛发展。我想亲眼看一看究竟是什么样子。

当地人以颇为自豪的口气介绍,鄂尔多斯市与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构成了内蒙古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金三角”,是秦晋文化与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乡”。35000年前,古“河套人”就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13世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亲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打动,选为长眠之所。东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揽于九曲黄河“几”字湾怀抱之中,是国家新兴能源重化工基地,是鄂尔多斯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享有高原圣地、中国绒城的美誉。

我想,这里应该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我从火车上下来,只见东胜火车站很一般,既不宏伟壮观,又无民族特色,于是对这个当地人吹嘘的“金三角”、“歌海舞乡”的失望禁不住从心底升起。站前广场周围的建筑与车站一样没有任何民族特色,而且广场周围也没有高层建筑。我打了一辆出租车,没用多久,就穿糖葫芦似地从主城区穿过,给我的感觉是与北京的一个社区大小差不多,与别的小城市没有什么区别。我的失望由此加重。所谓的大发展,只是多盖了几栋楼,多修了几条路,而城市建设同样陷入了千城一面的误区。

在出城时有警察拦车检查,对长途客车只是应付差事地查了一下,唯独对我检查得特别仔细,还看了我的身份证,并问我:“恩格贝是什么意思?”我回答:“土地爷。”请问蒙古族同胞,我的回答对不对?

沿途经过薛家湾、喇嘛湾等地,只见盖了几栋楼,有一两条街道,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太大了,最少落后20年。

来到托克托县城,马路还未铺柏油,修了半截的工程不知何故停了下来,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车颠簸得厉害。托县是一个不平坦的城市,地势东高西低,没想到新修的城区马路也这么不平坦。城区可能比原来扩大了一倍多,新建了双河镇,在马路边建造了一些火柴盒似的楼房,大多数都是居民住宅楼,既无特色,也不高大,普普通通。在我看来,将住宅楼建在马路边,整天噪音不绝于耳,没有一点好处,实则就是官员为了显摆政绩,才喜欢干这种愚蠢的事情。乡亲们有句常讲的话:“驴粪蛋儿,面面光。”

我走进县委办公楼,底层只有一个办公室有人上班,我走进去说明来意,他让我去旁边的县政府办公楼找人,我乖乖地听话,来到西边的县政府办公楼,见到一个50多岁的人,他说“不在这个楼”上班,没等我问就上了二楼。

从楼内冷冷清清的样子看,除了留守的人外,都不在这里上班。那么托县的干部都在哪里上班?为什么不在原址上班还挂着牌子?我猜他们都搬到了新建的、比较气派的双河镇大楼里摆谱去了,不知留守的人为什么不讲?记者的第一个基本素质就是嘴勤,但回到家乡竟然在党政机关遭到两回冷遇,我也没有了一点采访的热情。我曾在托克托中学读书3年,后考入大学。原打算回家乡来尽一份责任,力所能及地做一点宣传报道工作,但我放弃了这种想法。我还想告诉他们,最好大批量地生产人造肉,给牧区减轻压力,尽量让草原多长一根草。然而,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对牛弹琴,不说也罢。既然这些人冷若冰霜,我满腔热忱又有何用?你想做好事,说不准他可能想你要干坏事呢。

于是,我就买了很多东西去看望岳父岳母。没想到他们去了呼市。不过见到了妻弟夫妻二人,也算没有白费心思。我的要求不高,能见一面也就足矣。

我知道岳父搬到了妻弟原来的住处,直接开车到了这里,但敲门无人应答,就折出来去原来岳父的住处找,有一个看门的五六十岁的男人告诉我已不在此处住了,搬走了,我请他领我去找,他答应了,可又显得不太情愿。这个说老不老、说年轻不年轻的看门人,让我颇费周折,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太低了,托县人都变得高高在上?一个看门的人不会有这种心理吧?即使是一个乞丐回到家乡找人,人不亲土还亲,总该帮一帮哟。

那天发生的几件事,让我至今都想不通。

从县城出来,直奔五申乡。农村的情况更令人失望,沿路的村庄零零散散地新建了一些砖瓦房,不少人家还住在土坯房里。经过破败的五申乡政府所在地,只见一些老农穿着破旧的衣服围坐在原供销社前的土台上唠嗑。来到村外,看到玉米秸秆无人收割,大部分倒伏在地里。一个老农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背驼得十分厉害,将一些秸秆装上人力车,可以判断是拉回去烧火用。在我们村西,碰到两位乡亲,我让师傅停车,然后从车上下来,将仅有的一包烟送给其中一位穿着破烂的乡亲,另一位穿着稍好一点的乡亲问:“为甚给他不给我?”我只好回答:“你的家境比他好一点。”

放眼整个村庄,看不到一点生机、活力和希望,更没有一点新农村的气象。走在肮脏的土路上,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想起无儿无女的光棍、本家哥哥郭存义,晚年患白内障,无人过问,无钱治疗,只能在太阳底下等死,最后死得非常凄惨。听说他的一个侄儿早已发财,可对他从来不关照。在金钱面前,亲情不如一张或大或小的纸币。那时,农民既没有医疗保险,也没有养老保险,无儿无女的老人生病,只能等死。对更多的人来说,除了互相利用,就是互相坑害,互帮互助成了过时的、傻瓜的代名词。分田单干,摧毁了农民心中本来就不牢固的互助合作理念。从农民的身上,我看不出一点现代精神。

农村给我的印象是与30年前相比没有多大变化,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零散地盖起了一些砖瓦房,每栋平房价值二三万元。一个收入比较高的家庭,用30年的时间只赚下一栋房钱;而收入差的家庭,用30年都挣不到二三万元。这就是中国农村的现状。说心里话,我对个别乡亲的素质不敢恭维,时光又过去了30年,整体素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更差了。口口声声喊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广大的农村却被遗忘了。看来,没有“社会主义老农”,就培养不出“社会主义小兵”。

我已多年未回家乡了,看到农村的破败凋敝让我心寒。现在的农村一盘散沙,形成了政权真空。乡政府干部无事可做,平时在家休息,每月去领一回工资。我回去那天正好一个本家给儿子娶媳妇,男人们都喝醉了,几次找村支书都没找到。

让我没想到的是,个别村里人将无人居住的、我家的老屋当成了厕所,不仅故意在屋里大小便,还刨了我家的坑头。本来打算在村里住几天,搞一次调查研究,可是连我的一个安身之处都没有了。我只能去隔壁大妈家住。我唉声叹气一番,气得心里直冒火,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早上,喝了半斤白酒,站在房顶骂了半天,将几间茅草房点着了火。后来,在小学任教的邻居、本家孙子辈的郭二铁挑水将火扑灭了……

我真想把这个旧世界放一把火烧掉。

农村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天地,如同另一个世界。我的家乡还算好的,一些自然条件差的地区更加落后,有的农村遇到旱灾,村民连饮水都很困难。比如宁夏、甘肃、青海的贫困地区,几乎失去了生存条件。

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不是工业大国;中国的农村还普遍落后,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中国的城市人口占少数,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大发展,中国的大发展就是局部的;没有农民的富裕,中国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民富国强的世界强国。中国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农村,增加投资,发展农业,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能光嘴上重视,一号文件发得再多,不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废纸。城市人口的需求已经基本饱和,扩内需主要是扩大农村人口的需求。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希望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农民致富是不可能的,最终还要靠农民自觉地行动起来,自己拯救自己,发展农村的各项事业。农民只有走组织起来的道路才能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奉劝从农村走出来的兄弟姐妹们,在节假日多回家乡走走,特别是官员们多去农村看看,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状,为加快农村的发展做贡献。

我此行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农村需要的不仅是粮食,中国需要的不仅是听话的农民。

2009年8月11~12日于北京安定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