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走好民生路,念好共富经

火烧 2011-08-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重庆推动共同富裕与民生幸福展开,探讨如何通过政策与治理实现社会和谐与公平,强调橄榄型结构与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性。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在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的今天,民是否共富、是否快乐幸福的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当前全市正深入学习贯彻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关注民生问题,加大力度促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邓伟志教授受邀对此发表了看法。在谈到民生的涉及范围时,邓教授在访谈中提到,只有把关系到百姓生计的生存性民生和关联到生活的发展性民生的问题都解决了,才能称得上是“幸福的民生”。只有花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方面的工作,才可能在民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邓小平总设计师提出改革开放时曾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先富”被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而作为改革开放真正目标的“共同富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实践。如今社会分配不均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市委市政府在重庆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前提下,率先作出承诺,“十二五”期间,全面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进一步探索民生之道和共同富裕之路,提出了“真金白银”的“共富十二条”,为走好“民生路”和念好“共富经”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邓教授谈到,要做好民生功课、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要化解社会矛盾,解决贫富悬殊差距的问题。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多劳多得”的情况下,要积极处理好其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关系。邓教授表示,“要维稳,要化解矛盾,就要从源头上抓起。”何为维稳的源头?还应当是在于分配,在于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极端贫富的人少,中层收入的人多,社会矛盾减少了,社会也就更和谐、更稳定。  

同时,共同富裕还要切实增强百姓的幸福感,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邓教授谈到,这需要既加强社会管理,抓好社会规范,又要实现社会管理和虚拟社会的管理结构相结合。出台良好的人性化的社会政策,遏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鼓励合理的社会行为。同时,以法制规范教育、宗教、企业等,真正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规范程度。  

“让民生幸福,促共同富裕。”是举国人民的心声,也是全重庆市百姓毕生的梦想。曾经靠改革开放,我们闯开了市场经济道路,实现了“一部分的富裕”,如今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以同样的魄力,走好民生路,念好共富经,拓展社会治理新局面,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绘制好更宏大的重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