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文官当政之弊病——久则危及政权

火烧 2011-08-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文官当政的弊端,指出其长期存在导致政权不稳定,分析文官制度演变、官僚腐败及集团内耗问题,揭示古代王朝更替的深层原因。

文官当政之弊病——久则危及政权

陆军上尉  方步清  杨  凌

查古当考今日之得失,论今当思明日之成败。

我国古代文官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他掌握着国家的命脉,更有举足轻重的权力和富可敌国的资本,对国家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查之以效当下。

一、文官的最初来源和志向

要说中国文官,就要说说士人(读书人),最早的要从汉朝说起,汉朝朝廷推崇儒术,开设太学,太学的经费由太常负责提供(九卿之一,管一些教育),太学自己公推的博学而德望高的学者来做太学祭酒(校长),太常根本无权干涉太学的自身教育如何,从而培养了很多熟读诗书,知晓礼仪的文人。这些人大都为实施自己的主张,报国安民为己任,同时也反映出不畏强权,敢于批判和抨击当时的皇宫贵族的风度。同时,秉承了《大学》留下的“修齐治平”的出世理想。
  1 修身。以研学经史,通读诗书为乐,同时他们也常常是某些专业领域的人才。如通晓法制,善于经商等不一而足。

2 齐家。齐家的本意是,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士人由士成为拥有自己采邑的大夫,就是有自己的产业,从而成为有分量的人物,达到封妻荫子的地位。
  3 治国。齐家之后就是治国。其实也就有成就(齐家)之后就从政,这和我国文官制后期的官僚不是为从政,而是为做官有本质区别。做官就是为个工作,为个利,从政是推行自己的主张。

4 平天下。这个好像就不用多说了,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将王朝的光芒照四方,四方夷狄纷纷归化向往。
  修齐治平,既是古代文官施展抱负的志向,更是中国古代士人穿越千年的梦想。

二、文官制度的变迁

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我国的文官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后,就将国家的命运交到了文官的手上,我国的文官制也就伴随着帝制兴衰更替,文官甚至可以称为是皇帝的代理人,左右着整个国家的命运。然而,由此形成的文官制,留下了无法根治的弊病。
  最典型的表象就是一个王朝(政权)的存在最多不过200-300年,然后就会发生农民起义暴力推翻朝廷,另组王朝,然后再过200-300年,又来一次这样血腥的政权交接。
  咎其原因是为何?答案就要从帝制之下,缺少新鲜血液的更替说起……

中国古代帝王,往往都是靠造反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当时的文官规模是有限的,但是随后,天下太平,而选拔文官的制度科举会不断进行,所以文官集团会不断增加新人,而老文官由于资格老,那可很难把他们打发回家,(告老还乡的除外),一个官员几十年的仕途就在这样吃老本的情况下度过,期间腐败暂时不算,反正工作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对这种老油条,朝廷还没办法打发他们下野,想必诸位也知道政|府机关或者国企里要老油条下课是一件多么难的事。皇帝就算是想裁员也不敢或不能裁员,裁员了那天下所有文官出于自身利益都有意见——金饭碗不稳了啊,要是天下文官都有意见,皇帝也就完了---皇帝就是靠文官统治国家的。
  所以,朝廷只有靠不断增加文官数量以维持日常工作和反对腐败(当然,官僚机构膨胀也不只这个因素,也有防范地方势力加强集权因素,这里暂且不论)。为了管控地方,中国古代皇帝往往靠不断加派官员来管地方官,其实下面也有对策,要行贿无非多打点一个官,最后达到腐败程度无以复加,而每个官员又都要加开一套班子,加发一笔钱。最后导致的情况是:官僚机构恶性膨胀,管官的官多,理民的官少,官僚集团成了巨大负担;同时,各文官集团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往往拉帮结派,党同伐异,进行各种斗争,争夺势力范围,争取集团利益,在内耗中,往往失于对民众疾苦的关注,疏于对地方官员的管制,其结局也就是导致草民起义造反来更换政权,王朝完蛋。

这种发展模式造就了中国文官机制难以破除的弊病——机构恶性膨胀,行政效率低下,腐败极其严重,斗争刀光剑影。

然而,汉唐遗风却荡然无存,王朝只剩下了猴蛇,学校甚至都归神棍掌管,那文官便可想而知了。
    三、文官机制体现出来的特点

古代文官制度是文化奠定出来的产物,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1、至高无上的王权是传统文官制度存在和运行的基础。

君主集权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统治的基本形式。君主握有包括官吏在内的一切臣民的生杀予夺大权,各级政府、大小官员都只是王权的组成部分。而且文官队伍层层节制,上级官员主宰着下级官员的升降任免,自上而下的授权与控权体系使权力指向单一、人身依附严重,导致官员形成了亦主亦奴的双重人格,对上曲意逢迎、对下作威作福,由此滋生出种种弊端。

2、腐败现象严重。

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公共权力制约机制的缺失。所以,可以说,腐败是一切专制体制不可救药的固疾。在中国古代君主集权专制体制之下,尽管有诸多法令和专职监督机关,但由于监督机构的权利与政府其他部门的权利同出一源,且监察体制单一,其作用和效力极其有限,所以官员腐败的现象比较严重。

3、官本位。

官本位是古代官制文化的核心。官员不仅拥有权力,还拥有财富、声誉和各种特权;做官首先是一种身份等级,其次才是一种职业。从观念形态来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传统文化基本的价值取向,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亦可引申为“唯有做官高”。这主要是因为做官有种种好处。首先,在古代社会分层体系中,元代人分十等,官居第一,即“官”代表较高的社会地位。其次,升官与发财始终紧紧联系在一起。官职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官员除了有正常的俸禄之外,还有占田荫客、不纳赋税、不服劳役、年节赏赐、陋规津贴等各种好处。再次,法律还赋予了官员种种特权。王公贵族即使犯罪,亦有“八议”或“官当”制度,即可免于或从轻处罚。

然而,据查得知公务员制度来源于文官制度,同时沿袭了古代文官的作用,而当今我国供养的公务人员已经接近5000万,他们是否会出现文官机制同样的弊病,不可不考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