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论私家所有制和私人占有制

火烧 2011-08-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私家所有制如何导致人生不平等,并提出通过公有制实现公平分配。强调私家所有制与公有制的区别,以及按需分配与差异分配的结合,构建共产主义社会。

        私家所有制是物权为家族所有的一项制度。它从家庭产生后就成为一项不成文的制度规定被一直沿袭了下来。当今社会对私有制的争论,时而无意识把私有制当做私家所有制,时而把私有制误解为私人占有制。私人占有制是私人享有占有权的机制。所有权是第一位的,占有权是第二位的。无论什么所有制度都要通过占有机制来表达。
        卢梭认为“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我把它叫作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我认为卢梭说的第一种不平等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平等,第二种不平等是制度造成的不平等。而这种制度就是私家所有制。
        人生可以分为工作前阶段、工作中阶段和工作后阶段。工作前阶段就是从出生、幼年、少年、青年,直到工作之前的阶段,简称幼少青阶段。工作中阶段就是从学校出来工作的青年,到壮年、中年,直到退休前的阶段,简称青壮中阶段。工作后阶段就是退休后的老年阶段。第一种不平等使青壮中阶段的人在共同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最终使他们获得不同的财富分配,形成了差异分配制度。在这种差异分配的基础上,私家所有制把差异传递给了下一代,传递给了幼少青阶段的人。这就使人从出生后就受到制度上的不平等待遇。私家所有制就是使人生而不平等的制度。做为它的表达的家庭分配制度,将工作中阶段的差异分配(父母)转变为工作前阶段的差异分配(子女),使父母合理的差异分配变成了子女人生不公平的起点,造成幼少青问题(幼少青阶段分配不公平)。

        世人所说的分配多为工作中阶段的人的分配,独不见谈论工作前阶段的幼少青的不公平分配问题。盖世人皆以为父母将物权无偿转移给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个私家所有的观念使私家所有制得以存在数千年而不被人所批判从而消灭之。私家所有制通过家族物权分配与继承机制得以实现。家族物权分配与继承机制表达的是物权无偿转移的私家所有设置,即一般状态下物权只能在家族成员间无偿转移的设置,包括父母向子女无偿转移占有权的家族物权分配机制和父母向子女无偿转移所有权的家族物权继承制度。所有权的本体是包含最高设置权的最高处置权,最高设置权就是对所有权的设置。因此消灭私家所有制建立公有制的方法就是将所有权的私家所有的设置改为公有设置,也就是将物权向家族成员无偿转移的设置改为物权向社会成员无偿转移的设置。消灭家族物权分配和继承机制,建立公平的公有分配机制。公有分配机制的一个方案就是建立分配机构,向包括工作前阶段、工作中阶段和工作后阶段的所有社会成员实行合理的按需分配。这种按需分配是合理的平均分配,它的前提是要分配的物权对应的物品的生产力可以达到完全的供大于求时把此物的物权平均分配给所有的社会成员。这不是绝对的平均分配(或者说按需分配),不是所有物权的平均分配(按需分配)。这是逐渐发展的平均分配(按需分配),先是生存物权的平均分配(按需分配),然后扩展到发展物权的平均分配(按需分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个人分配到的物权也会扩展。这份分配到的物权就是全社会共享的物权,这份物权的大小代表着共享度的大小,或者说社会共产度(共享物权或物产的程度)的大小。实行这种新分配制度的社会就是公有制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度尚低的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社会有失业(无业状态),但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失业问题。这种社会有差异分配,但这是在公平的基础上,在平均分配的基础上的差异分配。用平均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用差异分配保证经济效率。就整个社会制度而言,我会把计划经济的平均分配和组织性,与市场经济的差异分配和市场性融合起来。用组织性消除市场经济不合理的自由离散性,用平均分配消除由差异分配开始的不合理的贫富分化。

       我不赞成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看法。我认为我们的国家只是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大门前,建国60多年来所做的都只是在寻找打开这扇大门的方法。前30年左右是用从苏联拿来的计划经济或者说生产资料完全官有制的方法。苏联用这个方法没有打开这扇大门,变心了。中国用这个方法没有打开这扇大门,改革了。后30年左右是用中国特色的官有制的方法。虽然仍然没有打开这扇大门,但使中国变富强了,变成了一个没有公平基础的富强国家。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所有制的认识尚肤浅所致。所有制是关于经济物品的物权的所有权的制度(简称物权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实为生产资料占有制)不过是物权所有制的一部分而已。建国初30年左右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生产资料完全官有制虽然压制了私家所有制,但没有消灭私家所有制。改革开放的30年左右,对生产资料完全官有制进行了改革,允许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私人占有制和没有被消灭的私家所有制组成了完善的私有制。私家所有制是私有制的本体制度,私人占有制是私有制的表达机制(私人占有制也可以是公有制的表达机制)。得到一定程度完善表达的私有制(私家所有制)各种弊端都表现了出来,道德败坏、腐败从生、城乡差距、两极分化等。私人占有制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使社会富裕起来。私家所有制使贫富传递给下一代,贫传贫富传富,使人生而不公平,使合理的差异变成不公平的分化。卢梭反对的私有制是私家所有制,洛克赞美私有制不是私有制而是私人占有机制。改革私人占有制,消灭私家所有制,确立公有制,规范官有制。这要成为我国未来的改革路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