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掀官场整风运动 处分306人
山西再一次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
最近一个月的“查岗风暴”,令306名上班时间吃喝玩乐的官员受到了处分。但是与之前“黑砖窑”、“煤老板”、“矿难”等负面新闻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山西主动曝光官员的作风问题,其意在整顿当地陈积已久的官场习气。
上任百日的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正是这一整风运动的主要推手。
7月29日山西省委全体干部大会被当地官员称为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遵义会议”。袁纯清在厚达68页的讲话稿中,直言不讳地提到山西要在“煤”上做大文章,称在“煤”上解放思想是山西最大的解放思想,并一口气为山西的新型工业化指出七条路径,这给一直以来为“弃煤”还是“用煤”所困扰的山西官员们指明了方向。
山西要转型,官员无所作为、吃喝玩乐的歪风必须纠正。《小康》杂志在山西面向太原、阳泉、吕梁、忻州、晋中等城市市民征集对山西省开展“整肃工作纪律、狠刹不良风气”专项行动的意见、建议。最终共收回有效问卷110份。在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有64.2%的人认为此次“查岗风暴”很有意义。在认为只是作秀的32.1%的公众中,绝大部分表示希望这不是作秀,而是能够真正地对违规官员进行处罚。49.5%的公众认为政府机关纪律松弛。
整顿官场作风、学习“右玉精神”,袁纯清赴任山西后,决意打破当地封闭的官场陋习、重新塑造山西官员风气,并为山西转型确立了一条新的发展路线。但是煤是否能从一变成一百,新山西“人”是否能大步向前,5年后农民收入能否翻番,对袁纯清和山西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山西官员整风引发官场震动
明查暗访令306名官员“现形”,山西官场整风才刚开始,从人到单位、再到制度的作风建设才是目标,“治官”之后的山西能否探索出一套官员综合评价体系,才真正值得期待。
9月20日,天气渐凉的山西太原秋雨绵绵,距离山西省委办公楼不过1500米的劲松路上,10余家大大小小的茶馆也被阴云笼罩着。这里比往常冷清了许多,一些茶馆的服务生就在门口坐着聊天,无所事事;一些茶馆索性拉上了大铁门,没有开张。
劲松路上面积最大的一家二层茶馆,老板蹲在门口的台阶上面无表情地吸着烟。这位生意人一脸无奈地告诉《小康》记者,自从山西省纪委对上班时间去娱乐场所休闲的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查处后,茶馆的生意就日渐萧条。
风暴来了 有人栽了
山西官场“整风”风暴突如其来。
“记得当天派出了9个公安人员,每位公安人员和一位摄影记者组成一个小组,我们兵分七八路,在同一时间进驻到那家洗浴场所的不同楼层,这样严密的布局安排,在行动之前就早有规划,就是为了防止通风报信后产生漏网之鱼。”一位参与暗访的记者告诉《小康》杂志,“我们和公安人员一起去查房,如果在里面消费的是公职人员,就必须交出身份证或者报身份证号,若没带身份证,就交驾驶证,假如任何证件都没有,就直接报姓名。这个过程是无法‘作弊’的,因为当时户籍科的工作人员就在旁边,随报随查。查出后就控制住,然后进行询问。”
8月20日下午3点至6点,由山西省纪委牵头组织的工作组开展首次专项行动,行动以明察暗访并现场录像取证的方式进行,山西省一家长期关注“转作风、促发展”的电视栏目组随同山西省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同走进太原市的一家洗浴场所。与此同时,在吕梁、忻州、大同、长治、运城等地,同样的“查岗”行动都在展开。
大多数纪委工作人员,都是当天才得到紧急通知,当天就开始行动的。这是一次闪电般的突然袭击。在山西吕梁市,当天迅速抽调市纪委机关18名科级以上干部、市公安局14名干警、14名摄影记者,组成14个暗访组,对全市13个县(市、区)和市直机关干部上班时间在休闲娱乐场所活动的情况进行了突击暗访。暗访组共突击检查茶社、洗浴、歌厅等娱乐场所79处,检查核对车辆216辆。
暗访组在临县五金宾馆暗访时,有4人正在打麻将,他们嘴上叼着烟,麻将桌上散落着几张百元大钞,看到检察人员,4名打麻将的人起身想躲避摄像机的拍摄,经过身份甄别,其中一人为临县安业乡乡长刘江海。在柳林县康茗茶馆,柳林县庄上乡党委书记郭建文正在喝茶;在交城县开心果度假村检查时,交城县公安局党委委员王振德在陪同两位老板按摩。
而这只是“查岗风暴”的开始。8月26日,同样是工作时间,几名公职人员在太原的一家洗浴中心泡澡,被检察人员查了个正着。这位工作时间去洗浴中心泡澡的干部,面对摄影记者的镜头,还有些不好意思,经过一番核查,发现他是太原市行政执法局第五执法大队的王大队长,执法人员当场做了笔录。“几月几号几点在海外海大酒店哪个房间做了什么,都要说清楚。”参与暗访的一位知情人士说,“突击检查了两次后,纪检监察人员发现,在工作时间出入娱乐休闲场所的公职人员,大部分都在里面吃喝玩乐。一些干部不是特别积极地工作,而是得过且过,吃喝玩乐之风在有些干部群体当中还是比较盛行的。”
两天之后,在山西号召“全省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新高潮大会”上,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明确说出要“激浊扬清,旗帜鲜明地反对不良风气”。在谈到省纪委这一轮查处官员作风问题时,他直言不讳地说:“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干部作风问题的严重性,这些不良风气发展下去,既毁了我们的干部,也损害了党的事业,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决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
袁纯清随后给“一把手”们下了命令,称不抓作风就是不称职,就是软弱无力,就是旗帜不鲜明。
此前在任西安市委书记的时候,袁纯清就曾连续两天不打招呼,只带一名工作人员和一名记者,在西安市的街头巷尾和村镇小区转悠,让记者抓拍到10多个与机关作风有关的社会问题的照片。事后,在西安市经济工作观摩交流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将这些照片放给与会干部看,一些干部当即面红耳赤。
袁纯清当日的讲话中提出,官员改进作风,首先从工作纪律和工作秩序的ABC抓起,可以先明确四条:一是严禁上班时间打牌、下棋、打麻将和玩电脑游戏等行为;二是严禁上班时间和用公款到茶社、洗浴场所、歌厅等休闲娱乐场所消费;三是杜绝上班时间迟到早退、串岗离岗、扎堆聊天;四是严禁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
此后,明察暗访工作组又于9月2日和3日、9月16日和17日开展了专项行动,发现仍有一些国家公职人员继续在上班时间到休闲娱乐场所活动。
9月12日,山西省“整肃工作纪律、狠刹不良风气”新闻发布会在太原召开,296名国家公职人员在上班时间去休闲娱乐场所玩乐享受情况被曝光。这一消息迅速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报道,引发了新一轮的舆论风暴,山西省纪委的统计显示,9月17日关于山西“整风”新闻的点击量高达8.1亿人次(数据来自山西省纪委的新闻发布会)。
管得严了 有人怕了
“疯了,疯了,真的疯了!”劲松路上一家茶馆老板把这次看似突然的“整肃”专项行动称之为“整风”,“不行啦!前一阵开始的整风,弄得我这里一下子就不行了。”他经营的这家茶馆已经开业将近10年了,虽然目前仍有一些老顾客光顾,但是一天的营业额已经从几万块钱瞬间跌落到了几千元钱,“像我这种经营时间长,又有固定顾客光顾的茶馆还好一些,规模小的茶馆有些都经营不下去了。”
据《小康》记者调查,自山西省纪委此番突击检查后,茶馆、洗浴中心等娱乐场所受到的影响很大,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查岗风暴”的效果显著。
太原附近的几个市、县,官员们中午喝酒、下午打牌,晚上去太原搞娱乐活动,曾经蔚然成风。“现在我们单位人人自危,大家都很害怕,因为管得严了。”阳泉市一家国有银行的王姓工作人员,在参与《小康》杂志关于此次专项行动的民意调查时说,“‘五个不准’从张贴在醒目之处,到单位不断地强调、学习,现在已深入到我们的心里。”
之前袁纯清讲话中提到的四个不准,现在扩大到了“五个不准”,这是因为在明察暗访中又发现了大量官员参与赌博,第五条只有六个字:不准参与赌博。
9月10日,山西省纪委、监察厅联合印发[2010]2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整肃工作纪律狠刹不良风气的通知》,重申和提出“五个不准”,如有违反规定者,一经查实,一律免职,并依纪依法从严查处。两天后,文件迅速下发到各个单位。
虽然有关此次“整风”专项行动的新闻在媒体上被广泛宣传着,在网络上的点击率也居高不下,但山西省的老百姓对此事的态度却不乐观。《小康》记者在山西各地展开民意调查时,在迎泽大街上和的士司机有如下对话:“您听说省纪委整顿干部作风,开展明查暗访,查处一批干部这件事情了吗?”记者问。“没听说。”司机答道。“这么大的一件事情,您没听广播里说吗?”记者反问。“是不是查实了296名国家公职人员?这还叫大事情呀?简直是小事一桩,在我们这里不足为奇!”
这位的士司机的话也是大多数山西公众的感受,在参与《小康》民意调查的110名群众中,知道这个热点新闻事件的有61人,不知道的人数占到了44%,公众对此事不热心的理由也非常简单,就是“习以为常了”、“这里的很多干部就这样,对他们已经失去信心”。晋中市一位83岁高龄的老干部告诉《小康》记者,这种人浮于事、贪图享乐的官场风气,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形成了。
正因为此,此次专项行动的主要动因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版本:现任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从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任上调到山西之后,为了更好地学习各地先进经验,经常带着各级官员出去开会取经,结果他发现,别的地方官员都很规矩,表现得也都很好,但是山西的官员在开会的时候却小声说话、吃东西喝水、甚至打电话来回走动,这些现象被袁纯清看到后,感到很失望,回来之后就开始狠抓干部作风问题。
有观察者注意到,袁纯清山西履新,听取省直部门汇报时,第一个听取的就是山西省纪委的工作汇报。袁纯清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过,目前山西全省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但是在作风上还存在问题,特别是“闲话风、吃喝风、玩乐风”在少数干部中还比较突出。如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有的喜欢应酬吃喝,拉拉扯扯,沉湎于低级趣味,这些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在社会上却造成了恶劣影响。
山西某厅级单位是当地民众反映较多的“门难进、事难办”的单位,此次“查岗风暴”掀起的首日,就拍摄到该单位的数名干部在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甚至还有少数干部脱岗,虽然情节较轻没有对这些人进行处分,但也责成单位对他们进行了诫勉谈话。再次暗访时,这个单位就没有类似情况发生了。
“其实很多规定一直都有,就是执行与不执行的问题了。”多位受访者表示,以前上班是混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不敢了。“因为上班不务正业,就真的要受到处分,这事儿对我们的触动太大了!”在《小康》民意调查中问及官员能在上班时间去其他地方休闲的具体原因,受访者中选择“政府机关纪律松弛”的人最多,占到49.5%。可见,“管得严”很有必要,相应地,超过六成公众认为“查岗风暴”很有意义。
动真格了 有人惊了
查岗,不仅仅是风暴。9月12日的那次新闻发布会,披露查实的296名国家公职人员中,当时只公布处理了79名。对于296这个数字,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比想象中少”,但几乎所有参与《小康》问卷调查的公众都认为,“应该处分这些官员”。
此后的几天相对平静,被处分的干部自认倒霉,暂未被处分的干部心怀侥幸。“局外人”茶馆老板密切关注着此事的进展,他坚信,“不就是一阵风吗?过几天就没事了。”他的理由很简单,虽然老百姓的呼声很大,为省纪委的“查岗风暴”鼓掌叫好,但是没人花大钱消费了,经济如何拉动呢?
在这家茶馆,记者注意到,一壶茶的价格以388元和488元居多,来这里喝茶人的费用来自哪里呢?“大多数还是公款消费呗。”熟谙游戏规则的老板毫不避讳“公款消费”这个敏感的字眼,在《小康》进行的民意调查中,39.4%的人认为官员到娱乐场所的费用支出存在权钱交易,51.4%的人认为是“公款消费”,仅有3.7%的人认为官员们是“自己出钱”。
在9月12日新闻发布会上被通报处理的典型案件里,太化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杨经理的情况引起了一家国有企业李姓老总的注意。8月26日下午工作时间,杨经理在太原市某洗浴中心洗浴,并在检查过程中妨碍执行公务。几天后,太化集团公司召开党政联席会,决定免去其太化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理职务,同时太化集团公司纪委研究决定,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