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这种扫盲才是当务之急
这种扫盲才是当务之急
黎阳
2007.1.9.
“主流精英”们得意洋洋宣布:《大国崛起》是对中国人进行的“国际历史知识扫盲”。
要说扫盲,“精英”版本的“国际历史知识”是当务之急吗?那些赞美殖民主义侵略掠夺“光荣传统”的“国际历史知识”知道不知道有多了不起?“精英”们一面开口闭口“邓小平理论”,一面肆无忌惮把“蹈光养晦”改成了“大国崛起”;一边恭恭敬敬顶礼膜拜,一边抡圆了胳膊煽人家大嘴巴,眼睛都不带眨一眨。你自己脸皮厚,扎不透,整天不要脸、拿屁股当脸使当然可以满不在乎,但别人看来实在未免太讽刺了。
如果真那么关心中国人的“扫盲”教育,那起码有一件比“精英”们的“国际历史知识扫盲”紧迫得多。
近来种种有关“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的消息实在是连篇累牍:
随地吐痰、到处乱丢垃圾、坐公交车不排队、加塞、哄抢座位、在车厢里拼命伸开胳膊和腿尽量多占地方、拒绝给老人和孕妇让座、大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不管好裤裆纽扣拉链、任凭下半身“门户洞开”、吃饭时猜拳行令、吃自助餐多拿多占私自夹带、吃饭时大声咀嚼叭叽嘴、喝汤时啧啧声不绝于耳、在饭桌上乱吐骨头、蹲踞路边、小孩随处便溺、爱扎堆却不团结、公共场所休息时连躺带卧、占一溜长椅、不知道要避免与别人身体接触、碰撞别人后毫无感觉更不致歉、跟人说话不知道要保持适当距离、毫无顾忌逼到面前又口无遮拦、甚至口沫横飞吐沫星子溅人一脸、不懂得公共场合要避免大嗓门、随心所欲扯开嗓子大呼小叫以至于知道的明白是在说话、不知道的以为要打架、几十个人浩浩荡荡地走在一起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不守时间、不守规则、不守纪律、既不扭头又不用手或手帕遮嘴就冲着别人咳嗽、打喷嚏、打哈欠、当众擤鼻涕、挖鼻屎、搓身上的老泥、在人群中放屁、随地吐痰和小便、上厕所不冲水、不管在厕所门口、地铁入口,还是根本不允许拍照的地方都到处乱照相、在教堂、寺庙里行为不慎、爱用大钞像暴发户、顺手牵羊偷飞机上的耳机、毛毯、餐具、当众换泳装、打响指召唤侍者、接受服务不知道说谢谢、把外衣搭在手臂上招摇过市、动辄毫无节制地将怒气和敌意发泄在陌生人身上、遇有纠纷恶语相向、拒绝付领队小费、为了小费大打出手、粗鲁触碰展品、在非吸烟区吸烟、不知道修剪鼻毛、指甲、因不洗脚、不洗澡、不刷牙、不换内衣导致浑身一股子酸臭味、一开口说话口臭能呛人一跟头……
至于无视别国法律、私自夹带违禁品、试图贿赂别国警察和海关官员被当场逮捕的例子就更不在话下。
这些负面消息的确令一切有点自尊的中国人面红耳赤,很不是滋味,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些大都是事实。因为大家都是从那个环境里过来的,不能自欺欺人。
怎么办呢?瞪着眼不认帐?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破口大骂中国人“素质低”?因噎废食、干脆停止公民出国旅游?显然都不行。光靠旅行社苦口婆心好言相劝也不行。有的旅行社已经这样做了,但从反馈的信息看,旅行社也有自己的难处:“老说客人会反感,认为旅行社歧视他们”、“客人可以向旅游局投诉我们,我们不能投诉客人” 。显然,光靠旅行社、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靠“加强对组团旅游、出国出境旅游人员的礼仪规范培训”还不够。
那么怎么办呢?简单一句话:教育加批评。道理很简单:某些中国人在不同程度存在某些陋习,一方面是出于无知,一方面是环境使然。如果有人用恰当的方式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在适当的环境下,他们是可以改正的。不承认这一点,那结论就不是教育不教育的问题,而是淘汰不淘汰的问题。难道能按“主流精英”们“优胜劣汰”的理论处理这种事吗?
有句谚语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起明烛”。这个原则很适用于教育那些出于无知而不文明的人。与其泛泛大骂他们“素质低”,不如给个示范,具体地形象地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具体说,就是拍个文明扫盲教育系列片,对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最基本方面的起码的文明礼仪进行逐一示范,同时把有关禁忌一一说明。拍好后除了在电视台作为小学幼儿园的教学片定期反复播放外,更要由政府规定凡载有中国旅行团组的飞机、轮船、火车、公共汽车都必须在途中向中国旅客播放,来个“临阵磨枪”。(有心的旅游商家其实应该与中国游客比较集中的国家的中国外交机构如文化处、商务处等部门和当地华商合作,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拍摄有针对性的文明习俗扫盲教育专集。)这种扫盲片肯定会长期反复播放,肯定比那些充满了离奇荒唐的“时髦片”寿命长,既有全民文明扫盲教育作用又有利可图,一举两得。如果当地中国使领馆介入拍摄,还可能顺便推荐一批有信誉的当地华商,一可以帮助中国游客寻找比较可信的当地商社,二可以拉动当地华人经济,有什么不好呢?(整天想发财,这样的发财机会却不懂得抓住。)
与其拍什么《大国崛起》,真不如把那些钱和功夫用在这种文明礼仪扫盲教育系列片上。
但对于明知故犯者,光靠“点起明烛”苦口婆心就没有用。应该做的是“既要点起明烛,也要诅咒黑暗”。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对那些寡廉鲜耻没公德的人,需要的是给他们立个明镜。具体说,就是专门向有关国家的新闻社、电视台收购他们在一定时期内公开发表过的有关中国游客不文明的新闻图片和录像(人为合成的假货不要),然后在中国电视台当反面典型,反复播放,向全体中国人示众:这就叫不文明,这就是在国外到处给中国人丢脸的典型。对于情节严重者一概不加技术处理,就让他们的真面孔在全国暴露无遗:既然你能在国外上电视,那就也请你在国内也上电视。既然你不怕丢脸,那就帮你好好露脸。这种反面教材不一定一成不变,可以也是个系列片,“与时俱进”地一期一期接茬来。只要中国社会还有是非感,还有舆论压力,那就能对那些明知故犯者形成刺激和鞭策,这种办法就能奏效。当然,如果大家都无动于衷了,那这种办法也只好黔驴技穷了。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来说,这种文明礼仪扫盲教育系列片和反面教材片尤其需要。迎奥运“国际接轨”不只是整天忙着抓硬件。“软件接轨”——全民性的文明礼仪教育这个“接轨”其实比“硬件接轨”更重要。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办奥运,图个什么?说到底不就图个影响吗?全民性的文明教育跟不上,处处不文明,呕心沥血花钱无数折腾半天却争来个负面影响,这不是赔本赚吆合吗?
“主流精英”们只想得起拍《大国崛起》,却想不起文明礼仪扫盲教育,其立场爱好一目了然:他们对美化洋人侵略的“扫盲教育”满腔热忱,对提高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毫无兴趣;惟恐洋大人的形象不高大,惟恐中国人的形象不卑劣。否则为什么只想着用《大国崛起》搞什么“国际历史知识”“扫盲教育”,对中国真正急需的文明礼仪扫盲教育却如此不屑一顾、无动于衷?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