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藏南现状与军事危机应对
解析藏南现状与军事危机应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印度感到焦虑和失落,在对中国战略意图解读时,误认为中国对印度实施战略包围,威胁印度安全,同时由于边界争端,印度抱守殖民思想妄想霸占中国藏南大片领土,又怕中国以武力相加,以致于民族心理发生变态,这种不见孔的民族心态,极易引起不测事件,危及与防范就在其中了。笔者力图从多角度,分析一下藏南的现状,与危机发生的可能,以及危机出现后我们的应对措施
一、从印向边境增派苏-30战机说起
据《印度时报》 3月1日 消息:印度今天加强了与中国接壤的东北部地区的防御能力,把苏-30MKI战机部署在贾布瓦空军基地。诺赫瓦尔中将对媒体说,在贾布瓦空军基地部署高尖端的苏-30MKI战机,是为了确保印度东部地区不会遭到任何入侵。他说:“贾布瓦空军基地是印度最东端的战斗机基地。该基地是东部防御的第一线,在此部署苏-30战机将增强该基地的防御能力。” 目前,印度空军拥有大约270架苏-30战机。
据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体网站 2月15日 报道,印度军方消息人士日前透露称,印陆军将在年内开始装备美制M-777型 155毫米 轻型榴弹炮。根据印美两国此前签署的政府间协议,印方将会以6.47亿美元的价格获得145门M-777型榴弹炮。据印军方消息人士透露,这批M-777榴弹炮配备有激光惯性炮兵定位系统,最大射程 30千米 ,将会被部署到与中国接壤的“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的藏南地区)。《印度时报》报道称:“军方已在这一地区组建了两个新山地师,总兵力为3.5万人。新型榴弹炮的装备将会增强这些部队的攻击能力。”
从最近印度在中国西南部的动作,不难看出,印度是憋足了劲想和中国干一场的。在此之前,印度已经向中国藏南地区增兵三个山地师,一个侦察营;加上当地的武装和警察等,已经达到了20余万人的兵力,其兵力已8倍于解放军。有消息称,印度近十年来已斥资500亿美元购先进武器制衡中国。
为加强对藏南的控制,印度已经在东北部邦,修建了苏30MKI先进飞机的机场,并且派驻了加油机和先进的预警机,并在不断的获得俄罗斯生产飞机的许可证。同时,印度高官一再放话,表明印度不会再失去第二次中印战争。种种迹象已表明,印度与中国打的决心已下了。
二、中印边境争议由来
中印边界全长约 2000公里 ,按不丹和尼泊尔两国隔开后形成的自然地理走势,中印边境线分为靠近新疆的西段,和位于西藏以西的中段,以及主要为藏南地区的东段,分为西、中、东三段。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为藏南地区(印称“阿鲁纳恰尔邦”),由印方实际控制,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也由印方实际控制,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由中方控制。
自从英殖民者麦克马洪,在西藏走一圈炮制出“麦克马洪线”后,印度在国家独立后,不仅没有主动放弃英殖民者窃取他国土地殖民心态,反而要继承,凭着印度式执拗性格,全然不顾中方至情至理的规劝,却不依不饶地贪上了富饶的藏南等地区。中印之间终于在1962年爆发了一场短暂但规模空前的边境战争。这场边境战,使亚洲中印两国隔阂数十年,积怨至今不散。
为什么印度这个边界利益的获得者这么敌视中国呢?原因就在于“大印度联邦”在作祟。
“大印度联邦”本是英国殖民者以印度为基地,向周边乃至东亚和印度洋沿岸拓展势力范围的战略构想,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却对它格外欣赏。他早在1934年就在自传中写道:“我个人对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后来他又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作了修正,把他的“大印度联邦”定格在印度洋地区、东南亚和中亚西亚,而印度必将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尼赫鲁还一厢情愿地设计出一个“理想边界”,即将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的防务内线,把中国的西藏作为“缓冲国”纳入印度的势力范围,将“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尔达线”作为印中理想的边界线。尼赫鲁认为,独立为印度创造了大好时机,印度要建立以自身为盟主的“大印度联邦”,并以此为基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就是尼赫鲁在印度独立民主运动中萌生的“关于印度的新概念”。
印度的目前的战略目标就是称霸南亚,遏制中国,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军事大国。冷战后俄罗斯在军事上大力收缩,美国也减少了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南亚地区出现了相对的力量真空,对此,印度利用与美、俄、日等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快核军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争当军事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国的步伐。
三、印度近几年重大军事行动以中国为假想敌
1987年2月,印度不顾中国反对,在非法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大量往该地区移民,目前人口几乎和整个西藏的人口一样多了,造成对我藏南地区非法占领既成事实。
2005年5月,印度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兰进行5次核试验,实验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致信美、日、俄等国领导人为其核试验进行辩解时称:实验目的是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近来多次攻击中国,其意图是在为其核试验找理由。印度对中国的敌意昭然若揭。
2007年4月12日 试射了射程达到 3000公里 ,可携带核弹头的烈火3导弹,令人吃惊的是:印度电视台的示意图把北京画成了目标。该导弹射程覆盖中国的北京、上海等整个亚太地区,其针对中国的敌意不言而喻。
2007年8月印度与蒙古计划扩大并升级位于蒙古境内的一处监听站,此外,印度希望在蒙古境内设立所谓早期预警雷达系统;2007年8月下旬,印度还将发射首颗专用军事卫星CARTOSAT 2A 。出人意料的是,这三大举措的目的竟然惊人一致:监视中国导弹。
据中评社北京 2010年2月10日 电:邻国印度近来军事动作不断,海军演习、导弹测试、卫星发射,一个都不少。两天前,他们成功试射了一枚能携带核弹头的导弹,有分析说,这种导弹可以用来打击中国的多数大中城市。印度国防部说,导弹“准确命中了 3000公里 以外的目标”,实现了所有测试目的,即日起将装备印军。印度高官曾宣称,这种导弹主要“针对印度(北方)的头号敌人”。其实印度已中国为假想敌的军岩一直都在继续着,据《印度时报》和《印度斯坦时报》 2011年4月6日 报道,印度陆军北方司令部司令帕奈克(音译)中将上周在一个研讨会上表示,印度不仅面临着来自中国沿中印实控线部署的军队的威胁,而且考虑到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广泛的军事联系,这种威胁还很可能延伸到印巴实控线。
不要小看媒体这些无中生有、添油加醋的渲染,这些言论会潜移默化影响印度百姓对中国的敌视,影响政府对中国的态度。
四、印军兵力部署具有明显的进攻态势
目前印度陆军11个集团军中,中印边界印方一侧负责对华作战的主要有第4、第33和第15三个军。第4军负责东段地区,总兵力约5万人。第33军驻地在西里古里,被视为印度对华军事准备的“第二梯队”,下辖3个山地师和一个炮兵旅,其主力第17山地师驻地距离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近 40公里 。第15军主要负责中印边境西段对华作战,下辖第19山地师、第3山地师和炮兵第3旅,直接威胁中巴战略通道喀喇昆仑公路。
在“阿鲁纳恰尔邦”、阿萨姆邦和锡金邦三个同中国接壤的地区,印度部署有第4军和第33军。印度第4军以阿萨姆邦中部的提斯普尔为核心,形成“前轻后重”的作战格局,只有第5山地步兵师放在中印传统习惯线以北的那加,而第2山地步兵师、第21山地步兵师则放在阿萨姆邦境内。
印度军方认为,中国军队作战的最大目的是歼敌,而不是简单地夺取“阿鲁纳恰尔邦”,第4军靠后配置的方式就显示出印军仍害怕中国军队会像1962年那样穿插围歼其主力。但总部设在西里古里的印度第33军却十分危险,该军战斗力最强的第17山地步兵师就驻扎在乃堆拉以南 40公里 处,同属第33军管辖的第20山地步兵师(驻比纳古里)、第27山地步兵师(驻噶伦堡)则作为后应部署在二线。
去年年底,印军又向印度东北部与中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增派两个山地师。这两个山地师有军官1260名、士兵35011名,配有适合山地战的“特别装备”。向中印边境地区新增派的两个印军山地师分别为:第56师,师部设在那加兰邦的扎卡玛市,归属印度陆军第3军;第71师,师部设在阿萨姆邦的米萨姆里市,归属陆军第4军。这两个师事实上已经部署到位,并装备单兵防护设备和轻型防空火炮。
印军新部署的这两个山地师是为了拱卫“阿鲁纳恰尔邦”,其中第56师负责“阿鲁纳恰尔邦”的东翼,以防“中国从缅甸方向对其发动攻击”,第71师则负责保卫“阿鲁纳恰尔邦”的腹地,而印军此前已经在“阿鲁纳恰尔邦”的西翼部署有第5山地师。除此之外,驻扎在阿萨姆邦的印军“反游击部队”可以随时增援中印边境。随着这两个山地师部署到位,印度在与中国接壤的东翼边境地区的军力多达5个师。
五、印借力“东向政策”欲对我区域包围
海域围堵牵制,陆地辅助策应,争议区正面保持强大军事压力,以保证战略态势稳固主动,是印度在“东向政策”框架下军事策略运用上显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印度于1991年开始实施面向东南亚国家的“东向政策”。其核心是从经济导向拓展到政治、经济与安全并重。自 “东向政策”实施以来,印度与东盟关系从部分对话伙伴关系到形成第四个10+1合作机制,印度与东盟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领域的合作逐步完善并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从以经济为主扩展为政治与军事同步推进;合作国家,从最初的东南亚国家扩展到东亚的日本、韩国与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而印度与日本、越南的关系尤为突出,仅就这点可以看出印度是在利用中日、中越之间的领土纠纷,再谋取军事上的合作。
在东向政策导向下,印度军事存在已经成为东南亚甚至东亚地区最活跃的力量之一。印度每年要与美日等国海军举行一次“马拉巴尔”演习,与主要东南亚国家每两年举行一次代号“会合”演习。欧美西方国家在叫嚣“中国威胁论”的同时,把印度当成了“平衡力量”棋子。而印度为达到本国战略目的也远充当马前卒,印辛格总理2010年10月出访日本等亚太三国表明,印度正充分利用并挖掘“平衡力量”这一角色对自身的利好。
印度与日本自2000年提出建立“全球伙伴关系”以来, 印度与日本的双边安全合作不断深化,其目的是为各自军事目的服务的,日本为的是东海的战略利益。2008年两国发表关于安全合作联合宣言,2009年签署《深化安全合作行动计划》。目前,两国已经建立一系列安全对话机制,包括外长间战略对话、防务合作与交流结构框架、国防部长间年度互访等。2010年7月,两国举行首次外交和防务部门副部长级对话。日本是目前印度惟一的“2+2”对话国,“2+2”对话将两国安全合作推至新的高度。
印度与越南的军事同盟关系再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已经达成默契,在印度实施“东向政策”以后,两国又以战略视角重新定位双边关系,继2003年启动外交部外交秘书级磋商与国防部部长级磋商以来,两国军事与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部分。2003年11月至2008年10月,两国举行了四次安全对话;2009年11月,印越两国签署防务谅解备忘录;2010年7月,印度陆军总司令十年来首次访越。越南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愿意为印度海军提供维护设施;而印度也一直向越南提供军事培训和军品配件,以强化越南的国防实力。越南已经成为印度深化“东向政策”的重要纽带,是印度军事力量辐射西太平洋的中转站。越南甘愿为印度提供军事帮助,目的也在南中国海的利益。
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访问越南时提出,帮越南发展海军,想借越南扼制中国海军南下印度洋,加强对南中国海的监控能力,提高越南海军的作战能力,要改变越南在南海地区与中国大陆解放军对抗的劣势。
同时,印度与台湾也在搞合作,双方制定了代号“后门计划”的监听合作项目。台湾和美国负责出钱,印度出人,主要搜集西藏、新疆、青海和四川的情报,每隔7—10天通过美国外交邮件把截获的密码送到台湾破译。特别是近来,印度前防长费尔南德斯多次秘密访台,幕后牵线暗助台湾研发核武,在中国东面树立一个强敌。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印度拉拢日本、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美国、澳大利亚、越南、我国台湾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妄图在我国周边形成一个战略包围圈。
六、印在藏南去中国化
印度欲霸藏南是路人皆知,其手段也由暗渐明,特别是近来,印度在国际法“实际控制,有效管理”上下功夫,企图在法理上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印度高官频频访问非法侵占的藏南以宣示所谓“主权”,这是其中一招。另外印度高官,甚至总理辛格和总统帕蒂尔都访问过“阿鲁纳恰尔邦”。
一是设“阿鲁纳恰尔邦”强化行政管辖。中印自卫还击战后,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争议地区的原则,将军队撤至实际控制区,但印度政府反而利用中国的这份宽容,又对派兵中国藏南地区,1972年,印度将该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又过了14年,印度议会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目前,“阿鲁纳恰尔邦”不仅设有地方议会、警察、法庭等机构,还开设了近百所中小学校,教育内容也以印度传统教育为主。
二是移民。据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阿鲁纳恰尔邦”人口已达110万左右,在短短的10年间增长了26.2%。据估算,这其中至少包括30万至45万印度移民。而中国在藏南地区的传统居民珞巴族、门巴族等,总人口只有35万人左右。
三是藏南问题国际化,谋求国际支持。为达到霸占藏南的目的,印度在藏南加快去中国化行动,印度采取拉拢国际组织介入中印边界纠纷的方法,极力渲染中国藏南是印度领土一部分。印度政府几乎每年都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申请教育、扶贫或文化多样性保护等项目,它还借助“旅游业”为侵占我藏南地区打“国际广告”。
七、印军想同时打赢与中、巴两场战争
印度军事准备首要目的就是保证中印再发战事要取胜中国,为此他把中国列为主要作战对象,并不时与国际反华势力勾结,在国内扶持达赖集团,并极力叫嚣中国威胁论,对自己发展军备也以中国说事,为自己穷兵黩武找国际借口。
据相关资料显示,印度陆军日前表示准备修改作战学说,加上同时打赢对中巴战争的训练内容。印度陆军计划修改其实施五年的陆军战争学说,以有效应对可能同时与中国和巴基斯坦两线作战所带来的挑战,应对不对称和第四代战争,改善并提高战略到达能力以及与印度海空军的联合作战能力。
目前,新作战学说的相关工作已经得到了位于印度西姆拉市陆军训练司令部的支持。该司令部司令官兰巴(ASLamba)中将表示,要在战争爆发48个小时之内推进至巴基斯坦东北部拉瓦尔品第市。印度陆军总参谋长卡普尔将军则表示:“印度武装部队要充分增强自身的战略到达和境外活动能力,以保护印度的地理政治利益。这将使我们能够保护自己的岛屿领土并为印度洋周边国家提供保护。”
2009年11月初,巴基斯坦国防分析家便声称印度计划施行所谓的“冷启动”战略,并为对巴基斯坦的有限战争进行准备。此外,中国与印度则存在领土纠纷,许多国防分析家都认为“阿鲁纳恰尔”争端很可能会成为引爆中印战争的导火索。《印度防务观察》编辑巴拉特维尔马甚至宣称“中国可能会在2012年之前攻击印度”,以转移国民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印度之所以谈及可能会同中国爆发战争,主要是为了引起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注,意在使他们进一步帮助印度巩固其武装部队。
从近两年中印关系发展看,我们也注意到,印度政府也极力避免激化亚洲的不稳定的因素,也关注核威慑条件下,两国之间的最终战争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同时,印度方面也应意识到,和平时期该国军事领导人不应发表侵略性的言论,因为那可能会被解释成一种宣战的方式。
八、印度陈兵藏南的真实目的
西藏的特殊地理条件,决定了藏南地区用兵的局限性。中国藏南位于东南亚的北端,平均海拔在 2000米 ,相对于中印领土争端西线的高海拔而言,此地的补给对印军来讲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我方较为困难。所以,从军事行动要达成的目标讲,在战役方向上,我方兵力部署易成纵深配置,但是因为海拔高的优势,我防空技术兵器可以靠前配置。对印军来讲,它占据了集结地域地形的优势,它要达成的军事目的地理条件对他是不利的,由于目的地域地形不利,无论是攻防,它的正面都有较大的局限,我们在战术上卡谷、制空等战术手段运用得当,印军只有重蹈覆辙,1962年失败将再一次上演。
即便是这样,为什么印度要在中国藏南集结重兵?笔者认为,印度大量驻军的原因,主要是对我进行战略威慑,一旦战事发生其目标是缅甸和云南方向的迂回和控制,想开辟第二战场,增加我战略压力。这从印军近期相向中印边境地区新增派的两个山地师部署形态上可以看出,第56师部署在那加兰邦的扎卡玛市,它的东侧就是缅甸。印军在此部署,有两种战略布局考量,一是在藏南爆发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从缅甸最北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侵入中国云南,以阻断滇藏交通,使中国军队处于两线作战,进而切断战时中国云南方向通往西藏的后防补给线,缓解主要方向压力;二是从美国遏制中国的整体战略出发,甘当美国围堵中国的一个棋子,因为缅甸与中国关系紧密,中国为摆脱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就要借道缅甸从印度洋寻求出入口,这样美国在太平洋针对中国布局的两个岛链就失去作用,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印度优越的地理与实力成为美国的做好选择,加之印度与中国有领土纠纷并想要报1962年之仇,所以印度愿为美国棋子。这样美国在军事与民用技术,甚至核技术上对印度提供援助,而印度部署重兵到中国藏南对中缅石油管道形成实实在在的威胁。其目的也是遏制中国的崛起。
九、藏南军事冲突可能性与利弊分析
中国和印度政府能在藏南打起来吗?笔者认为,双方打起来的几率是很小的,但是局部小的冲突可能会发生,甚至这些小的冲突会引发大的战争,这种可能性不排除,关键是看决策层对战争机会的把握。
1986年至1987年中印局势紧张,当时印度鹰派陆军参谋长克里希纳斯瓦米•桑搭吉上将,自认为印军已同1962年时完全不同,现在印军不仅熟悉地形,而且装备有大量的运输机和作战直升机,可提供给养、支持地面攻击。按照他的设想,如果中国军队像1962年那样发起反击,印军就可以利用新式装备“围歼”以轻装步兵发起进攻的中国军队。桑搭吉甚至计划一旦战争爆发,印军可进入中国西藏纵深作战,将战线推进至雅鲁藏布江一线。印度的挑衅激起了解放军的强烈反应,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同时,解放军对印打击部队已进入集结地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军事危机还都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了。
其时,1987年我们失去了收复藏南,逼印划定边界的最佳机遇期。当时我国正在对越作战,而且印度与越南也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军事条约,两线作战困扰着我们。但是当时国际局势对我有利,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美军处战略守势,并利用中国做战略前出试探,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也在推行其新思维并激励与中国改善关系,这样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加之我们忽略了我们对印作战是在核威慑条件下的常规战,战争发起后我们想怎么打就可以怎么打,而印度就不行了,那时他没有核武器,它只能是有限纵深的战斗。
加之当时印度核武研制正是关键期,如若我们抓住时机就可以对其核研制基地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就可以制止其核武器的研制,那么今天我们就没有如此之大的威胁了。对我们对印度的战术行动,因是印度挑起的,当时的美国,甚至印度的友好国家苏联恐怕也不会有过激的反应,加之当时美国与苏联正在冷战时期,印度还是苏联的盟国。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期,我们失去了。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点看法。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要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解决领土争端,这充分说明中国不希望与印度开战。而印度政府也一直在澄清印度媒体关于中印边境事态的不实报道,但是印度穷兵黩武,频频往藏南调兵,甚至政府高官言行表里不一,前一段时间印度专家撰文称,为阻止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水坝,印度不惜一战,综合印度政界、经界、军界等言论,就给人以费解,在他们心里,早就应该打中国了。可是真正进入战争行动,他敢吗?回答还是否定的,就说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水坝,当中国将雅鲁藏布江建水坝的消息公布出来,那些力主大战的各派也集体沉默了,从中可以看出,印度媒体在战争叫嚣上是不遗余力,但是印度政府还是清醒的,他们在不断地澄清着不实报道,表明印度政府不愿与中国开战,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印开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中印开战,对中国来讲,就可能失去发展的最佳战略期,战争会延迟中国崛起的速度与质量,很可能从世界性大国沦落为地区性大国,而印度的经济和军事必将遭到极其沉重的打击,进而美国会对印度半岛乃至印度洋形成绝对控制。这种结果,中国不希望看到,而印度也不希望看到。所以目前中印之间爆发战争的几率很小。
从双方的战略态势看,我军事部署成纵深梯次配置,全局上突出快速机动与纵深分割打击,主动性较强;从局部分析,印度在中印领土争端的西线处于绝对的战略劣势,印度新德里距离中印边境太近;在中印边境中段,印度处在被分割的战略态势之下,如战争爆发,我解放军可从亚东方向,纵深切下去,利用孟加拉和尼泊尔的狭窄处将印度东北部彻底分开,这一态势是印度最为害怕的;在中印边境东段,印军优势较大,但地形不利使它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加上我青藏铁路通车,墨脱公路即将通车,战略反应与后勤保障效率大大提高,再有我海军在印度洋的威慑,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军事优势远超印度,这就决定目前印度不敢与中国开战。
目前,双方都不想开战,维持一种现状,但是拖下去对我们是不利的,拖的结果只能是双方的一种妥协。从中苏、中越划界情况分析,拖的可能性很大,在外交上达到某种切合点后,双方可能都会作出让步。
十、中国如何应对藏南危机
笔者认为,现阶段是最后的战略机遇期了。应当抓住这一时机,在外交政治解决前提下,设出谈判底线,以军事手段保障促使谈判向有利于我方的条件转化并实现,如印不交出藏南,就要善抓时机对其军事打击。总体思路是:在藏南问题上不再退缩,以和平解决为前提,抓住时机,增强打的观念,树立打的信心。
当然,从国家战略层面讲,藏南问题的解决还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考虑,要抓住三个中心,即:巴基斯坦、伊朗和缅甸。这就是说藏南问题的解决,要放在中亚及南亚次大陆大的战略格局下去考虑。巴基斯坦、伊朗和缅甸是中国未来的战略通道与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生命线,中国要前出印度洋以西地区,绝不可能受制于马六甲水道,绝不可能把自己的生命线交在自己所不擅长的海洋之中。所以在军事布局当中,部署要得当,海军要加快装备新式舰艇,确保制海、制空权取得。
从区域军事战略角度看(考虑到兵力部署、战略迂回阻断、战术外科清除、战斗编成、火力配系、空中协同、第二战场开辟与打击区域等等为敏感话题,笔者一只谈一些概略思路),藏南问题解决应放在中印边境中线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印度的纠纷问题。在兵力部署上,实行攻防一体纵深部署。在战术手段上,采取中间突入,分割印之东西,从亚东方向纵深切下去,将其东北部彻底割裂,一来造成关门打狗之势,二来围点打援,迁灭其有生力量。同时,西线佯攻,东线助攻,视战争需要还可以开辟第二、三战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