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资本论》能推断德日二战必然灭亡及当代启示

火烧 2010-10-01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通过《资本论》分析德日二战灭亡的必然性,强调资本主义道路不可持续,中国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结合历史与现实,揭示马克思主义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深刻预见。

《资本论》能推断德日二战必然灭亡及当代启示  

   

傅晨光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内部不同的经济体之间瓜分世界市场引起的战争。这个分析和认识的经典性,就连西方特别是英美各国那些把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不变的规律”、“永恒的真理”、 “历史的终结”的资本主义卫道士也不得不承认的。但这个分析,不是资产阶级任何学说作出的,而是被它们始终反对、被他们诅咒为“世界的幽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的。  

《资本论》能够推断出德日如果走资本主义崛起的道路就必然灭亡,对于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时代和中国,最大的启示就是,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一)  

《资本论》第1卷出版于1867年,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70多年,马克思能够预见到人类以后会发生德国和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能够预测到如果德国和日本发动资本主义争霸战争就必然灭亡的命运吗?  

回答是:理论的使命固然不是考究历史发展的细节,马克思没有必要去预见德国以后会不会出现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日本会不会出现东条英机军国主义等,这不是思想家要做的主要工作;但是,马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揭示:象德国和日本这样的资本主义后起的强国,如果不是遵循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而是走与传统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国的老路,与英、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市场,那么,不仅人类将因此而经受一次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浩劫,就是发动战争的德、日法西斯政权也将遭受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  

这个伟大的预见,在《资本论》中能够清晰地看得出来。  

马克思从1846年来到英国,最先是在曼切斯特生活,而后才在伦敦定居,直到1883年在伦敦去世。在英国生活的36年时间中,全心全意地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作《资本论》,对世界各国工人阶级组织进行思想指导,但从来没有忘记他自己的祖国——德国和对德国前途命运的思考。  

正如他自己在他的几乎所有著作中反复强调的一样:人类思想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不是什么思想家个人头脑特别新奇的发明,而是只有当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以后才能产生新的思想。马克思身在英国这个资本主义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的国度,才看清了德国整个社会所处的时代状况,看清了德国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这样写道:“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缺乏生存的基础。它作为成品从英国和法国输入;德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授一直是学生。别国的现实在理论上的表现,在他们手中变成了教条集成,被他们用包围着他们的小资产阶级世界的精神去解释,就是说,被曲解了。他们不能把在科学上无能为力的感觉完全压制下去,他们不安地意识到,他们必须在一个实际上不熟悉的领域内充当先生。”(《资本论》第1卷第15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  

这就是说,相对于英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后起的资本主义德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反映的就是社会的真实状况:“别国的现实在理论上的表现,……被他们用包围着他们的小资产阶级世界的精神去解释。”英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现实理论表现的“政治经济学”,德国思想界也要步它的后尘,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马克思的那个时代起,整个德国,从“现实”到“理论”——发展科学技术、工业化、发展市场经济,等等,在很多方面几乎与英国不相上下。  

但是,马克思已经清楚地看到,由于世界市场的瓜分完毕,后起的资本主义德国无论如何发展,都只不过是“在一个实际上不熟悉的领域内充当先生”,到头来只能是自讨苦吃。  

德国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发展完全证明了马克思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当时的德国,由于经济上、科技上对英国急起直追,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获得了高速发展,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急欲充当世界市场的“老大”,整个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这种思维。  

马克思是从“经济基础”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意识的思想原理出发来认识德国以及与德国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的国家和民族的,日本不在马克思的论述范围之内。然而,日本所处的历史环境,与德国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德国的小资产阶级占社会意识的主流的状态,与刚刚脱胎于封建幕府制的日本的社会思潮形态是相似的,资本主义也是他们最高的目标。这两个国家在一战和二战都是一条战线,历史就这样以现实如此吻合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无比正确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真理!  

(三)  

一战、二战的结果,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现在可以看出马克思的理论有怎样惊人的预见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日本虽然取得对于俄国与中国的局部性胜利,但是距离它的真正称霸目标也还很远。但是,一战以后,德国还是没有接受历史的教训,企图卧薪藏胆,期待经济实力恢复再卷土重来,继续争夺资本主义帝国的一等宝座,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再度爆发。  

但是马克思早在70多年前就清楚地指出,如果象德国这样的国家走资本主义崛起的道路,是没有出路的。在《资本论》第1卷第2版跋中,他这样说道:“德国的现实中没有现代的经济关系。而当这种关系出现时,他们所处的境况已经不再容许他们在资产阶级的视野内进行公正无私的研究了。”也就是说,德国的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不逢时的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没有可能成功,——资本主义的“一山”容不得“二虎”。  

但是,德国有没有其他的发展道路呢?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了这个道路就摆在德国的面前。  

马克思这样说道:“德国无产阶级比资产阶级在理论上已经有了更明确的阶级意识。因此,当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看来在德国有可能产生的时候,它又成为不可能了。……德国社会特殊的历史发展,排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德国取得任何独创的成就的可能性,但是没有排除对它进行批判的可能性。就这种批判代表一个阶级而论,它能代表的只是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资本论》第1卷第18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  

马克思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历史的条件已经决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于德国(包括日本)这样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不可能的。但这不是说德国没有其他的发展道路,这个道路,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然而,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仍然没有按照马克思指出的道路发展,而是继续向着资本主义道路迅跑,直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也不能醒悟。在德国,仅仅发生了由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等德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也是很短命的,很快就被德国反动势力绞杀了。而很巧的是,虽然杀害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等德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有幕后元凶,但直接的凶手却是德国的小职员——这也证明了马克思对于德国的社会的分析到了何等精深的程度!  

这也不奇怪。德国从进入现代社会,“小资产阶级”是它的主要的社会成分。这个世界对于“小资产阶级”来说,资本主义就是它的最高目标了。  

但马克思思想的这种惊人的预见性,也不是有的同志所理解的那样,是什么纯“科学”的思维,马克思同样在《资本论》的序、跋中作了说明,他对历史的分析,采用的是人类一般的思维——“抽象力”,而不是物理学家所使用的“显微镜”,也不是化学家所使用的“化学试剂”(《资本论》第1卷第8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  

(四)  

在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时期,重新学习《资本论》的理论,认真研究马克思当年对于年德国历史命运的论述,给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了  

中国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说,我们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幸运。正是因为这样,说明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必须按照马克思的教导,坚定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毛主席当年也说过,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小资产阶级的特性,就是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也决定着它的思想局限。这个阶级的主流思想就是,这个世界除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外他看不到还有更高的发展阶段和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是它最高的眼界,最高的追求。因此,中国必须检讨几十年来我们提出的各种发展口号到底是无产阶级的还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这个口号到底对不对?这个口号是不是共产主义的口号?需要思考。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贫穷”与“富裕”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社会基础改变了,就没有“贫穷”与“富裕”的差别和对立。因此,承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应该认识到把“富裕”当作是人人的追求目标而且当作一个社会口号提出来,是要思考的。现实中国社会出现的问题,说明这个口号可能不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口号,而是小资产阶级的一种对社会主义目标的误解。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不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也要分析。《共产党宣言》中是说到了,人类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有一个发展社会生产的阶段。但《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很少这样提,而是认为,“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只是由于中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落后的历史条件下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有特殊性即“相对性”。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对于从全人类来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主要的任务就不能说是发展生产力。毛主席就没有这样提出过,而是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虽然可以理解为毛主席仅仅是说的“革命”,没有说革命任务完成后就不发展生产力,但问题是毛主席也同样从来没有说过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后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到底是什么?应该以《资本论》的论述为准。就整个人类发展史来说,发展生产力,是资本主义历史使命。也就是说,按照马克思的经典论述,经济竞争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事,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是社会革命,即使有发展生产力的任务,生产目的已经与资本主义有完全的不同了。社会主义一旦成为人类的自觉,主要的任务就是将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手段,掌握人类以往全部劳动成果,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将人类带入更高的历史阶段。在那个阶段,连产生社会“贫富”、“等级”等各种社会差别和矛盾对立关系的基础都消灭了,也就不再存在有追求“富裕”的问题。  

(五)  

中国不能被一些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已经完全被“西方经济学”思想“转基因”了的经济学家牵着鼻子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人类。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人类历史只能有一个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充分表现”,这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对全人类的教导,也是以往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了的总结。凡是在中国继续宣扬私有化、新自由主义的人,只不过是将历史带入死胡同,社会主义必须坚决反对它,争取世界的新前途!(2010.10。1,国庆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