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论雷锋精神的社会现实性与矛盾

火烧 2022-03-18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雷锋精神的真实内涵与社会现实中的矛盾,结合雷锋经历分析其精神本质,揭示其在当代社会的异化现象,并提出重新唤醒雷锋精神的方法。

  摘要:阐述什么是真正的雷锋精神。从雷锋的真实经历出发,分析其精神产生的原因与雷锋精神的本质。将雷锋精神与当代社会相联系,探讨雷锋精神的社会现实性与矛盾,得到重新唤醒雷锋精神的方法结论。

  关键词:雷锋精神;毛主义;异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〇引言

 

  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在十二大一次会议中强调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在十二大二次会议中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从表层上讲,认为雷锋精神的核心与主体是时刻帮助人民,雪中送炭,确实没有错误,但如果单纯的认为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把雷锋同志视为“道德”的典范,这就是极为错误的,这是对雷锋精神极为肤浅与表面的理解,将雷锋精神视为“好”的代言词,宣传时哪里需要就往哪搬,就是将雷锋同志迫害成了“无害化的神像”。

  在针对人民对雷锋精神理解的调查中,以下疑惑最为常见:“完全不理解他的部分行为,很多事情明明是自己吃亏,为什么他还乐此不疲?”“为什么他吃苦反而高兴有成就感?”“他是否就是被政府宣传出来的一个形象,是否就是实际上不存在的人?”于是为了解释这些疑惑,雷锋精神就被带上“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的帽子。于是,“雷锋精神”天天传,却不见对我们个人有些什么影响。  

一雷锋同志的重要经历[1]

 

  以下经历主要引用自雷锋同志1960年11月所作的《忆苦思甜》,为了更好地理解雷锋,建议各位在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再进行雷锋精神的学习。(文献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81674793)  

1阶级斗争

 

  “黑暗的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穷人只能给富人当牛当马,过着非人的苦日子,”“地主、资本家血腥地统治、压迫和剥削人民,”而雷锋同志就出生在这一黑暗的社会之中,“十二岁的哥哥到离家几百里的津市一个机械厂当徒工,经受资本家一年左右的折磨,得了童子痨(肺病)。一天,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轧断了手指,资本家看他再无油水可榨,便把他赶出了工厂。回家之后因无钱医治,死于1946年春。我和妈弟三人,只好上街讨吃,我那幼小的弟弟受不住那种生活的折磨,活活饿死在母亲怀里。可恨的唐地主,逼迫我妈到他家做女工,我也跟着去了。我妈给他家喂奶带小孩子,给小孩洗屎洗尿,给少奶奶倒马桶,我给他家扫地,抹桌凳。后来妈妈被唐地主强奸,我妈被逼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1947年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自杀。”

  这些是生活在家长保护下与学校象牙塔中的“新青年”所体会不到的阶级仇恨,是没有经历过“死亡流水线”这类底层生活考察的小知识分子所无法理解的痛苦。如今很多的“新青年”都生活在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增长的“美好理想”中,努力朝着媒体、资本家等既得利益者所构建的美好幻想奋进着,与雷锋同志并无太多相似之处。

  “解放后,我看了《白毛女》电影以后,心里非常痛,在吃人的旧社会里像我这样的人很多,都被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一定革命到底,不消灭反动派决不甘心。”

  对于雷锋同志来说,报阶级之仇的机会来的并不算晚,“二年级时土改斗地主,”“斗争那个唐地主时,我非常气愤,恨不得一口气要吃掉他,旧仇都一齐涌到我的心头,母亲是在他家作女工时被害死的,我在他家放猪遭到了非人的折磨。斗争后就把他枪毙了。为我们的阶级兄弟报了仇。”

  对于雷锋同志来说,如果无产阶级痛恨剥削人民的地主与资本家,就像奴隶不痛恨压迫自己的奴隶主。(不过奴隶们大多都意识不到自己不应该是奴隶,就和鲁迅口中“铁屋子中昏睡的人”一样。)

  雷锋同志清楚地明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他清楚地知道:青年人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而“我们的朋友”便是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共产党,“1949年我的家乡解放了,地下党员彭德茂乡长找到了我,我那时真不像样子了,头发长得很长,身上披了一个旧麻袋。他给我洗了澡,给我换衣服,过年还把我接到他家里做好了菜给我吃。我好像做梦一样,心里非常感激彭乡长,就跪在他面前。他说,孩子,不要感谢我,是伟大的党和毛主席救了你,要感谢党和毛主席。后来党又送我到学校念书,老师给我和同学发了新书,看到同学都交了费,我就去找老师说,我还没有交费呢,老师就说这是党送你去读书,并翻出毛主席像说,就是他老人家送你读书的,你永远也不要忘记他老人家。所以我第一次在笔记本上写了‘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我非常感谢党和毛主席,连睡觉做梦都想见到毛主席。后来有一个同志带我到了毛主席家乡去参观,有一个老爷爷给我讲了毛主席的故事。毛主席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处处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我非常感动,一定要好好学习,做毛主席的好学生。”

  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人民改变了自己的阶级,改变生产资料的分配,人民拥有了生产资料,自主创造财富,资本家的依附品变回了真正的人成为了独立自由存在。

  《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所言,即便新中国成立,也千万不能忘却阶级斗争,这也是毛主席对我们无产阶级战士的重要教导,“李书记说大鸣大放要站稳立场,听党听毛主席的话,我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我就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工会副主席进行了分析,看到他不是我们的人”,“经过调查才知道,他是一个混进党内的异已分子,当过土匪。后来被开除了党籍,进行劳动改造。这件事对我教育很深。”中国当代青年也应该拥有阶级分析的能力,不仅要能看出明面上的敌人,更要发现深藏在内部的敌人。  

2思政教育

 

  “我学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其他政治书六十多本。重点学了《反对自由主义》《将革命进行到底》《矛盾论》《实践论》和“老三篇”。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使我眼亮心宽,懂得了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对我帮助很大。”

  反观当今,除了《毛泽东选集》遭受了大量的删改“修正”,“中国教育”(与其说是“教育”,我更愿称之为“选拔”与“分化”)中的学习资源极端化竞争更是使进行基础教育的孩子无暇进行自主思考;通过“五四运动”、“东大纷争”等学潮活动可看出,大学生具有极大的不可控性,上级可以通过繁杂的网络课程、校级竞赛、报告会等作用微薄的活动来消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通过内容肤浅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八股”隐藏马克思主义学说所蕴藏的深刻的斗争思想,使学生们安于现状,沉溺于机械化的应试学习,这样便可很大程度上维持社会的稳定,维持经济的稳固增长。但是,这种策略所实现的国力增长的代价十分巨大,即在根本上将人民异化成了缺乏深度思考能力的劳动机器。[2]  

二雷锋精神的社会现实性  

1集体主义与阶级感情

 

  真正的集体主义是现实理性思考与感性理想意识的辩证统一。

  用二战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与苏联的抗德战争举例,共产主义战士们舍生忘死地捍卫自己的国家,这种舍生忘死便是有限非功利性和最高功利性的统一,有限非功利性指红军战士们舍生忘死的自我牺牲的表象,最高功利性指满足自我的生存需要,因为“与死亡相比,他们更无法接受以一种奴隶的姿态活着!”要摆脱成为奴隶的命运,就必须团结起来,就不可能会害怕牺牲。

  共产主义下的集体主义是在反抗压迫的阶级斗争中形成的,面对势力强大的剥削阶级,被剥削阶级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拥有战胜剥削阶级的势力。因此,我们号召“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雷锋同志表面上只是在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根本上他也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他经历过吃人的时代,他学习过真正先进的思想,他明白只有团结无产者,无产阶级的革命果实才能够长存,自己才能幸福地活着。

  因此,真正的集体主义实际上是拥有相同现实利益与理想精神的无产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所形成的团结互助,并不是单向的自我付出。

  同志们的阶级感情也并不单是因为拥有相同的理想,同样是因为拥有相同的利益需求,因为大家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依靠彼此,因此从理性上讲,对同志好同样就是对自己好,对同志好甚至比对自己好要“更好”,因为这种理想主义的蔓延能为无产阶级联盟带来更为强大的精神理解,能更好地促进革命目标的达成,这也便是雷锋精神中蕴含的阶级感情。  

2自由

 

  雷锋的自由来自人的生命意志,是他的生命意志自己把自己设立为自由,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应该被什么样的方式被规定,自己把自己从一切外在的枷锁当中解放出来。

  雷锋同志的自我奉献并不是一种“吃苦耐劳”,他是在享受摆脱压迫,成为自由人并进行自由劳动实践的喜悦。同时为了永远拥有这样的喜悦,他必须和其他的无产者们一齐奋斗,保护珍贵的革命果实。

  雷锋的劳动是出于实践的自由,是不被干涉的自由,其实践的根本动机是出于自身的实现与精神的满足,是他自己所真实要求的,而当今社会却用道德约束人,用所谓的爱国精神与民族精神让人被迫努力工作,用所谓的“核心价值观”来定义人民,消减属于人的多元性、斗争性、自我独立的思考能力与反抗精神,异化人民,这是与雷锋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的,这是共产主义者所痛斥的。  

三雷锋精神的当代矛盾  

1虚假的集体主义与实际存在的阶级内斗

 

  当代社会难以出现真正的集体主义,因为现实利益与精神理想难以实现统一。

  资产阶级占据大部分生产资料,同时压缩无产阶级的生存空间,并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转变为无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形成“内卷”,而内卷的本质就是阶级内斗。

  污浊的“内卷”从来不是光荣的“努力”,是被压迫者为了生存而无意义的竞争,在根本上它是“奴隶和其他奴隶抢奴隶主撒在地上的米”。

  用高考举例,高考已经使教育发生了异化。教育已经从“教书育人”演变成为了“单纯对学习能力的选拔过程”,使教育丧失了其促进学生成长的根本目的,学生的大量时间浪费在了应付考试的过程中,学习方向从“我需要什么”变成了“考试考什么”,学习不再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思考来获得成长”,而是“通过刷题和背诵记忆来迎合考试答案”。

  像那千年吃人的封建历史一样,无产者为了迎合既得利益者选拔标准,使得学生的大量时间与精力浪费在了应付考试上。和八股取士一样,高考使无产阶级阶级内部形成了“再分化”,将无产阶级与压迫阶级的阶级矛盾转为了无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并通过后续的就业机会的压缩、住房必需品的控制,使无产者彼此间形成虚假的利益冲突,而资产阶级就如同从前的帝王一样,同时采取“改良措施”维持社会的平衡,进而维持阶级统治,维护自己的“皇位”。

  资产阶级在“学习”《资本论》后也变聪明了,明白持久的高度剥削所形成的“贫富悬崖”必然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再兴起,因此剥削阶级重新捡起了预防“官逼民反”的“改良措施”,但他们也不够聪明,因为他们始终和当初“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愿低价卖给穷人”的老旧资本家一样,“宁愿让楼盘空着也不愿意低价提供给有着强烈住房需求的无产阶级,更不愿意面对凯恩斯主义下的房地产泡沫”,现在的无产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温饱问题,但也只是从“艰苦生存的奴隶”成为了“应试教育、房贷车贷、消费主义”的奴隶。

  而无产阶级的被压迫的地位却难以得到改变,即便是被誉为“改变命运的高考”也无能为力,因为人民贫穷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关系,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只有改善社会关系。高考无法改变个人的阶级,因为高考无法改变生产资料的分配,没有生产资料,人民就无法自主的创造财富,人民就永远是资本家的依附品,无法独立自由地存在。

  “奴隶无论怎么努力,他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奴隶。”(何况高考还只能起到能力选拔的作用,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学习的杂乱知识在实践中的用处极为有限,可以说,与八股取士臭味相投的高考等应试教育,对个人能力的成长毫无直接帮助。)

  集体主义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利益与理想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当初革命得以成功的关键,而如今无产者彼此被塑造为争夺生存空间的对立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残存的“雷锋精神”,不过是虚伪的封建礼教的再版罢了。

2劳动异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指出,剥削阶级“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是对他们财产和利己主义个人的保护。”市民社会不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反而是私利冲突的战场,它“把人的世界变成互相隔绝互相敌对的个人的世界”。[22]正是因为剥削阶级对劳动的异化,消减了劳动本源中的自主创造性和自由支配性,使人丧失了本体论意义上的本源性,成为了被产品、私有财产和货币所支配的“物”,使劳动者与劳动形成对立,模糊了劳动者对本源性、创造性劳动的生理需求与精神需求。[3]

  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已经从实践脱离,成为了宗教思想中的“用来锻炼人的磨难”,雷锋精神中通过自我实践而成长为“完整的人”的劳动精神则被抹杀,人也就被迫成为缺乏“人的精神属性”、偏向“机械的动物属性”的“懒汉”。  

3雷锋同志被迫害为“无害的神像”

  与费尔巴哈的神学理论相似,小布尔乔亚们把“善、美、爱”投射给了雷锋,以此将雷锋同志迫害成“无害的神像”,将他异化成虚伪的,不存在,不现实的人,同时也使雷锋精神丧失了它的本质。这也是“雷锋精神天天传,却不见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的根本原因。

  而我们要扬弃虚伪的“神”,将雷锋同志和雷锋精神的本质从这个异化的过程中解救出来。  

结论

 

  马克思对新世界的描述是一切自由人的联合体,只有当人被实现为真正自由的时候,人与人的关系才会被实现为平等,只有当社会的财富真正属于全社会的时候,人才真正拥有了财富。人的最终本质就是自由,或者说没有本质。我们要把握住自由的精神,在把握到了何为自由之后,自由便会借助私有财产这个机制走向私有制的反面,因此,人要实现真正的自由,必须借助无产阶级斗争的三元组,即取消私有财产-revolution-自由。通过消灭私有财产,我们不但能够消灭眼前的压迫者,更能消灭可能产生的一切压迫关系。

  而雷锋同志也在这条革命的路上奋斗着。雷锋精神核心的革命精神从来不是“一个政权推翻另一个政权”的精神,而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精神。

  消灭私有制,必须通过revolution才能实现,否则敌人不会让步,改革的一切成果会被再次夺走,这条路的终点是实现人的真正自由,是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真正的雷锋,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文献参考

 

  [1]雷锋编. 雷锋全集.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12.01.

  [2] Young, Ricky (2022): 中共意识形态转变——从毛泽东国际主义到中国民族化的特色社会主义.doc. figshare. Journal contribution. https://doi.org/10.6084/m9.figshare.19352570.v1

  [3] 张闯,葛彬超.劳动的本源性与人的本质的历史性——一种阐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尝试[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00):188-19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