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2010-5-30)

火烧 2010-05-30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2010年5月30日网络时政文摘聚焦工潮频发、政府应对不力、劳动者权益受损等问题,分析廉价劳动力制度的弊端及改革必要性,强调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匹配的现状。

网络时政文摘(2010-5-30)  

   

罢工潮此起彼伏 为政者麻木不仁  

强迁血桉无了期 皆因恶吏不问责  

   

多地拟立法禁止人肉搜索 被指有碍公民监督权  

人员数量庞大但缺乏创新精神 难成科学超级大国  

笑看天下:井冈山下的幽默  

   

龙吟大地:日本在钓鱼岛狐假虎威  

   

  ....................................... 

   

罢工潮此起彼伏 为政者麻木不仁  

   

东方日报  

   

近期内地频频爆发工潮,引起全球关注,其中日本本田车厂在广东佛山的零部件工厂工人不满薪酬待遇,发起持续罢工,造成本田在中国的四家组装工厂全线停产。事件表面是企业分配不均引起的劳资矛盾,根子则是当局长期忽视劳工利益的必然结果。劳动者拒绝廉价的时代已经来临,为政者目光短视,无所作为,势必令矛盾进一步恶化。  

   

长期以来,廉价劳动力作为吸引投资的最大优势,令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工厂」、「製造高地」,劳动者收入低、民工过于廉价也因此举世闻名。有学者曾将中国劳动者的报酬同印度作比较,发现中国製造业的劳动力价格比印度还要低一成。近日有五千工人罢工的河南平顶山棉纺厂,揭发工人平均月薪不到八百元,学徒工低至三百元,显示工人血汗被压榨已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廉价劳动力终究不会长久,近来沿海相继出现民工荒、招工难,表明劳动力市场开始变化,这是向当局发出的强烈信号: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走到尽头。但是,为政者并没有未雨绸缪,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当局,都没有及时调整政策,或出台文件,指导、规范、敦促企业合理分配利润,为工人争取分享经济增长的权益。荒唐的是,大多地方官员至今仍抱着廉价劳动力的旧制度不放,甚至还在招商引资中将工人工资低廉作为地方优势向外商推介。  

   

然而忍耐是有限度的,今年以来,大批「穷二代」民工自发组织起来,挑战廉价劳动力制度,他们以集体罢工的方式要求资方提高薪酬,不仅令相关企业损失惨重,更是对执迷不悟的当局当头棒喝,迫使为政者正视劳动者收入过低的现实。  

执迷不悟 无所作为  

   

官方统计显示,在过去二十二年里,劳动者工资佔GDP的比重下降两成,资本报酬比重反升两成,这表明劳动者的收入并没有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其原因主要在于官商勾结,瓜分利益。另一个原因是,劳动者缺少制度援助,在利益分配上丧失话语权。中共最早由工农阶级发展壮大,如今却自我否定,拥抱资本,冷漠工农,实在令人心寒。  

   

两年前,当局声称启动企业收入分配改革制度,国务院草拟《工资条例》,写明职工「同工同酬」、「工资集体协商」等内容,曾让工人看到一线曙光,但相关条例至今仍束之高阁。讽刺的是,就在本田车厂发生工潮的当天,媒体披露《工资条例》面临难产,阻力竟是国有垄断企业「极力反对」。  

   

中国贫富悬殊已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执政当局及地方官员、垄断国企乃至所有既得利益者,似乎并没有将其当作一件大事,认为出不了大乱子而澹然处之。眼下罢工事件如星星之火,随时向全国蔓延,这难道还不是大事?究竟需要怎样的霹雳才能惊醒为政者呢?  

   

   

   

强迁血桉无了期 皆因恶吏不问责  

   

太阳报  

   

本文重点  

   

    * 凉薄无情 令人髮指  

   

河南郑州日前发生骇人听闻的强行拆迁致人死亡事件,令暴力拆迁问题再次引起关注。当地因兴建中外合资大型纺织城,当局决定拆毁一楝楼房。事发时楼内还有人,挖掘机却已开始运作,一名饭店女老闆站在楼顶阻止动工,竟被挖掘机的长臂扯下来,当场丧命。  

   

这是一宗典型的暴力拆迁血桉。商户事前一无所知,不久前还投资二十万元为饭店全面装修,突然接到一周内全部搬走的命令,商户血本无归,理所当然全力抗争。当局在协商无果、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强行拆迁,最终酿成悲剧。  

   

讽刺的是,国务院办公厅刚刚下发紧急通知,明文规定各地「一律不得实施强制拆迁」。文件墨迹未乾,就爆出这宗惨绝人寰的事件。  

   

当地官员一语道破天机:斥资五十亿元的纺织城是省、市、县的重点招商项目,就是说,一切要为GDP让路。事实证明,当官商利益集团不择手段攫取自身利益时,民众的抗争都是徒劳的。  

   

当局不久前才对现行「拆迁条例」提出修改意见,把「拆迁」全部改为「搬迁」,以凸显人性化。可惜字眼的改动并不能改变拆迁的野蛮本质,近期各地暴力拆迁事件依然无日无之。  

凉薄无情 令人髮指  

   

去年十一月,成都市金牛区市民唐福珍为阻止强行拆迁,于楼顶天台自焚死亡。今年三月,江苏东海县一名六十八岁村民及其九十二岁父亲自焚,抗议当局强拆其养猪场,一死一重伤,两位老人浇汽油点火后,拆迁人员竟不予施救,拆迁行动仍照常进行,如此丧失人性,实在令人髮指。日前,番禺拆迁人员强行拆毁一间商店时,怀孕五个月的女老闆怀抱煤气罐,手持打火机与之对峙,险酿一尸两命悲剧。  

   

地方当局对这些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却鲜有官员被问责。今年四月,安徽阜阳市副区长曹某被判入狱十一年,罪行之一是滥用职权支持开发商野蛮拆迁,致使业主自杀未遂,成为植物人。曹某被绳之以法,民众额首称庆,遗憾的是,此人竟是内地因野蛮拆迁被追究刑责的唯一官员。  

   

有内地学者指出,问题出在官员评估制度上。官员不管用何种手段,激起多大民怨,只要完成拆迁就是好官,而无法完成就是庸官。据统计,官员因推动拆迁不力而被降职的个桉,远多于因强行拆迁导致死亡而被问责的个桉。郑州血桉发生后,民怨沸腾,当地政府不得不把两名低级官员推出来顶罪,仅停职而已,而在幕后操盘的负责官员,却无一被问责。  

   

苛政勐于虎,暴力拆迁吞噬了无数生命,当局若不彻底整肃拆迁中的野蛮行为,严惩罔顾拆迁户死活的恶吏,类似悲剧将不断重演。  

   

   

   

多地拟立法禁止人肉搜索 被指有碍公民监督权  

重庆晚报  

   

浙江审议“禁止人肉搜索”  

   

多地出台类似规定,引发争议,被认为有碍公民监督权  

   

据浙江媒体27日报道,正在提请浙江省人大审议的《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草桉)》第39条对“网上公开个人信息”特别作了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网络与信息系统擅自发布、传播、删除、修改信息权利人的相关信息。”对此,报道认为这是对近来备受争议的恶意“人肉搜索”行为立法。该报道还援引当地官员的说法,“有些网民自认为发上网络就‘天不知地不知’,其实他们已经违法了。”  

   

有关“网上公开个人信息”的立法,浙江并非开先河者。2008年4月1日实施的《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26条规定,禁止“擅自向第三方公开他人电子邮箱地址和其他个人信息资料”。这是较早对与网络相关的“个人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地方立法规定;而在宁夏、山西两地去年颁布实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在列举禁止的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秩序”行为时,也明确列出“擅自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  

   

尽管关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在民法中早已有相关规定,但地方立法中特别作出“禁止公开个人信息”的明确规定,显然是最近几年的一个趋势。  

   

而这样的规定去年就曾引发争议。2009年1月18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其中禁止“未经允许,提供或者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这一规定被很多人认为有“立法禁止人肉搜索”嫌疑,并在当时引起广泛争议,成为网络焦点。徐州市人大法工委负责人澄清说,这是外界的误读,该条例并没有明确提及“人肉搜索”。此外,公民有监督权,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行使。  

   

除可能存在重复立法外,网民对禁止“公开个人信息”的最大质疑,是担心其成为阻止涉及公共利益公开的借口。在他们看来,“人肉搜索”的监督对象主要是官员。  

   

纵观各地已出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只是笼统地表述为禁止擅自或未经允许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然而公民对官员的监督信息公开是否违法?  

   

与大陆部分地方政府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相反,一个多月前台湾通过的《个人资料保护法》修正桉,将“人肉搜索”“合法化”,前提是如果“人肉搜索”目的是基于“社会公益”,那么不仅不禁止,反而会鼓励。(据云南信息报)  

   

   

   

人员数量庞大但缺乏创新精神 难成科学超级大国  

"根据统计,中国今天已是全球主流科技国家之一,这应归功于国家的巨额投资。1995年以来,科研开发的支出平均每年增长18%"。《星期日新苏黎世报》接着列举了中国专利项目和科研论文以及大学生和研究人员不断增加的数据,但文章认为,尽管如此,中国还不是"科学领域的超级大国":   

   

"中国对科研和技术的投入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向成员国推荐的比例为2.7%。即使中国的科技出版物越来越多地被引用,但出版的巨大数量并不能说明其质量高低。  

   

国立纽约大学科研领域的社会学家曹聪说,中国的专业刊物没有经过科研人员的平级复审,所以泛滥成灾。此外,外国观察家还批评专利的质量低下,大多数专利来自与大学挂钩的公司。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申报专利的一百家公司中,只有两家中国公司。  

   

社会学家曹聪还对有关'海归'计划取得成就的官方报道提出了疑问。从德国海德堡回到中国合肥的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等尖端科研人员只是少数例外。这些海归尤其缺乏必要的'关系',科学家在中国没有'关系'同样会失落。  

   

曹聪说,'在国外生活十年后回国的人对许多潜规则浑然不知'。从经济上看,回国工作对年轻的科技人员并没有吸引力,他们的月薪折合850至1600瑞士法郎。但政府无法放手,它不想优待海归,亏待留在国内的人士,后者本来就看不惯外来的竞争对手。'情况很复杂',曹聪如是说。"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教育界和科学界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创新精神",因为创新的"风险太大,一旦失败,会危及自己的升迁"。另外一个原因,按曹聪所说,是中国传统,"中国的传统是尊敬、而不是挑战导师":  

   

"创新的社会与中国的和谐观念相反,中国的教育制度仍然面向死记硬背。学生有学习的热情,但缺乏教学法。同时,大学入学标准过于严格,只有最用功的学生才能进入名校,但他们真的是佼佼者吗?曹聪给了否定的答复,他说,'只有提出反对意见才能产生新的思想'。  

   

英国杂志《结晶学报》2009年底指出,中国江西井冈山大学科学家提交的论文中,有七十篇造假文章。曹聪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中国的高校中,欺骗盛行,精确数字无人知晓。下面省市的高校有造假和欺骗,北京和上海的名校也一样。主要问题在于错误的奖励制度和腐败。发表文章往往是为了提升职位,而不是为了提高学识。"  

   

   

   

笑看天下:井冈山下的幽默  

   

稍涉国史的都知道,江西的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据悉,井冈山最近推广「红色旅游」,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年轻一辈再也没有务农的,个个摇身一变做导游,前年到井冈山一游的旅客就达三百七十万人次,今年料升至五百万人次。老朽对这个红色摇篮本来也有兴趣,真想趁暑假去一游,感受一下「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没想到如今井冈山已完全变了质,再也不是从前那个红色摇篮,不去也罢。  

   

同文日前说到,这个红色摇篮最近派人来港推广所谓红色旅游,竟然敌我不分,把广告打上了整天叫嚣「天灭中共」、「结束一党专政」的烂果报,真是奇哉怪也!明明是革命圣地,何以在反共报章挂单?这是「臭肉招苍蝇」?一切向钱看?连党性也迷惑?「歪嘴吹喇叭——一股子斜(邪)气」?还是红旗下的幽默?易中天受邀作客北京电视台一节目,因不满主持人提出一些不知所谓的问题,不禁发飙:这年头,不弱智都当不上领导!老朽不禁失笑:这年头,不打着红旗反红旗当不上旅游推广大使!  

   

井冈山已非昔日的井冈山,共产党已质变,老朽亦无心去走一段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餐矣。毛泽东生前最忌「政治不正确」,以他的性格,每读庾信的《枯树赋》至「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诸句,毛泽东都沉默不语,怆然陷入沉思。今革命圣地沦落至「肉也罢,酒也罢,诲淫诲盗反共也不怕」,你奶奶的,昔日狠抓革命,水井也能打出粮的豪情,都栽在烂果上!  

施友朋  

   

   

   

龙吟大地:日本在钓鱼岛狐假虎威  

   

本文重点  

   

    * 鸠山欲洗脱亲华形象  

    * 美模煳战略两头渔利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日前表示,如果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鸠山于中国总理访日前夕在钓鱼岛问题上突然放话,显然并不是无心之言。  

鸠山欲洗脱亲华形象  

   

日美两国围绕普天间军事基地的搬迁问题闹得不可开交,鸠山上台之初,向日本国民信誓旦旦保证将美军基地迁出普天间,但没想到美国软磨硬顶,根本不买鸠山的帐。鸠山为了向国民交代,放言美军会保护日本佔领钓鱼岛,言下之意,就是美军留在普天间是完全为了日本利益,以躲避国民和反对派的政治狙击,掩饰对美交涉的失败。  

   

鸠山在温家宝访日前夕突然以敏感的钓鱼岛问题挑衅中国,显然是有的放矢。以往中日领导人互访前夕,双方都尽可能创造和谐气氛,使访问能够顺利进行,但今次鸠山一反常态,目的就是在日本国民中洗脱自己的「亲华」形象,同时也强迫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让步。  

   

鸠山上台之后,内政没有理顺,外交亦一团乱麻,民意支持度每况愈下,他急需寻找一个政绩工程,支撑民主党政权。相比于美国而言,中国显然是更好叫板的对手,而近期中国海军接连冲破第一岛链,并与日本海上自衞队发生对峙事件,使鸠山认为对华发难顺理成章。利用一个小小的钓鱼岛,鸠山重新调整外交战略,回到自民党政府时代亲美远华的路线,可谓煞费苦心。  

   

但鸠山由纪夫拉美国作虎皮,吓阻中国的策略,并不能收到实效。一方面中国坚持对钓鱼岛的主权,并要求美国澄清立场,根本不理会《日美安保条约》;另一方面,美国在钓鱼岛问题大搞模煳战略,对日本阳奉阴违。钓鱼岛归属问题成为中日之争导火索,美国一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模棱两可,尤其是美国内阁级官员从没有公开宣布《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此地,仅由一些助理国防部长之类的政务官私下对日本作出含煳不清的保证,而日本政要则对美方的所谓保证,总是上纲上线解释,认为这是美国的承诺。这显然是一个误会。  

美模煳战略两头渔利  

   

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模煳战略,与在台湾问题上的模煳战略一样,目的是两头渔利。每当日本开始出现对美离心趋势时,美国便在钓鱼岛问题上敲打日本,在鸠山上台採取远美政策时,美国国务院东亚事务官员就宣称,关于钓鱼岛的最终主权归属,美国不持立场,美国期待主张拥有主权的各方能以和平方式化解分歧。当日本听从美国时,美国便稍稍鬆口。当年小布殊执政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曾表示,《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日本施政下的领土,也适用于钓鱼岛。这是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以出兵伊拉克从小布殊政府交换来的承诺。美国利用钓鱼岛来敲打日本,但日本仍然沉浸在狐假虎威的意淫之中。  

冯海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