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当代真正的国学大师
毛泽东少年有才,熟读四书五经,写的一首好文章,以后还成就了诗词、书法的不朽造诣。其年轻时候,中国儒家文化已深深的烙印在其文化品味上,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成为青年时代的座右铭,勉励自己进取的动力。儒家入世的思想催促他走上了闯天下的路途。
国学,只有和时代契合,才具有发展的生命力。毛泽东早年从武,看透了军阀的腐朽,弃武从文,尤其在北大图书馆的苦读,更奠定了其国学基础的坚实。此做法和鲁迅的弃医从文,以期改变国人思想殊途同归。当中华学者为祖国命运担忧而奔赴西方,以图找到中国的正确方向,而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却深深的扎根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搞调查研究,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各阶级的分析》等不朽篇章。这种务实的做法,和祖国时代脉搏跳动相吻合,才使他找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正确最具时代性的真理。反观季羡林的研究方向,要么是冷门的东方文化的奇门遁甲,要么是某个学术领域有所建树而已。但指望其为民谋取幸福,一定是误国误事的,这种脱离实际的研究,只能说起是偏才怪才,但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人,国家用高薪养起来,实在是糟蹋粮食的错误举动,和当年那个生活邋遢的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无非是异曲同工。就算你真的学富五车,如果于国于民无益,也真的是空有满腹经纶,头脑如同一个放旧物的仓库而已。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其国学文化的真实写照和发展。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毛泽东正确评价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的做法,但是也嘲笑那些就会纸上空谈的文人。毛泽东为什么高度评价顾炎武的修为,不只是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在于其讲求经世要务、民生利病的治学之道。《实践论》中强调“知行”的统一,先知而后行,或在行中再进一步知道,要在“行”字上着力。而古代和当地知识分子太过于沾沾自喜的“知”而对“行”这个实践的真谛却不屑一顾,君子动口不动手,漫漫天下事,只知道讽刺挖苦打击,却自己不去写一篇好文章,自己不去潜心做个学问,不去为民众拿出一件好主意、高策划。毛泽东一生崇尚实践,四渡赤水,长征是播种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定,解放战争中运筹帷幄的多封实战电报.......尤其当今人们关心的三农问题,毛泽东和现代的官员都下农村视察,为什么毛泽东能找到中国农村脱困的真谛?他没有空泛的三农问题的长篇大论,他关心的是种子,化肥,耕牛,饮水,灌溉,甚至农村小桥是否破损的小问题都要过问。他为啥要拿出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即使饿肚子,也要大修水利,让大河灌小河,一直到田间田头,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做法,我们至今还有很多糊涂人一味的强调过去物质生活不如现在,而嘲笑毛泽东,实在是忘记祖先的大逆不道的行为。
有人以为毛泽东学习西学只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实在是幼稚看法。毛泽东熟读西方各种学术研究的书,西方社会学、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文学乃至于经济学无一不晓,他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学习这些文化,从他一生劳作生涯中还不倦的学习英文,甚至读尼克松的书,日本政客的书,其阅览的宽度和强度,不是你我一般人所能及,如果幼稚的认为毛泽东是个土老帽,只能说是你的见识短而已。如果说毛泽东是个智者,也可以发现其身上勇者的光彩夺目。毛泽东对待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永远都是批判的继承。儒家入世济世的实践思想为其推崇,他赞同韩非子的“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根据实际制定政策的历史观,虽赞同“非攻”的和谐理念,但也不落陈腐,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强者口号。尤其在其晚年,他通过深深的思考,提出了批孔孟之道的伟大构想,此种内在的想法,实际是从反对强权,反对官僚主义的角度,批判孔孟的君臣之道的危害。我们一味从文革造成负面的实例来否定其反独裁,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内在意义,就不是正确的世界观了。毛当时自己就是中国最大的权力者,他却提出了造反这种惊世骇俗的口号,其思想精髓的真正伟大意义,也许后人才能体会。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