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武汉长汉大桥为何这么“扎实”?  /吴焱金

火烧 2011-06-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武汉长汉大桥历经多年考验,质量坚固,被撞仍屹立不倒,展现工程严谨与历史价值,引发对现代桥梁质量的反思。
武汉长汉大桥为何这么“扎实”?  /吴焱金

   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9月动工修建,1957年9月峻工,历时两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武汉一片欢呼,万人空巷,盛况空前。迄今54年,武汉长江大桥昂然挺立长江之上,笑傲群桥,依然是最靓丽最扎实(武汉话)的万里长江第一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我们看着修成的,在修建过程中我还特地花一整天时间画了一幅写生画,很以为自豪。大桥是苏联设计和帮助修建,武汉大桥局具体实施的。当时无论科技. 原材料. 施工工艺和经验都远不及现在,可当时绝没有贪腐和偷工减料一类臭事,人人认真负责,有困难群策群力。据说当时桥墩水下施工难度极大,出现过钻穿红石层灌水不止的险情,工人们用灌糯米浆的土办法解决。仅大桥栏版图,个个不一样,堪称艺术精品。我还一字不差地记得何香凝在《长江日报》上的题诗;

大桥今日落成中,

感谢工人建国功。

更谢苏联同协力,

民间从此乐无穷。

   她画画得好, 书法也堪称一流。我酷爱绘画. 书法, 所以半个多世纪后仍历历在目。

   大桥从施工工艺到用料一丝不苟, 因而它的质量半个多世纪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仅桥墩就被大型船只撞击54次, 前天(6月6日)7号桥墩又被万吨巨轮撞击, 犹如雷击, 全桥震动,巨轮损毀惨重, 桥墩也受重伤, 然一切安然无恙。国内外一片惊呼:” 搞不懂的桥坚强!” 与现在修建的众多不堪一击的各类大桥相比, 武汉长江大桥当之无愧是顶顶的” 桥坚强” 。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当年无贪腐, 据说投资一亿元, 仅用九千多万, 账目清楚。二是绝不偷工减料, 质量过硬。换言之, 没有贪腐, 有主人翁精神, 就有高质量的桥坚强。只要有贪腐, 为牟取暴利, 偷土减料, 必然豆腐渣工程。桥樑. 道路. 住宅等等人命关天, 岂容儿戏? 通过武汉长江大桥被撞坚強闻名世界, 举一反三, 杜绝一切豆腐渣工程, 严厉打击工程腐败,使桥樑. 道路. 堤防. 学校. 民宅. 公共设施. 抗震工程等等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附: 撼不动的长江大桥令人抚今追昔

6日6时许,武汉长江大桥遭受一艘油轮迎面撞击。据悉,这是该桥建成通车54年以来遭受的最大一次撞伤。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桥墩受损具体情况进行监测。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至今,饱受撞击,非常纠结。在多达数十次的“被撞史”中,较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0年7月,一艘重达九百吨的吊船正面撞击大桥桥墩,后经检查发现,大桥并未伤筋动骨。今次再遭万吨级船只撞击劫难,“内伤”如何暂未可知,不过它依然屹立不倒,不愧为“桥坚强”。

    大船撼不动大桥,自然让人联想起4年前一起小船撞垮大桥的事故。2007年6月15日,325国道上的九江大桥,被一艘2000吨级的运沙船撞击,酿成了一宗导致200米桥面垮塌、4车坠河8人死亡的惨祸。面对公众对桥梁质量的疑问,有关方面给出的结论是设计与质量都不存在问题,是运沙船走错航道,撞到防撞能力只有40吨的非通航孔桥墩所致。一座如此重要的桥梁,被吨位不算大的船一撞就垮,不论出自什么原因,都让人觉得有点不靠谱,也很难让公众相信桥梁质量没有问题。

    不管九江大桥受到的撞击有多大,至少它还是被撞后再垮塌,尚属意外范围,放眼国内,许多突然垮塌的桥梁连个像样的理由都找不到。不说使用了十年八年的“旧桥”,有的刚刚竣工甚至脚手架还没拆就塌了下来,如2007年8月,湖南湘西在建大桥突然垮塌,造成数十人伤亡。有人对近年“桥垮垮”事故作了一个简略统计,从1999年至今短短10多年里,全国发生的较大桥梁垮塌事件就有30多起。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同在长江之上,斥资11亿元的武汉长江三桥——白沙洲大桥建成11年以来已经进行了20多次的维修!同桥不同命,让人叹息,与54年前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相比,现代的桥梁建设,无论是技术、工具还是资金、材料,远非昔日可比,为什么桥梁质量没有水涨船高,反而出现倒挂?在一篇回忆长江大桥建设的文章提到两件“小事”,殊有意趣。

一、1955年某天,大桥工程的部分水泥供应方——华新水泥发现部分产品质量有问题,于是紧急致信大桥施工方,要求立即停用某批次产品,并马上更换合格产品;二、当一孔钢梁完成十万颗铆钉的铆合工作后,质检人员发现钉孔填充密实度不合标准,于是紧急停工,专门集中技术人员研究解决。问题解决之后,将不合格的铆钉全部铲下来,重新铆合,而且高出国标5%。

    施工方乃至供货商,都用这种态度对待工程质量,武汉长江大桥的质量可想而知,获得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可谓实至名归。反观时下一些“豆腐桥”,处处可见偷工减料的痕迹,用“瘦身钢筋”已算有“良心”的了,有的根本不用,甚至用垃圾填充……在工程管理制度失灵的情势下,质量底线不复存在,桥也就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桥。

    建筑被称为“百年大计”,百年大计必有百年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建筑技术上,更体现在管理艺术上。如何唤回建筑武汉长江大桥时代的道义感与责任感,并养成一种质量第一的自觉行为,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练洪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