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小岗村“十八颗红手印”雕塑放置在国博北门广场
建议将小岗村“十八颗红手印”雕塑放置在国博北门广场
今年1月12日《北京日报》A05版“北京新闻”报道了《孔子塑像矗立新国家博物馆北广场》。据报道,国博有关负责人是这样解释选择将孔子像放置在国博北门广场的原因的:“国博有关负责人表示,北门广场将成为新国博的重要观众出入口,它面向举世闻名的长安街,比邻天安门广场,并与故宫面对,有特殊的政治与文化地位。而国博是展示悠久中国历史文化的最高国家殿堂,因此必须选定一件代表性的展品放在此处。”
“作为这尊塑像的作者,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副主任吴为山”还专门介绍了“这尊塑像蕴含的深意”:“初衷是要将孔子塑像铸成一座纪念碑,因此整体以山的形象作为参考;在人物姿态上借鉴了孔子的和善、仁义、智慧,希望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同时,为了与周围的国博建筑交相融合,塑像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几何状构成。”
记者也发现了这座雕像的面部表情很特别:“如果在正面欣赏雕塑,孔子的眼神微微下垂,显得十分谦和。然而从长安街开车驶过,乘客略微抬头会与高大的孔子眼神不期而遇。不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塑像一直保持微笑。”按照吴副主任的解释,这是“希望世界各地的友人在这里都可以感受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境。”
可惜的是,4月21日《北京晚报》A02版“今日要闻”又报道说《孔子塑像迁入国博雕塑园》:“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整体设计,在馆内西侧南北庭院设立雕塑园,陆续为中华文化名人塑像,第一尊完成的是孔子像。因庭院建设工程未完工,孔子塑像暂安放在国博北门外小广场。目前,庭院建设已竣工,按设计方案,将孔子塑像移至国博西侧北庭院内。”
看来,孔子像最终被认为不适合放置国博北门广场。虽然“历代被称为‘圣人’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天安门广场必须体现以“五四运动”为源头的中国革命的精神实质,而孔子像作为封建文化传统的代表人物,确实不适合放置在国博北门广场这个“面向举世闻名的长安街,比邻天安门广场,并与故宫面对,有特殊的政治与文化地位”的位置。
孔子像既然被搬走,国博北门广场也就“闲置”下来了,到现在仍然是一片空白。本网友认为,这样确实不好,应当“选定一件代表性的展品放在此处”。关键问题在于:选择什么样的展品放在这里,才能与“面向举世闻名的长安街,比邻天安门广场,并与故宫面对,有特殊的政治与文化地位”相匹配呢?
对于这个问题,本网友这阵子做过一些思考和设想,都觉得不很妥当。这两天,本网友看到就不闭嘴网友的系列帖子《电视剧《永远的忠诚》赏析》,忽然想到:小岗村的十八位村民当年按“红手印”的那座雕塑不是就很适合么?
在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里,有一座主题雕塑“十八颗红手印”:
这座雕塑是2005年6月大连理工大学温洋老师献上的。当时,新华网辽宁频道的报道《大连理工大学温洋老师献上的"十八颗红手印"做纪念馆主题雕塑》是这样介绍的:
“ 6月19日,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专门为大包干建立的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的主题雕塑———“十八颗红手印”异常引人注目:18位农民的雕塑组成了一个圆弧形,正往承包合同上按手印。这尊雕塑是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艺术系老师温洋设计创作的。
雕塑最传神的部分是18位农民的面部表情:他们有的坚毅果断、有的严肃认真,生动再现了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秘密签下合同,把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到农户,由农民自主决定种植品种、种植结构的瞬间。
温洋说,大包干如星星之火,第二年就燃遍了近5000万人口的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能为这样的历史瞬间定格,是雕塑创作者的荣幸。”
本网友认为,将这座“十八颗红手印”的主题雕塑按照比例扩大,制成一座纪念碑,放置在国博北门广场,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
1)符合“面向举世闻名的长安街”的要求
小岗村在分田单干之前,曾经连续二十三年没交公粮,曾经在15年内平均亩产不到20斤;一旦分田单干,当年就创下了13万3千斤的粮食产量,虽然亩产仍然低于安徽全省平均值,但已经远远超过了历史水平。此后,小岗村村民又再接再厉,粮食产量年年提高。自古“无粮不稳”,小岗村分田单干当年就实现了粮食自给,正合“长安”之意。“十八颗红手印”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可说是“举世闻名”,完全配得上“举世闻名的长安街”。
2)符合“比邻天安门广场”的要求
天安门广场及其附近的建筑物,必须都能代表和体现我国革命的实质。总设计师说过:“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也是革命。”因此,改革开放的实质,是新石器的革命。小岗村分田单干作为农村改革开放的先导,绝对能够代表和体现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石器革命”的实质。“十八颗红手印”作为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绝对有资格“比邻天安门广场”。
3)符合“与故宫面对”的要求
故宫在古代是我国皇家私人会所,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代表建筑,因此,“与故宫面对”的建筑必须也能够反映和展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我国两千年的农村耕种史,从形式上看,其实一直就是“分田单干”。因此,从形式上看,小岗村1978年的分田单干,其实是“古已有之”和“两千年历来如此”,但是,小岗村1978年的分田单干并不是简单地回归文焕传统,而是在实行了若干年“合作社”之后对文化传统的回归,是对“古已有之”的分田单干传统的“否定之否定”,实质上是对“分田单干”这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扬弃”。因此,小岗村的“十八颗红手印”,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结合。也是发扬文化传统与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明的结合,非常符合“与故宫面对”的要求,也完全符合温家宝总理提倡的“我们还要善于把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发扬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与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明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本网友郑重建议:国家博物馆应当考虑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的主题雕塑“十八颗红手印”按照比例制成一座纪念碑,放置在国博北门广场。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