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论修正道路的历史必然

火烧 2011-06-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修正道路出现的必然性,探讨社会主义复兴的难度,指出左派思想的局限性,毛时代的复杂性及苏联体制演变的影响。

看了网上许多左派学者的文章,头头是道,也确实很有道理。比如张宏良对中国重回社会主义,提出了详细而中肯的建议。

但我读后,最大的问题是,学者的这些建议,执政者会听吗?

文章可以写,感慨可以发,但是对时局究竟能造成什么影响呢?

我的这篇文章,就是要从历史角度,来论证中国出现修正道路的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复兴的巨大难度。

我的结论是,社会主义回归,至少在当前是没有可能的。

一、从历史角度看修正道路出现的必然性。

1.左派人士的思想局限

很多左派人士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修正道路非常不满,但同时对毛时代却给予全盘肯定。这部分人(数量相当不少),认为反对修正路线的精神纲领就是毛泽东思想,因此,他们对毛泽东的全部思想主张,都照单全收。同时,对毛时代的失误和错误则避而不谈。

其实我们都知道,批判性地继承先辈的思想,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甚至于马克思的理论,也未必没有任何疏漏。在实践中实事求是,找到最正确的思想路线,才是最合理的做法。须知,一个理论如果不完善不符合现实,那就无法取得成功。

我们需要继承毛主席的理论精华(大部分理论和语录都是正确的),但我非常反对放弃批判性而照单全收。比如大跃进和文革,其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其进行方式却存在诸多问题,不可否认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损失。换言之,我认为主席的有些理论,是真的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面对有封建残余风气的官僚体制和缺乏思想独立性的人民群众,大跃进和文革的理论,必会在实践中变形走样,最后必将背离初衷。

2.什么是毛时代?

有人认为,毛时代就是毛泽东按照自己的主张统治中国的时代。

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时代,是由这个时代的全部参与者共同缔造的。

好比一个指挥家指挥交响乐。大家都依着他的节拍,那么音乐可以奏响,如果众演奏者节拍不一致,各奏各得调,那么指挥的效果只能是杂乱不一。

所以毛时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政体系治理百废待兴、民智未开的中国的时代。应对历史负责的,既包括领袖,也包括每位当政者、整个官僚体系以及全体民众。所以,我不赞成那种片面的归咎方式,要么把责任都推给领袖,要么把责任都推给某些官僚。

历史是所有人共同缔造的。过于理想化的理论与“各有稻粱谋”的官僚体系和没有思想独立性的国民叠加在一起,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呢?历史给出的,永远是必然的答案。

3.从苏联体制说起

苏联体制,在二战前后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拥有庞大的计划经济规划部门。但苏联的集权式管理模式和官僚利益集团却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和社会阶层分化,最后不可避免走向修正道路。同时,西方的软硬兼施,也加剧了苏联的产业结构失衡和社会阶层分化。

既然苏联体制是滋生修正道路的土壤,那么复制苏联体制的中国,一样避免不了这种命运。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是为了防止中国像苏联一样。但文革随着主席的逝世而失败,我认为,这是复制苏联模式及文革理论不符合中国国情这两个原因所致。

换言之,苏联模式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和民主建设长期得不到发展,给修正道路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改革的借口。同时,文革中崛起的左派领袖实际上根本没有完成文革的任务,既没有建立起可持续的公正民主的政治制度,也没有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文化,他们中的部分人甚至利用文革来争取政权(比如林彪,实际上林彪之死,已让主席开始做出战略妥协,不得不启用叶、邓等人)。

4.中国修正道路的必然性

苏联政治模式:如前所述,在民主制度没有充分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官僚利益集团是非常容易诞生的。一个有权力而又不受监督的政党,除非其领导集团是坚定的马列信仰者,否则就必然会沦为修正政党。

苏联经济模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严重失衡,第三产业严重滞后,导致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军工、重工比重很大,农业、轻工业、手工业和服务业无法满足群众需要。当今的朝鲜和古巴仍旧如此。

文革失败:理想化的理论被持有封建思想的官僚们利用、广大群众的参与又带有盲目性,这就导致了文革在主席死后宣告失败,并且成为右派责难左派的口实。

西方压迫:西方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压迫,对社会主义国家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它既使后者不得不维持中央集权体制、不敢推进民主建设,又使后者不得不维持军工优先的产业结构,从而导致经济失衡。

综合以上四点原因,可以看到,中国走上修正道路是必然的,是集权政治模式、战备经济模式、反修失败和西方压迫共同造成的。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文革的发生,大大地制约了中国修正派的政治胆量。甚至可能影响部分中国执政者的政治见解。

5.怎样正确看待毛时代?

首先,我们必须有批判性继承的态度,重回两个凡是是肯定不对的。再伟大的人,在工作中也不可能没有失误和不足。

其次,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发展,受领导者个人意志、苏联体制、中国官僚体系和中国国民性这四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或者说,是这四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西方封锁、苏联撤援,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了不利的外因。把功过得失都归因于领导者个人意志,显然是不客观的错误想法。

最后,我们应该从毛时代吸取有益的营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工农为本,但同时,假如有朝一日,工农左派再次当政,那绝对不能再搞一言堂,也不能再搞苏联式经济。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体制,这种体制足以保证经济平稳、均衡地运行,足以保证消费能力的合理分配,足以保证政权的工农专政性,足以防止新的权贵阶层的出现。这就需要在政治、经济、法制、教育、文化等方面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这方面的理论,在全世界仍是空白。

二、从现实角度看社会主义回归的可能性。

说实话,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1.改革开放的实质贡献

有人说,改革开放是资改派对内损公肥私,对外接受美国招安。这样的说法,有它的道理,但确实过于偏激。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认为改革开放是有利有弊的。

先说弊。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非正常流失、官僚资本开始形成、两极分化日益加剧,社会公正逐步丧失。最严重的是,相当一部分工农,由于中国处在世界产业链的最底端,等于同时遭受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的双重剥削。

再说利。市场化改革迅速调整了产业失衡状态,使中国在民生方面的生产迅速发展起来。这是改革的最大贡献。而开放,也使中国在技术方面有了较快较全面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它换来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年代,避免了中国与西方的意识形态之战走向军事化。

2.左派的构成及政治主张

中国的左派,各个年龄段都有,总体来说,青年人相对较少,中老年人较多。身份方面,有学者、工农、学生、退休下岗职工等等。绝大多数左派,都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弱势群体。

修正道路,使社会两极分化、社会风气败坏,并且由于资本主义的投机性生产,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结构再次失衡(房地产相关产业虚高发展,制造泡沫),学生就业难,工农生活难,离退休人员待遇不高,而少数官僚、资本家却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左派人士和左派活动,必然会呈现增多趋势。

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当前的左派活动,完全是隔靴搔痒,对政局不能起到明显的作用。无论是上网大造舆论,还是集会宣讲毛主义,无论是为维护毛主席而群起公诉,还是开会反对转基因主粮,其实都是纸上谈兵,是宣泄不满和局部抗议。

前段时间,洛阳发生离退休职工的集会事件,演讲者宣传毛泽东思想,最后被警方审查。视频里,集会者多是中老年人,真是令人感慨啊!

很多学者和网友都在大声疾呼,“社会主义即将复兴!”“重庆模式标志着风向左转!”

其实我们除了在各种地方大声疾呼之外,什么也没有做成。

中国左派的力量是非常零散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脆弱的。眼前的局势和左派的力量都使中国不可能出现有实质影响的左派运动。

1.社会形势没有达到矛盾激化的程度。

眼前的两极分化是很严重,但是和解放前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中国相比,还是要好很多倍的。老百姓是具有自保愿望的,不到生存不下去的时候,大多数人是不会寻求极端方式的。这也是当今左派喜欢坐而论道的原因。

2.没有明确而可行的指导思想。

大多数左派奉行毛泽东思想。在无产阶级专政这一块,毛思想是没问题的。但是假如无产阶级当政了,我们是否拥有一套全面而完整的治国理论呢?我们怎么保证不出现新的修正阶层,不出现产业失衡,不出现裙带关系和权力斗争呢?

我们根本就没有一套这样的治国理论!

3.修正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已基本巩固。

官僚资本势力已经形成,如今的官员,与老板们走得最近。他们已形成了官商互助的利益共享机制。

大量民营企业的存在,已使私人资本关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重新的公有化将代价沉重。

执政党有自己的完整理论,并通过法制进一步巩固其经济路线。

4.西方文化以及修正主义思想已深入青年人的骨髓。

许多青年人,对毛时代存在严重偏见,甚至持一概否定的态度。在他们眼中,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是要嗤之以鼻来对待的。而资本主义价值观却根深蒂固。他们梦想着创业成功,梦想着成为老板或者外企白领,梦想成为公务员或者国企管理人员。他们对社会丑陋现象缺乏批判,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记得美国911事件后,上海许多白领青年集体举行哀悼,献上蜡烛和鲜花。但当北约的飞机将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的贫民数以千记地炸死时,他们却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以这样一群青年人,能指望中国重塑马克思主义社会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