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民生

对尹蔚民部长关于延迟退休理由的乱想

火烧 2015-05-11 00:00:00 社会民生 1029
文章质疑尹蔚民部长提出的延迟退休理由,认为劳动力供给减少并非必须延迟退休,且中国应发展高科技摆脱依赖,而非成为世界工厂。

  对尹蔚民部长关于延迟退休理由的乱想

  今年两会期间,人社部尹蔚民部长说,希望今年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明年报批,后年推出,再五年实施。尹部长同时给出他认为必须延迟退休的四大经典理由。不得不承认,这些难题现实存在,需要解决,但是必须延迟退休的结论下得过于简单匆忙,有懒政乱为的嫌疑,需认真思考推敲。只要中国人不吝惜脑力智慧,中国政府当有更好的选择,能拿出超越现代人类社会最高水平的方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尹部长延迟退休之四大经典理由。

  尹部长延迟退休经典理由之劳动力供给总量逐步减少。我想问问尹部长,现在和20年后中国实际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具体是多少?在不延迟退休的情况下,缺少多少劳动力?我们用脚都应能想清楚劳动者延迟五年退休,再卖五年劳力,也解决不了劳动力供给总量逐步减少的现实,此劳动力并非社会真正现实需要的劳动力。如果中国政府在世界经济版图上从宏观上,就把中国定位为为全世界服务的世界工厂打工国家之地位的话,中国现有劳动力供给总量肯定不够。

  这种中国人生产,外国人消费,污染流到中国,财富流到外国,牺牲环境和子孙利益的低级生存之道并不符合中国国家的长期整体利益,也不符合外国人的长远利益,把外国特别是美国人都宠成了吸血国家。中国不能以这样的方式耸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应以满足本国人民而不是世界各国需求为主要目的。依此,根据现有和未来中国的生产能力,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在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仍然只多不少,完全能满足包括退休者在内的中国人民的生存所需。中国不应也无力承担世界工厂的角色。

  换个角度看,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近两倍,但劳动力供给总量只有中国的几分之一,而且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人却并没有拿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说事,还在为本国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发愁,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利用其掌握的先进生产力,通过控制世界生产过程,而把他国的劳动力实质转化为为美国服务的美国劳动力。虽然美国的人口比中国少得多,但美国实际拥有的劳动力总量要比中国的劳动力总量还要多,美国还不用为美国的外国劳动力养老,把养老养小的负担甩给他国。

  美国的这种剥削他国劳动力来解决本国劳动力供给需求的方式我们并不赞成,但是中国应尽快发展自己的高科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莫让尹部长担心的供给总量逐步减少的中国劳动力更多变成美国的劳动力而实质流失,养得起美国人而养不起中国老人。让中国的劳动者真正成为中国的劳动力,莫愁煞尹部长。

  当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到中国生产不了足够的财富用于养人包括养老时,延迟退休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而事实是一方面劳动力总量下降,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总量仍在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并且中国经济增长的潜能十分巨大,因为美国国民人均产值54596美元,中国只有6807美元,美国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九倍。假如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即使劳动力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生产的财富将增长九倍。还不够养老吗?

  即使由于资源的限制达不到这个数值,反过来到那时,中国只需现有劳动力总量的九分之一就能完成生产如今财富的任务。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完全可以抵消尹部长所担心的劳动力总量减少对中国养老的影响。随着先进科技的提升普及,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会高于劳动力供给减少的速度。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变化的一个消极方面,而看不到积极的一面。

  再退一步讲,中国劳动力供给真不足了,还有别的补偿空间,就是用机器人替代人去劳动生产。韩国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平均运作437台机器人,而中国只有30台。对比美、德、日、韩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中国六大工业制造业未来几年尚需108万至240万台机器人。如果一台机器人替代2名工人,那么三班倒时一台机器人就相当于六名工人。以200万台工业机器人算,就相当于1200万产业工人。这还没算机器人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劳动者。这对于消除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对全民养老的冲击给尹部长带来的压力担心大有益处。机器人不用养老,不会给尹部长添压力,其生产的财富足以用来养活更多的退休者。就看中国政府怎样处理社会财富了。

  尹部长延迟退休经典理由之老龄化高峰加速到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只会是中国社会阶段性现象,只会存在四五十年左右。它是中国人口快速增长造成的,将随着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的第一代人的去世而逐渐结束。有人预测房子未来会卖出白菜价,因为现在的双独子女家庭,当其双方父母去世后,他们一家一般会有2到3套房产,房屋会严重过剩。如果现在因为中国人口阶段性老龄化而推出长期性的延迟退休政策是不合适的。当中国人口进入下降通道,老龄化逐渐消失后还要将延迟的时间调回来。

  如果中国能够象上面所说的通过保护好本国的劳动力,通过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通过智能机器人的普及应用,就当能克服中国人口阶段性老龄化的影响,不必对退休年龄调来调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社会稳定性。中国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当以这样的目标任务为导向,不能再以劳动力的量取胜了。应对老龄化不能一延了之,让老人们去承担老龄化的社会压力。

  养老是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当化压力为全民动力,推进国家发展转型升级。普通男性公民60岁退休不是早了而是迟了,每个人应当有更多的时间去满足人生的个体需求。这是未来社会当努力做到的,未来社会不应使每个人的退休年龄延迟,而是尽可能提前。这才是文明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如果美国把退休年级调回到60岁,美国的高失业率就会自然解决。社会如何从宏观上安排好公民的人生整体规划,不仅仅是养老退休的问题,将是未来社会的一大课题。

  尹部长延迟退休经典理由之养老收支平衡压力大。这是所有要求延迟退休者最不容置疑最强有力的理由。没有养老金,怎么养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想问问尹部长,巨大的养老金缺口神化是怎样形成的?是怪支出太多,还是怪收入太少?该收却收不着,而要求把该支出的部分不支出了,这是什么道理什么逻辑?

  河南出台职工养老保险管理新政,恶意欠费可申请强制划拨。不知此新政问世,共强制划拨了几笔?我只知道被中央政府推广的政府服务外包中,为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员包括保洁、保安、维修人员没人为他们办什么养老保险。在我们县城私企为员工办保险的只有一家,且入职满一年。不知尹部长有何感想?你人社部收不上养老金怪谁?是怪劳动者没觉悟,还是怪各级政府不作为?凭什么现在那么多私人企业不为国为民承担养老的社会责任,政府还把他们捧上天?最终你通过延迟退休,还是惩罚到劳动者头上。

  退一步讲,如果该收尽收了,养老金缺口还大时,这就超出了人社部的能力范围之外了。即使养老金存在缺口,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养不起老了。从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看,中国有四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国有银行有上万亿的税后利润,国有企业有两万多亿的利润,每年有数万亿的土地出让金。全世界现在都知道中国很富不差钱,为什么偏偏养老金池子里缺钱?不能看左口袋里没钱,就认为真没钱,钱装在右口袋里。钱往哪个口袋装,就看国家意志如何,看哪方面的问题更需要优先解决。是养老的民生重要,还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重要?

  习近平提出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却在不经意间被人社部演绎成到2020年建成全面养不起老的小康社会。这真是天下少有的莫大讽刺,又一个鲜明的中国特色。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不得已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去发展各行各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砸烂铁饭碗,以牺牲工人包括农民工利益为代价,社会取得了很大发展。这其中就包括养老金的历史欠费。难道接下来的这几十年,还要以牺牲退休老人的理益为代价去赶超世界吗?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这个社会上最大的那个弱势群体劳动者?

  中国完全有养起老的能力,无需怀疑。因为最终拿来养老的不是养老金池子里有多少钱,而是中国社会能生产出多少财富。不是钱在养老,而是物在养老。不要让钱蒙住了双眼。可以说,中国现在的生产能力应对养老养人轻轻松松。特别要强调地是,老年人的需求结构决定着养老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财富。老年人住不是问题,行的范围小,吃的少,穿的要求不多,旅游不消耗山水风光,物质消耗非常有限。

  现在退休者养老金是逐年提高,先低后高,这与老年人的物质需求逐渐降低恰恰相反,不符合现实客观情况。退休者的养老金也应当先高后低,刚退休时身体尚可,可以出门旅游,消费多一些,需要钱就多一些。身体不能活动多了,只能平静过日子,钱多也没什么现实意义,最终也是留给了子女。退休金先高后低,也可以节约一些养老金,用以养活更多的老人。

  如果我们执意要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问题,同样有办法。我再一次呼吁,把养老金的收取变成一种税,含在消费税和增值税之中,由国家税务机关真正统一强制收取,就像收取教育附加费一样。这样把被动接受养老金,变成主动强制划拨,不是个人和哪个企业想不交就不交,让全民和所有企业都必须来承担全民老有所养的担子。

  现在通过划拨国资的办法解决养老金缺口是不正确地,国企只占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二十几,却去承担全部养老金缺口非常无理,想累死国企,这就让私人企业外企逃脱了其应负的社会责任。国家统一征收养老税,不再向个人和企业征收,为全民老有所养扫除了障碍,在养老金的收上实现人人平等,养老金的支出上也很容易实现全民覆盖人人平等。这对每个公民都是平等地。这种方式完全可以解决养老双轨制多轨制,真正实现全民老有所养。

  尹部长延迟退休经典理由之早退休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关于这一点,我不想多说,只讲两点:其一,在现实中国社会中,普通劳动者往往是退而不休,仍然在发挥着社会人力资源的作用。他们要带小孩,照顾老人,为儿孙上班上学烧饭做家务,不比清华叫兽所说当园丁洗衣服轻松。其二,如果由于普通工人60岁退休,导致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也60岁退休不合理,让他们回家干家务造成优秀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地话,那么现在专业技术人员65岁退休,而导致普通工人随着他们也65岁退休就更不合理了,范了同样性质的错误。根据各自的特点,不再一刀切,把社会不同成员的退休政策分开制定,区别对待,才能体现出中国退休制度的专业水平。退一步讲,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即使60岁退了,很多人也不会闲着,社会有渠道容纳他们发挥作用。

  其实,要求延迟退休的利由还很多,比如和国际接轨说。我笨想,事事讲究和国际接轨,中国总有一天会变成美国的复制品。可惜再接轨中国人也还是黄皮肤黑头发,变不成金发碧眼的美国人。毫无疑问,全盘与国际接轨是全盘西化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的代名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好的东西当然应对学习。但中国和美国处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目标,有着全然不同的现实国情,在养老模式上更当反映出两国的差别来。中国当通过自己成功的养老模式,来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大制度优势,在国际上竖立起自己高大完美的形象,以此引导改变世人对中国和美国的认识看法,而影响人类的走势。中国要让自己的领先世界的养老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而不是跟在美国后面东施效颦。不能用不变的行为方式应对已发生巨大变化的人类社会新局面。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处理社会养老问题,好像还没出过大问题。但这并不代表用市场机制养老就是先进的可取的。且不说中国市场的成熟度,一旦市场发生了深度危机,全民养老就会成为大问题。指望市场养老,那市场又指望什么?最终还是指望全社会的劳动产出。与其指望市场,不如直接从社会产出中划出一块用于养老,统一征收养老税。从中国几十年的教育、医疗市场化改革的效果看,非常令国人失望。教育、医疗和养老,这样的社会公共服务就当从市场中分离出来,纳入到国家的宏观分配计划之中。不能迷信市场万能。它们不属于竞争性的社会行为,通过市场解决,只能增加风险,并使国家为之投入的一部分财富变成了私营企业利润,并没用在刀刃上。

  有人会说,这是走老路,回归计划体制。我只想表达一点,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其实是一种很高明但并不高尚的计划经济,就是不论市场具体如何运转,社会财富的绝大部分总会按计划地流入极少数富人手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对社会生产结果的计划,而不是对生产具体过程的计划。人类的能力还不足以为社会生产具体过程造一个很客观高效的计划,否则市场经济早就被淘汰。让教育、医疗和养老回归计划体制,现在非常合理高效,完全有能力做好。

  国家,国家,中国人一向把国放到家的前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祖国真地有过不去的坎,需要通过延迟退休才能度过,做为一名劳动者,我将会坚决支持延迟退休。大不了向伟人毛泽东学习,困难时期不吃荤,大不了喝几年稀饭,不行还可以打打桥牌度日。可我实在想不出,已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的2030年中国会有什么样的大灾难,天灾乎?人祸乎?做梦乎?也许尹部长早已知道了。我只想告诉尹部长,我们可以为国而舍家,但我们绝不能为一小部分人维持先富起来而永远舍弃我们的小家。莫让延迟退休成为对劳动者抗争养老双轨制的一种报复,扇到广大劳动者的脸上,捅到老百姓的心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