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马林韬:大同世界(共产主义)——人类理想主义的永恒话题

火烧 2011-08-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探讨大同世界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主义追求,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强调公平、正义、和平与幸福的实现路径。

大同世界(共产主义)  

——人类理想主义的永恒话题  

   

此文为马林韬《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哲学解谱》(三部曲)第三部《“余波”: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对传统自由主义反思批判的思潮和学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第十四章的内容。  

   

一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也不论是哪一个具体的民族,或者是以什么宗教信仰为其文化表现的人们,都无不是经历了过多的人间苦难,面对着各种艰难贫困、阶级矛盾、政治纷争和社会动乱的不尽困扰,因此,无论何种文化背景下生存的人们,又都在不断地思考着这种种问题和矛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并不懈地谋求着解决问题的办法,设想着怎样建立一个公平、正义、和平、幸福,人与人之间充满道德和仁爱的理想社会。  

因此,自人类进入文明发展的古代社会以来,不同的人们就几乎是按照一种共同理想主义的基本价值目标,对未来的理想社会作出了他们各具形式的设想和描述。  

   

   

二  

在古希腊,理想社会就是柏拉图设想中的“理想国”——一个完美无缺的贵族式的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人们恬静地过着一种衣食无忧、安然自得的自由生活,大家吃饱了,喝足了,就在一起写诗作赋,谈情说爱,或是仰望星空,探讨各种哲学的问题。然而,它却是建立在奴隶制的沉重的生产基础之上,主要是由哲学家和自由民组成的一种贵族式的“理想王国”。

   

在古代希伯莱人的先知们那里,他们津津乐道地向人们描述了他们以色列理想王国的“新耶路撒冷”——他们认为,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不公正、不道德、污七八糟的各种偶像崇拜,以及充满虚伪、欺骗、劫掠、腐败、堕落、杀戮和战争威胁的黑暗世界是终将要遭到毁灭的,在上帝的末日审判中,一切坏人也都将会受到惩罚,之后,一个“新耶路撒冷”的真正自由王国将得到重建——那将是一个人们“铸剑为犁”,实现了永久和平,充满了公正和平等,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到处都溢满了牛奶和蜂蜜,人民拥有永远分享不尽的福利,甚至连动物界也将获得普遍和谐的美妙世界。

   

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们,虽然在千余年来的文化宗派差异和现实利益矛盾中常常是冰火难容,纷争不已,但三教毕竟同源,《圣经》叙述的历史和故事,就是他们古老文化的共同渊源,他们都共同地将人类美好生活的理想寄托在“上帝”(或叫做“真主”)的那个充满仁爱精神和文明福祉的彼岸天堂之中。而且,后来的“天堂”,还被设想得比“新耶路撒冷”还更加的美妙无比和尽善尽美。

   

在佛教的文化中,就是人们将被超度到那永远脱离了人世间的一切苦难和生老病死无常折磨的“涅槃仙境”和“极乐世界”。

   

作为传统中华文化的儒学思想,孔夫子和他的门徒们宣扬的是一种现世的、人道的和普世的大同理想主义。儒学的大同理想是希望通过道德教化和拨乱反正,在经历了历史的乱世后,先进入一个升平的小康之世,再最终进入那个人人自由平等,道德高尚,友爱敦睦,生活愉悦的真正太平盛世的大同理想社会。

孔子及后世儒家学者们的大同社会理想,在儒学经典的《礼记·礼运篇》中,还有以下一段十分精美的表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正是这种种建立理想社会的文化理念,成了鼓舞和促使人们为争取建立一个理性、道德、公平、正义、治理完善的理想世界的精神贯注,在希望的生活中承受住了巨大的历史艰辛,并在对现实的社会改造中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不断进步和历史发展。  

当然,人们一方面始终怀着对一个美好世界的理想愿望,另一方面现实生活同这个美好理想之间却总是存在着天壤之别的巨大反差,而且,一切古代的理想主义思想并没有给人们指出实现社会理想的现实途径和具体方法,所以人们的美好愿望就往往只能是寄托在由宗教设计的彼岸世界或道德理想的形而上学之中。  

   

   

三  

近代以来,人类建立现世主义文化理想的社会发展进程,首先是在西方世界进入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现代文化发展时期以来,才真正具有了可能的历史现实性。  

就实现人们自由、平等、博爱的自由理想而言,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最终以黑格尔的哲学形式而确立了一个表现资产阶级文化真理的“绝对精神”或“自由国家”的理念。但由于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理念的资产阶级法权自由观,在本质上所表现出来的非普遍性,所以,它最终陷于了一种无法自我排解的文化矛盾而破产了。  

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进行反思的批判中,人们曾以乌托邦的形式而表现出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形形色色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构想。  

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最终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所确立的,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现实历史运动相统一的一个人类世俗主义的科学文化思想体系。  

但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也充满了跌宕起伏和艰难曲折……。  

   

   

四  

其实,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平、幸福的美好人类社会的理想——不管它曾被想象或论证为是“理想国”,是“新耶路撒冷”,是“彼岸的天堂”,是“涅磐仙境”,是“大同世界”,是“乌托邦”,是“自由国家”,还是“共产主义社会”——应该说,这正是自人类文明发展以来,一切人类一脉相承的理想主义永恒的伟大文化命题!  

不过,它却表现为是人类文化的理想从彼岸到此岸,从空想到现实,从抽象到科学的思想发展历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